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映初心 书画/卞于山 制作/李启贵

发布时间:2025-07-22 04:00  浏览量:1

笔墨丹青映初心——记卞于山的跨界人生

从援越抗美的战火硝烟,到湖北大学的书香墨韵;从长江航运的滔滔碧波,到中国书画研究院的艺术殿堂,卞于山的人生轨迹在战火、学府、江河与宣纸间交织出独特的华章。这位经历传奇的跨界者,用一生书写着对家国的忠诚与对艺术的执着。

一、战火淬炼的青春印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卞于山毅然投身援越抗美战场。在越南的崇山峻岭间,他与战友们冒着美军的空袭与炮火,参与运输线的维护与防御工事修筑。这场生死考验不仅让他收获了过命的战友情谊,更让他在硝烟中淬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战场的残酷与壮烈,成为他日后艺术创作中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也让他对生命与和平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二、学府深耕的文化积淀

退伍后,卞于山以顽强的毅力考入湖北大学,开启了文化知识的求索之旅。在校园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课堂上专注聆听,图书馆里潜心钻研。受学校浓厚人文氛围的熏陶,他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课余时间常常泡在画室,临摹名家作品,研习笔墨技法。师从校内名师,他系统学习书画理论与创作技巧,从书法的横竖撇捺到国画的皴擦点染,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这段求学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让书画艺术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为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长航岁月的灵感源泉

毕业后,卞于山进入长江航运系统工作。在与长江相伴的岁月里,他走遍了大江两岸的码头港口,见证了船只穿梭、汽笛长鸣的繁忙景象。滔滔江水、巍巍堤岸、古朴船工,这些独特的长航元素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鲜活素材。工作之余,他总带着速写本,记录下长江的壮美与航运人的生活百态。在船舱里,在甲板上,一幅幅描绘长江风貌的画作跃然纸上。长江的雄浑壮阔与航运生活的质朴烟火气,赋予了他的作品独特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四、翰墨丹青的艺术华章

凭借多年的艺术积累与独特的人生阅历,卞于山的书画作品逐渐崭露头角。他的书法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把军人的刚毅与文人的雅致融为一体;国画作品则以长江题材为主,既有泼墨写意的磅礴气势,又有工笔细描的细腻神韵。卞于山是湖北省书画家,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事业发展委员会委员、涵芬印社副社长、中国交通书画协会副秘书长,湖北黄賓虹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他的书画篆刻作品曾参加过武汉市、湖北省和全国性大展,并入选《世界美术家传》、《中国书法集》、《中国书画金石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篆刻大辞典》等辞书。其作品多次在全国性书画展览中获奖,并被众多机构与个人收藏。因艺术成就突出,他成为中国书画研究院委员,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现艺术风采。如今,虽已功成名就,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笔耕不辍,用笔墨传承中华文化,抒发家国情怀。

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充满诗意的书画世界,卞于山用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不懈的艺术追求,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赞歌。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影,激励着无数人在不同领域追寻梦想,绽放光彩

越中友谊万古流芳(中堂)80x58Cm 卞于山书赠越南下龙市退役军人委员会

一一读卞于山的书画印艺术

曾嵘

長江,有着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抒发情感的块垒,也是画家寄情笔墨的载体。这里有数不尽的人文文化历史遗迹。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以旷世才情和豁达的胸怀,创作了著名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而家喻户晓;宋代著名画家夏圭创作的《长江万里图》,也成为中国历代画学的传承典范……。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初見卞于山先生,是在武汉長江之滨,是一次交通系统的书画艺术交流活动。那时年青气盛,我们一见如故,同遊三峡,交流笔墨,写生采风,结下友谊。

卞于山生于長江江畔,一直住在長江边。他对長江的爱,可以说是与生俱来,而随着年龄的增長显得愈发强烈。我时常在他的书、画、印作品里,感觉到他内心对長江的深情。

卞君热爱长江,赞美长江,创作的灵感无疑是来自长江的波浪和山川,从他的作品《唐人诗意》可以看出,是杜甫的诗歌激发他的创作感情。《咏怀古迹》画面撷取长江石壁特写之景,以高远仰望的视角,写出壁立千丈,瀑布流云,气象万千的景色。一改以往秀逸、清隽的感觉,他用笔豪迈、厚重,写出了长江的险峻和宏大的场面。画中章法构成,和笔墨舒展出的意境、意趣反映了他对山水画的审美观,和主客观交融合一的境界。可见他对山水画创作的严谨认真。他的水墨画《常游三峡重巫峡》,同样以淋漓的笔墨形式,构思、构图、落笔、用墨不浮不躁,一气呵成。这是他作画的过程全凭心灵大象,坦荡从容而成。

许多画家画好不一定书法好,但如果画好书法又好的则更精彩。而卞于山,书、画、印俱佳,可称绝妙。创作中作者如魚得水,得心应手独占春光。让人佩服。在卞于山的作品中,我見他不但画功深厚,其书法也是笔墨清逸,格调高雅,特别他的草书作品,如青藤随风,㴋洒自然,别有一格。同样,他的篆刻艺术,布局结构疏密有致,刀法娴熟,技巧老到。在方寸之间直、曲、连、断、空构成精巧奇逸的感觉,彰显出卞于山君综合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岭南国画研究院执行院长。

作者简介:李启贵,男,湖北枝江人,1948年12月出生。1966年参加工作,1968年入伍,在铁道兵二师七团仓库当兵,1969年入党。1973年退伍安置在枝江市粮食局工作,曾任办公室主任、总经理助理,现为枝江籍68年援越抗美战友联谊会秘书长。

1985年5月参加接待联合国粮农组织来枝江考察。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枝江市委党校中专班学习。1995年4月陪同枝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考察希望集团。

退休后,在联谊会支持下寻找战友1120人,主持参加战友聚会13次。

在《枝江文史》发表“援越抗美纪事”、“老骥伏枥为粮缘 毕生所求终成梦"。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