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唐朝诗人,他在夏天写下的这首诗,句句都令人心动

发布时间:2025-07-16 02:14  浏览量:1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在诸多题材的古诗中,唯独山水田园诗最能带给人心灵上的慰藉与滋养,而这也是山水田园诗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喜欢的主要原因。

在烈日炙烤的夏日,读一读山水田园诗,就如感受到了南风拂面的温柔,凉泉洗耳的清冽,翠竹遮窗的静谧……。

欣赏过了葛天民的《郊园避暑》,本期我们来分享一首唐朝诗人严维的《僧房避暑》。

这首诗全篇妙句频出,意境美得令人心驰神往,相信屏幕前的各位在读完后也会深受感染。

僧房避暑

唐·严维

支公好闲寂,庭宇爱林篁。

幽旷无烦暑,恬和不可量。

蕙风清水殿,荷气杂天香。

明月谈空坐,怡然道术忘。

严维,字正文,故乡在越州山阴,我国唐代诗人、文学家。

也许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讲,严维并不算是一位非常出名的诗人,但在唐朝的时候,严维于诗圈的名声还是很高的,他与许多著名诗人都有诗作唱和往来,比如刘长卿、韩翃、皎然、武元衡等,而且章八元、灵澈还曾向严维学习过诗歌的创作经验。

严维的诗风清新自然,能够表现一种幽静淡远的意境,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都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情雅重,挹魏晋之风,锻炼铿锵,庶少遗恨”。这是《唐才子传》中对严维诗作的评价。

这首《僧房避暑》以“僧房”为主要地点,通过对其周围环境等的描摹,表达了作者超脱于物外的一种隐逸情怀。

诗的首联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先将作者的性情表达出来:支公好闲寂,庭宇爱林篁;“我”就如支遁一样,比较喜欢闲适与安静,所以在庭院中种满了竹子。

“支公”即支遁,是东晋一位有名的高僧,世称支公。那么作者在这里将自己喻为支遁,不但表达出了他对支遁的尊重与敬仰之情,而且还在第一时间也借其表达出了自己和支遁一样淡泊孤高、喜欢安静的情操。

“竹”是一种高雅的物象,它自古以来就被诗人们用来承载君子般的美好性情。所以“竹”的出现,在初步为我们呈现一幅色彩清新、环境优美的画面以外,还与前一句紧密衔接,将作者好“闲寂”的情操进一步予以充分的体现。

颔联紧接着写“僧房”周遭的整体环境和作者个人的心情:幽旷无烦暑,恬和不可量;这里视野开阔,丝毫感觉不到暑热的侵袭,让人的内心感到无比恬淡安静。

“幽旷”一词有效拓了开画面空间,纵然它不属于描写景物的细腻词汇,但却无不以其强大的力量,将我们的视野拉向远方,将我们的胸襟无限制地拓展开来。

“无烦暑”对“幽旷”做以补充,并且给予我们感觉方面的无限享受。

视野开阔,环境清凉,如此情景,足见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之优越。

“恬和不可量”一句一笔点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得知作者的心情是十足轻松和愉悦的,他享受着大自然赠予他的安静与凉爽,全然一幅悠闲自在、超脱随性的隐者模样。

而在这样的临摹背后所隐藏的,无不是作者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赞美之情,无不是他对隐逸生活的无限热爱之心。

后面的颈联尤其美妙:蕙风清水殿,荷气杂天香;带着蕙草清香的风儿吹向临水的殿宇,荷花的香气夹杂着大自然中的空气的清香。

和颔联相比,颈联中又多了嗅觉角度的描写。

那么仅颈联本身来讲,作者则是将视觉、触觉以及嗅觉结合起来,进而勾勒出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画面。

一个“清”字再次突出了诗中的凉爽之意,而“水殿”“蕙风”这两个物象也都以间接的方式给予我们心境上的清凉。

“荷气”带给读者的不仅是嗅觉上的触动,还有视觉上的感染。所以在这里,我们仿佛真切地嗅到了荷花的芳香,仿佛清晰地看到了荷花随风徐徐摇动的妩媚身姿。

“明月谈空坐,怡然道术忘。”在明月下和友人对坐相谈禅机,完全忘记了道术本身。

尾联将人物鲜明地拉入画面中,并配以相关举动,在使其形象得以具体呈现的情况下,使得画面顿时变得富有了活力与禅味。

“谈空”即谈玄妙之理,作者与友人的这一句举动,有力说明他们二人有着相同的所求与心境,说明他们二人都置身于名利之外,对生活与人生有着高度的参悟与认知。

“怡然道术忘”,是对诗中人物内心的再次描摹,也是对全诗情感的有力升华。

“道术忘”并非说明作者和友人将道术抛在了脑后,而是说明他们皆与天地和自然融为一体,皆与“道”融为一体,真正地参透了“道术”中的玄机。

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把作者淡泊洒脱的形象与情操体现到了极致。

每读一句,内心就被洗涤一次,最终达到了十足的安静与坦然,这就是此诗给予读者的收获。

荷风吹过幽人枕,无限清凉一瞬生;读完一首,身心明朗。

追逐诗词之脚步,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期精彩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