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罕见全家福,妻妾成群子孙成堆,死后他的子孙后代如何?

发布时间:2025-07-23 23:03  浏览量:1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袁世凯一生共有一妻九妾,这样庞大的妻妾群体在那个时代并不罕见,但他的家庭管理方式却别具一格,他深知妻妾之间的矛盾容易引发家庭纷争。

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措施来维持家庭的和谐,在物质分配上,他力求公平,无论分物还是给钱,都尽量做到不偏不倚,避免因利益不均引发妻妾们的争斗。

例如,当某位姨太太提出想要购买一件昂贵的首饰时,袁世凯会考虑给其他姨太太也购置类似价值的物品,以保证公平。

在这张袁世凯的全家福中,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他们年龄各异,却都承载着袁世凯的期望。

这些子女们在袁世凯的庇护下成长,享受着荣华富贵,却也承受着家族带来的压力和期望,他们的命运在这张全家福拍摄之后,随着袁世凯的离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袁世凯生于河南项城显赫家族,叔祖袁甲三为漕运总督,生父是当地豪绅。他两次科举失利后投身军旅。

1901 年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迅速崛起为清朝核心权力人物之一。

这位在清末民初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之后内心的野心开始急剧膨胀,在一群亲信和政治投机者的怂恿下,他妄图恢复帝制,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

称帝后的袁世凯,却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全国各地讨伐声此起彼伏,护国战争迅速爆发,曾经支持他的势力,也开始动摇。

短短83天,这场称帝闹剧就宣告结束,袁世凯也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狼狈收场,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唾骂中,带着未竟的帝王梦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临终前,他将长子袁克定叫到病榻前,立下了遗嘱,在这份遗嘱中,袁世凯提及自己辛苦半生,积得财产约一百数十万磅(英镑)。

表示这些财产将成为子孙们日后的生活保障,他希望子女们能够感情融洽,意见不生,同室而处,然而,这一美好的期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袁世凯死后留下的巨额遗产,至少有1000万银元,其中大约一半为存款、银元现金、外汇,另外一半为房地产等。

具体的分配方案为:儿子每人分现款一万余元,各种股票八千余股,加上每人分房二十余间,合计可得二十余万元,女儿们每人分现款七千余元,其它财产无份。

母亲们各随自己的子女度日,不给钱财,除袁克定外,袁世凯曾单给每个儿子15万元,当时五姨太杨氏,六姨太叶氏和八姨太、九姨太刘氏都已怀孕。

袁世凯就另留出60万元交给其大儿子袁克定保管,如生男就照前例付给,生女则留作公费,以备日后补助各房,后来除六姨太叶氏生遗腹子袁克有,九姨太刘氏生遗腹子袁克藩外,五姨太、八姨太都是生的女儿。

这样的财产分割方案,看似考虑周全,却也引发了诸多矛盾,儿子们之间,因对财产分配的多寡产生了不同的看法,逐渐出现了分歧。

有的儿子认为自己所得太少,觉得父亲在分配时有所偏袒;而女儿们则因分得财产较少,心中难免不满,认为在家族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袁世凯的妻妾们,在他生前享受着荣华富贵,生活无忧,然而,袁世凯的离世,让她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室夫人于氏,与袁世凯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出身河南的富贵家庭,但因自身外貌和才学不出众,不太受袁世凯喜爱。

在袁世凯发迹后,她依然保持着正室的名分,生下了大儿子袁克定,袁世凯去世后三年,于氏也因病去世,她的一生平淡而坎坷。

大姨太太沈氏,是袁世凯生平最爱的女人,她原本是苏州名妓,在袁世凯落魄不离不弃,两人感情深厚,沈氏在袁府地位极高,善于经营人脉,是袁府后宅的“大管家”,袁世凯去世后,沈氏一直居住在天津大营门的袁家大院,直至去世。

