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稳坐相位19年,害死岳飞后,为何还能寿终正寝?
发布时间:2025-07-23 15:00 浏览量:1
秦桧,历史上最著名的奸臣之一。通敌卖国,以“莫须有”的罪名,残害忠良。他独相十九年,最终竟能得了个寿终正寝(66岁)。反观精忠报国的岳飞,年仅39岁便含冤惨死。这巨大的反差,以及西湖边那尊跪了数百年的铁像,无声诉说着历史的审判。
靖康之耻中,秦桧跟着徽钦二帝一起被掳到了北方。一开始,他还曾上书金国元帅,想保全赵宋宗庙,多少有点气节。可四年后,他却“奇迹般”地逃回了南宋。这过程疑点重重!他怎么逃出来的?为啥金人放他走?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这秦桧,怕不是投降了金国,被派回来当内应的吧?
宋高宗却选择重用了秦桧,为啥?因为秦桧带回来的“药方”,正好治赵构的“心病”!秦桧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意思就是放弃北方失地,咱们就在江南偏安一隅得了。
这正中赵构下怀!他最怕什么?最怕真把金国打败了,把他哥哥宋钦宗迎回来,那自己这皇帝宝座还坐得稳吗?秦桧这套求和投降的理论,成了赵构最需要的挡箭牌。绍兴八年,秦桧再次当上宰相。君臣二人一拍即合,秦桧成了赵构推行投降路线的头号打手。
绍兴十一年,抗金形势本来有了转机。可金国元帅完颜兀术放出话来:想议和?行,先把岳飞杀了!秦桧心领神会。他立刻指使手下万俟卨、张俊等人,给岳飞父子及其爱将张宪罗织罪名。什么“对皇帝不敬”(指斥乘舆)、什么“故意拖延不出兵”(拥兵逗留)、什么“想造反”,全是捕风捉影、栽赃陷害!
大将韩世忠实在看不过去,怒气冲冲地质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支支吾吾半天,憋出那句遗臭万年的三个字:“莫须有!”——意思是“也许有吧”!绍兴十一年除夕(1142年1月27日),寒风刺骨,一代抗金名将岳飞,被冤杀于临安大理寺的风波亭。搬掉了议和路上最大的绊脚石,秦桧的权势,也从此达到了顶峰。
害死岳飞后,秦桧彻底掌控了南宋朝廷。他太懂怎么伺候皇帝了:从皇帝身边的人开始,花钱收买他们,皇帝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在朝堂上,他的手段更是狠辣,他把朝廷内外的主战派一扫而净,逼死的逼死,流放的流放,并且,大兴文字狱,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京城里都是他的侦察兵(“察事卒”),官员百姓私下议论点朝政,他都心知肚明;十九年间,副宰相(执政)像走马灯一样换了28个人,全是他的党羽或者没用的庸才;为了抹除自己的诸多劣迹,让养子秦熺主修国史,并把岳飞的战绩抹掉,还严令禁止民间私自编史。
秦桧还是个大贪官,卖官鬻爵,家里的珍藏堪比国库。他更是一门心思想把秦家的权利延续下去:养子秦熺在他运作下,短短六年,从中进士一路火箭蹿升到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之一)。
孙子秦埙参加科举考试,秦桧竟敢胁迫考官,非要定他为状元!后来因为同场考试的有陆游等才子,舆论压力太大,才勉强给了个探花(第三名)。秦家的党羽,遍布整个朝廷。
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前岳飞部将施全,在秦桧上朝的路上行刺。虽然没成功,却把年过六十的秦桧吓得够呛,从此一病不起。拖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临死前,他还想着陷害自己的政敌。但由于身体病弱,已经不堪提笔批注。
这时,宋高宗赵构“亲临探视”。病床上的秦桧老泪纵横,话都说不出来。他儿子秦熺急不可耐地问皇帝:“陛下,我爹之后,谁来当宰相啊?”
赵构一听,脸色立马变了,冷冷甩下一句:“这可不是你该问的事!”(“此非卿所当预!”)转身就走了。
当天夜里,宫中就传来圣旨:给秦桧加封了个虚衔“建康郡王”,给他儿子秦熺也升了个虚职“少师”。但同时,勒令秦桧父子立刻退休,并剥夺了秦家孙辈的所有官职。
圣旨刚念完,秦桧就咽了气。权倾朝野十九年的秦氏家族,瞬间土崩瓦解,老百姓更是拍手称快。他生前搜刮的富贵权势,转眼成空。唯一“不朽”的,是跪在西湖边岳飞墓前的那尊铁像,世世代代承受着世人的唾骂。
秦家后人大多以此为耻。清朝乾隆年间,秦家后人、状元秦大士拜谒岳飞墓时,感慨地写下一句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也算是对这位先祖的一点回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