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金牌编剧为37岁儿子卖房还债!75岁黎彼得:我死后他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7-23 01:53 浏览量:1
在香港娱乐圈,黎彼得这个名字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作为殿堂级填词人,他为张国荣写下的《Monica》开创了粤语流行音乐的新纪元,为许冠杰创作的《浪子心声》中"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歌词至今仍被奉为人生箴言。在影视领域,他在《唐伯虎点秋香》中饰演的"左青龙右白虎"私塾先生,以短短两分钟的戏份成为影史经典。
然而,2025年的黎彼得却以另一种方式重回公众视野——75岁高龄的他,不仅要与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抗争,还要为37岁的独子偿还十几万信用卡债务。这位曾为香港乐坛贡献过数十首金曲的才子,如今每天奔波于短视频拍摄现场,为生计和儿子的未来拼命工作。他在采访中无奈地苦笑:"还清债务那天,感觉整个人都轻了十斤。"
黎彼得对儿子的期望曾寄托于中医教育。2018年,他花费十几万港元将37岁的儿子送往南京中医学院深造,希望他能掌握一技之长,独立生活。然而,这场精心策划的教育投资最终化为泡影。
据黎彼得透露,儿子在南京期间"根本没去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沉溺于网络游戏,最终连毕业证书都未能取得。返港后,他更是彻底陷入"躺平"状态——每天足不出户,与电脑游戏为伴,与父亲同住一个屋檐下却形同陌路。黎彼得在采访中描述:"他整天对着电脑,我们一天说不上三句话。家里像个垃圾场,外卖盒堆得到处都是。"
更令黎彼得崩溃的是儿子欠下的债务。在南京求学期间,儿子通过信用卡透支消费,累计欠下十几万港元债务。这笔钱对当时刚做完心脏手术、被TVB解约的黎彼得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为了还债,他不得不接下各种网络节目,甚至在镜头前直言不讳地谈论家庭隐私,"只要能赚钱,被骂也无所谓"。
黎彼得的晚年生活被健康问题和经济压力双重夹击。2025年初,他因流感引发肺部感染,一度进入ICU,戴着氧气罩与死神搏斗两周。出院后不久,肾功能异常又迫使他再次住院,两次治疗让他体重骤降十几斤,原本清瘦的身体更显憔悴。
"住院时最难受的不是病痛,是孤独。"黎彼得坦言,病友都有家人陪伴,而他只有老友钟志光偶尔探望。儿子虽在病中送餐,但短暂的关怀难以弥补长期的隔阂。更令人心酸的是,富豪刘銮雄此前提供的医疗资助已于两年前停止,黎彼得现在只能靠变卖资产和微薄的版税维持生计。
即便如此,他仍未对儿子完全失望。在还清债务后,黎彼得悄悄托朋友为儿子留意剧组杂务工作,"哪怕扫地也行,至少能接触社会"。他甚至将短视频账号密码贴在冰箱上,"万一我不在了,他还能领点广告分成"。这种矛盾的父爱——嘴上说着"让他睡天桥底",行动上却处处为儿子铺路——折射出无数父母的无奈。
黎彼得的遭遇并非个案,香港娱乐圈近年来频现类似案例。76岁的"周伯通"扮演者秦煌为帮女儿还债,变卖三套房产,最终自己住进养老院;向华强之子向佐因替人担保陷入140万港元债务纠纷,虽非赌博,但也引发公众对豪门子弟理财能力的质疑。
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家庭教育的失衡。黎彼得坦言,因早年忙于工作缺席儿子成长,"想用金钱弥补父爱,结果害了他"。这种补偿心理导致儿子长期缺乏责任感,形成"伸手即来"的依赖惯性。香港教育心理学家指出:"37岁仍依赖父母的案例,往往源于童年时期的边界模糊——父母过度满足物质需求,却忽视独立能力培养。"
社会学家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香港底层艺人的晚年困境具有代表性。他们年轻时收入不稳定,缺乏理财规划,一旦遭遇健康危机或家庭变故,便陷入绝境。"黎彼得的好友钟志光在采访中感慨:"彼得写过'命里有时终须有',可现实是,他连儿子的未来都安排不了。"
2025年7月,黎彼得公开征婚的决定引发舆论热议。他在采访中表示:"李龙基74岁都能再婚,为什么我不行?"这番话背后,是独居老人对陪伴的渴望——尤其是在经历两次生死考验后,他更意识到"身边需要有个人说说话"。
然而,网友对其征婚动机普遍持怀疑态度。评论区充斥着"想找免费保姆"的质疑,毕竟75岁带病、需抚养37岁啃老儿子的现实,让潜在伴侣望而却步。黎彼得对此苦笑:"我只是想找个能互相照顾的人,没想那么多。"他甚至染黑头发、购置新衣,偷偷练习自我介绍,展现出对晚年幸福的真诚向往。
这种矛盾状态折射出香港独居老人的普遍困境。据香港社会福利署数据,2024年全港有超过20万独居长者,其中近三成表示"最怕生病时无人照顾"。黎彼得的征婚或许天真,却道出了一个残酷真相:当亲情无法提供支撑时,陌生人的陪伴也成为奢望。
黎彼得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家庭教育、代际关系与社会支持的多重议题。他为儿子偿还的不仅是债务,更是一个父亲未能完成的教育答卷;他公开的不仅是家庭隐私,更是无数父母"爱之深,责之切"的缩影。
在《浪子心声》中,黎彼得写下"命里有时终须有"的豁达;现实中,他却为儿子的命运焦虑不已。这种矛盾或许正是人生的常态——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选择,只能在责任与放手之间寻找平衡。正如他在采访中最后所说:"我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只能靠他自己了。"
如今的黎彼得仍在短视频平台活跃,用幽默化解生活的苦涩。他会自嘲"75岁还在追女孩子",也会在谈及儿子时突然沉默。这个曾为香港乐坛写下无数金句的老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与人生的和解——在父爱与自我、责任与自由之间,寻找最后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