三姨太太金氏,出身朝鲜名门,是朝鲜国王王妃的妹妹,她与袁世凯的结合,是一段跨国姻缘,金氏嫁给袁世凯时,带来的两个陪嫁丫鬟也被纳为妾。

在袁府中,金氏虽受袁世凯宠爱,但也遭受了大姨太沈氏的欺负,生活并不如意,袁世凯去世后,金氏因伤心过度,吞金自杀,成为袁世凯众多妻妾中唯一为他殉情的人。

五姨太太杨氏,长相普通,但能力出众,心灵手巧,善于处理家庭关系,将袁府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深得袁世凯宠爱,在袁府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袁世凯死后,她随其他姨太太住在天津的袁家大院,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工作。

六姨太太叶氏,原本是袁克文的情人,阴差阳错成为袁世凯的姨太太,她在袁府地位不高,但凭借聪明才智和温柔贤惠赢得了一些尊重,新中国成立后,叶氏在宁夏去世。

七姨太太张氏,是袁世凯的老乡,一辈子没有生育子女,按照袁家规矩,她本不应被称为姨太太,但袁世凯念及情分,依然给予她姨太太的待遇,然而,张氏后来因与他人私会,被袁家发现后被逼自杀。

八姨太太郭氏,是青楼女子,被袁世凯的手下进贡给袁世凯,她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为袁世凯生下三个子女。

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民国大总统曹锟的儿子,但这段婚姻不久便以离婚告终,之后郭氏前往美国,后半生情况不明。

九姨太太刘氏,原本是五姨太太身边的丫鬟,因长相甜美、机灵可爱被袁世凯纳为姨太太,她在袁府地位较低,袁世凯去世后,一直居住在安阳的袁家大院,吃斋念佛度过余生。

这些妻妾们在袁世凯死后,命运各自不同,她们或孤独终老,或含恨而亡,曾经在袁府中的风光不再,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袁世凯的子孙们在不同领域走出了各异的人生道路。

长子袁克定自幼被袁世凯视为政治接班人,早年留学德国接受西方教育,回国后跻身北洋政府要职,成为其父政治集团的核心成员,深度参与政治活动并积极献策。

但对权力的执念让他迷失,为圆 “太子梦”,他不择手段鼓动袁世凯称帝,甚至伪造《顺天时报》营造支持假象,最终误导决策导致帝制失败。

此后他政治地位一落千丈,遭家族与社会指责,不过在民族大义面前,他坚守底线,抗战时断然拒绝日本侵略者拉拢其出任华北伪职的威逼利诱,即便晚年穷困潦倒靠典当度日,也未沦为汉奸,也算是一位汉子。

次子袁克文则与兄长截然不同,淡泊名利,醉心文学艺术,拒绝政治道路选择从文,凭卓越才华跻身 “民国才子” 之列。

虽生活洒脱不羁,结交广泛,感情生活丰富饱受争议,却始终坚守内心自由,不在乎外界眼光。1931 年,袁克文于天津病逝,年仅 42 岁。

六子袁克桓在实业领域成就显著。他毕业于南开大学,后留学英国学习西方商业管理,回国后以实业救国为志,投身民族工业。

他先后创办江南水泥厂、北京琉璃水泥厂等企业,袁家其他子孙也多在实业领域耕耘,或创办企业或参与管理,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袁世凯之孙袁家骝则在科研领域走出一条路,他自幼对物理充满热爱,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开启科研路,后赴美国深造,克服语言、文化障碍,在加州理工学院潜心研究,获博士学位。

虽长期旅居美国,却始终心系祖国,多次回国讲学,推动中美物理学交流合作,为中国培养人才、发展高能物理提供支持。

袁世凯家族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家族的兴衰荣辱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个人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既渺小又伟大。

家族传承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精神和价值观的传递,在时代的洪流中,袁世凯家族的子孙们各自做出了选择,他们的命运或辉煌、或坎坷,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广州日报——袁世凯军事化管理一妻九妾 姨太太月薪80至100元2013年07月15日

深圳新闻网 ——袁世凯:一妻九妾(图)2008年06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