盛唐才子的一首佳作,真切动人,余音绕梁,不愧为送别诗中的上品

发布时间:2025-07-26 15:27  浏览量:1

送别诗是近体诗中的常见题材,文人墨客们为了表达离情别意,都会精心构思,字斟句酌,并以别具一格的写作技巧打动读者。一首传世久远的送别诗经常以细节触动心绪,从而让刻骨的离情由心头蔓延而出,穿越时空,引发共鸣。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樽盏之温,倾尽千般不舍和期待;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渺远之帆,留下浩渺怅惘与思念。挥手一瞬可成永恒,千里江流裁去愁思,更有柳枝、残月瞬间化作泪光飘摇的苍凉图景。下面一起读诗:

送裴侍御归上都

唐 · 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张谓,天宝二年进士,历任尚书郎、潭州刺史、礼部侍郎等职。他早年在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幕府里行走,参预军机,后辗转多地任职,与李白、元结等诗人交游密切。

张谓的诗歌辞精意深,风格清正,多写饮宴送别与羁旅情怀,其代表作《早梅》以精妙构思而传世久远。这首五律生动地描述了友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尽显送别时的复杂情愫。

张谓主要活动于安史之乱前后,这一阶段恰逢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战乱的创伤、和平的微光,交织在文人的笔触中。诗人本来就感到报国无门,此时又是他乡送客,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强烈的孤寂之感。

开篇对仗工整,“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在楚地奔波任职,早已身心劳顿;如今秦地(京城)战事平息,你终于可以踏上归途。鼓鼙本指军队中的乐器,这里代指传递军事命令。

张谓曾任地方官,深知行役之苦,战乱平息后,长安不再是烽火之地,归乡便有了重返太平的象征意义。作者一方面表达出对战事终结的欣慰,另一方面又将个人与家国的命运相互交融,从而让作品超越了儿女情长的局限。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颔联描绘沿途景象。小船从洞庭湖边缓缓启程,烟波中犹见岸芷轻摇,水色与天光相融;行途蜿蜒,忽入武陵溪涧,溪石漱水作鸣,两岸竹影婆娑,偶有山鸟掠波而过。

一个“移”字,描述舟行之缓,又与洞庭浩渺碧波相融;一个“出”字,传达出溪路之幽,恍若从开阔水天跌入秘境。一动一藏之间,洞庭的壮阔与武陵的清逸相衔,尽显旅途的景物变换之美。

颈联以物寄情,“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江上明月一路跟着你的身影,山间野花仿佛也在追随你的马蹄,一直伴你前行。江月、山花都是旅途中的寻常景物,却被诗人赋予了一份温情。

一个“随”字,描写月影与行人相依,仿佛送别者目光的延伸。一个“趁”字,形容山花追逐马蹄,好像大自然对归人的祝福。这种以乐景写离情的笔法,避开了悲戚的窠臼,暗含着对友人平安归乡的祈愿。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结尾表达难舍之意。离别时的情思,连同即将到来的别后梦境,早已先行一步,飞到函谷关以西的故地。这种心先于身的想象,既写友人归心似箭,又写送别者对归途的深切关注,更暗含着对和平的向往。

张谓的这首诗层层递进,首联叙事,颔联记行,颈联绘景,尾联想象。诗人笔下的景物极具主动性,月影不愿与行人分离,山花急切为归人引路。诗人眼中的万物都懂离情,似乎都在为友人送行,从而强化了天地共情的氛围。

盛唐才子的一首佳作,真切动人,余音绕梁,不愧为送别诗中的上品。与唐代其它的送别诗相比,这首诗虽然少了海内存知己的昂扬,却多了结交在相知的珍惜。作者将离情、归心都熔铸于寻常景物与漫长行程中,彰显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值得反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