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才子张玉娘沈佺:从青梅竹马到生死相随的千古绝恋

发布时间:2025-07-20 17:03  浏览量:1

这位女子,才华不输李清照,深情堪比祝英台,但许多人完全不知道她的名字。

放眼整个宋朝,既有才情又如此痴情的女子,她,当之无愧数第一。

她,就是被列入“宋代四大女词人”“一贞居士”张玉娘。她的词风刚柔并济,其《兰雪集》被后人视为李清照《漱玉词》后第一词集。

南宋淳祐年间,张玉娘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从小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当时人将她比作东汉大家班昭

她和表哥沈佺同年同月同日生,二人青梅竹马互生爱意。十五岁那年,玉娘和沈佺订下婚约,誓言白头偕老。玉娘亲手做一香囊,并绣诗《紫香囊》:

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

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

然而,世事无常,就在两家订婚不久,沈佺父母相继去世,沈家家境一落千丈。玉娘父母撕毁婚约,玉娘以死相争,发誓要与沈佺生死不离。无奈之下,父母只好妥协,但提出一个要求:“欲为佳婿,必待乘龙。”沈佺必须求功名入仕途,否则一切免谈。

于是,为了娶心爱之人为妻,沈佺决定赴京赶考。玉娘不仅以私房钱资助,还十里相送,与意中人依依惜别。

别后,玉娘饱受相思凄苦,有诗《山之高》三章云: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尤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心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无数孤独的夜晚,除了等待,什么也做不了,玉娘只能靠着占卜,一遍遍向上天求问,但得到的结果无一不是下下签大凶兆。心急如焚的玉娘,只能祈求上天怜见,不要将她期盼的蜜糖换成了毒药。

结果,进京赶考的沈佺如有神助,一举高中榜眼,名震京师。收到消息的玉娘喜极而泣,真好比拨云见日,一切如梦似幻。

这一边,万分欣喜的玉娘盼着久未谋面的心上人衣锦还乡;那一边,春风得意的沈佺恨不得生出翅膀立刻飞到家娶他的玉娘过门。

可上天偏不遂人愿,造化偏要捉弄人。

沈佺在回乡路上不幸感染风寒,一病不起,不久便离别人世。他和玉娘谁也想不到,当初的十里相送,竟是最后一别。

大喜和大悲接踵而来,玉娘哀婉不止,肝肠寸断,终日忧郁的她,两只眼都哭出了血:

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

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

仙郎久未归,一归笑春风。

中途成永绝,翠袖染啼红。

怅恨生死别,梦魂还再逢。

宝镜照秋水,照此一寸衷。

素情无所著,怨逐双飞鸿。

此后,父母想给玉娘再找一门亲事,都被她一概拒绝。她在对沈佺的哀思中度过了整整五年。

五年之后的元宵夜,玉娘梦见自己凤冠霞帔,沈佺驾着马车来迎娶自己,她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他的新娘。醒来才发现,不过是黄粱梦一场。玉娘悲痛欲绝地叹曰:“郎舍我乎?”一病不起。

半个月后,一代才女受尽相思煎熬,绝食而去,终年27岁。她终于可以与她的沈郎黄泉碧落,相厮相守了,再不惧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张玉娘的父母为女儿矢志忠贞的感情所感动,征得沈家同意,将玉娘与沈佺合葬于西郊枫林之地。

玉娘死后,跟她一起长大的两位侍女也相继郁郁而终,连她平时养的那只鹦鹉,也悲鸣不止,追随主人而去。于是后人便把霜娥、紫娥和鹦鹉称为闺房三清,并将其葬在玉娘与沈佺墓左右,取名曰:鹦鹉冢

怅恨生死别,梦魂还再逢。如此纯粹,如此深情,哪怕飞蛾扑火,也要彼此奔赴;哪怕山海相隔,也要生死与共。或许,这便是世间最动人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