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是诗人当中的医学天才,要么是被贬,要么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发布时间:2025-07-24 04:00 浏览量:1
在唐朝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有一个人,他不是最幸运的那个,却是活得最“硬气”的那个。
别人写诗,是为了抒情;他写诗,是为了吐槽、为了反抗、甚至……为了挨贬。
别人避祸趋吉,他嘴上不留情,专找权贵“下嘴”。
别人被贬一次就灰头土脸,他被贬二十三年,活得比谁都精神。
他就是大唐最不怕事的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
有人说他是“打不死的小强”,有人说他是“嘴炮诗圣”,也有人说他是“诗人中的医学奇才”,但他自己从不在意这些称呼,因为在他眼中,人生哪有什么大事?
天塌了,老子用嘴顶回去。
【1】【少年得志,意气风发】
职业轨迹
他自幼聪慧,22岁高中进士,在那个“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年代,这是何等荣耀!
同年进士中,还有一个天赋异禀的少年——21岁的柳宗元。
他们两个,一个张扬、一个内敛,却成为了一生的挚友。
当时长安的士子,几乎人人知道这两位天才的名字。
白居易29岁才中进士,还特意写下一句:“慈恩塔下题名处,17人中最少年。”
而当年的刘禹锡才22岁,比白居易还早七年走上仕途,可见其才情与风头。
那是他人生中最光辉的开始,一切都指向仕途通达、高官厚禄。
但谁能想到,从此开始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被贬生涯的第一章。
【2】【革新失败,一贬十年】
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推行“永贞革新”。
刘禹锡和柳宗元是改革派的骨干,慷慨激昂、言辞犀利。
好兄弟
他们想匡扶天下,哪知改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
短短一年,革新失败,唐顺宗退位,旧势力反扑。
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流放湖南常德,从此踏上了“要么在被贬、要么在被贬的路上”的传奇人生。
这还不够,为了防止他东山再起,朝廷在他的贬谪令中加了一句:“纵逢恩,不得量。”
也就是说:就算天下大赦、“老板“过寿,你也不在赦免名单里!
和他一起被贬的还有柳宗元。
但两人面对命运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柳宗元写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满是孤寂悲凉。
而刘禹锡却反其道而行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悲个锤子啊,秋天照样活得有滋有味!
从被贬开始,刘禹锡一待就是十年。
【3】【嘴欠归来,又遭打压】
抱团取暖朋友圈
风风光光回到长安,刘禹锡兴冲冲跑去玄都观赏桃花,结果“嘴欠”的毛病又犯了。
他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啥意思?
你们这些新贵族,一个个春风得意,谁还记得以前是我刘禹锡栽的桃树?
你们今天有的风光,全都是老子走了才有的!
这下不得了。
本来以为苦尽甘来了,结果新贵族们看到这首诗,集体炸锅:你当我们是跳梁小丑呢?
直接二话不说,又给他打包送出长安。
而这一次,“拖家带口”的是柳宗元。
两人又一次“结伴出贬”,人生再度回到原点。
临行前,柳宗元劝他:“你写诗收着点行不行?
咱们不是不能混,只是你这张嘴,迟早惹祸。”
但谁也没想到,这一次分离,竟是永别。
五年后,柳宗元病逝他乡。
刘禹锡闻讯,痛哭失声。
此后,他将挚友的子女养大成人,亲自整理其遗作,为柳宗元留名后世!
【4】【诗人?不,他还是个医学家】
被贬路上,刘禹锡并没有沉沦。
到了连州(今广东连州)任刺史时,当地正爆发一场瘟疫。
跨界诗人
百姓苦不堪言,医生束手无策。
刘禹锡不靠组织、不等命令,自己动手收集偏方、研究药理,硬是配出一张张药方,救下无数百姓性命。
他还将这些药方整理成书,命名为《传信方》,流传后世。
意不意外
后世流传
他的诗写给灵魂,他的药救了生命。
他不仅是一个文人,更是一个“用脚丈量民间疾苦”的真正良臣。
【5】【陋室铭:你压我,我就让这小屋成千古名篇】
公元824年,刘禹锡被调至河州,也就是今天安徽和县。
当时这里的知县,是他政敌的旧部。
为了给他穿小鞋,知县不让他住衙门,而是把他塞进南城外三间小民房里,潮气重、光线差、房屋破,连正常办公都难。
别人可能早就上书哭诉了,但刘禹锡怎么说?
他没抱怨,反而写下一篇千古名文——《陋室铭》。
万世佳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实地图
住破房子?
无妨,我坐镇这里,它就不再寒酸!
这不是嘴硬,而是一种骨气。
这是在告诉所有陷害他的人:你可以压我刘禹锡,但你压不住我的才情和志气。
【6】【前度刘郎今又来:嘴欠到最后一刻】
公元826年,刘禹锡又被召回长安。
这时,距离他第一次被贬,已整整23年。
他又回到了玄都观,看到满园桃花,忍不住又来了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尽处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没错,我刘禹锡又回来了,你们这些小人还在原地打转?
实地考察
还没“工作服”穿暖,他又被贬了。
但这一次,他没再怨天尤人。
因为他早已看透世事。
他知道,真正的风骨不是在朝堂高位中苟全性命,而是在风雨飘摇中依然挺直脊梁。
【7】【一个“嘴欠”的灵魂,一个硬气的男人】
刘禹锡的一生,宦海沉浮,命运多舛,但他从未低头、从未示弱。
他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乖乖牌,也不是活在自己世界的悲情才子。
他是那种:你要逼我沉默,我偏要放声高歌的人。
他用嘴硬顶住了贵族们的打压,用乐观打破了命运的安排,用医术拯救了百姓的生命。
仕途坎坷
他的诗,是对现实的反抗,是对人性的讽刺,是对自由的歌颂。
他活出了我们大多数男人不敢活的样子——宁可被贬,被整,被讽刺,也要保住一口傲骨。
刘禹锡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
你可以贬我,但你打击不到我。
能量强悍
因为在爷们儿心里,压根就没什么大事。
一个真正的少年,哪怕白发苍苍,也依然仰天大笑,谈笑风生。
当之无愧
【问一问】:
你觉得,刘禹锡那种“嘴欠但有骨气”的人,放到现在的社会,能活得更好,还是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