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用毛选思维看清红楼梦的真相,戳穿背后的迷雾!

发布时间:2025-07-19 08:06  浏览量:1

各位同志,咱们今天聊点硬的。

两百多年来,多少人在《红楼梦》里看到才子佳人、看到大家族的繁华热闹、看到几句人生感悟,唯独看不见血淋淋的阶级斗争。

问个最根本的问题:《红楼梦》到底写的是什么?是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还是四大家族的兴衰秘史?为什么无数名家解读,偏偏绕开“阶级”二字?

旧红学搞索隐,把书里人物硬套前朝历史,穿凿附会,荒诞不经。新红学搞考证,专在作者家世、版本细节里打转,只见枯叶不见林。到了所谓“爱情主题论”,更成了麻痹人心的迷魂药。这些光怪陆离的说法,背后是一条共同的根: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他们不敢触碰的,正是《红楼梦》真正刺向封建心脏的利刃——它所揭露的,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政治现实!这部书不是虚幻的空中楼阁,而是一部用血泪写成的、反映封建社会阶级斗争、宣告其必然灭亡命运的政治历史小说。

我们读红楼,必须掀掉这块遮羞布。

解开红楼迷雾的钥匙在哪儿?不在虚无缥缈的诗情画意里,就在第四回那“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一节文字里。这是打开整部书的核心密码。

贾雨村刚到应天府上任,就碰上一件人命案:金陵一霸薛家的少爷薛蟠,为了抢一个丫头香菱(本名甄英莲),打死了小乡绅之子冯渊。一个“葫芦僧”(原是葫芦庙的小沙弥,现为衙门差役)递给他一张“护官符”。

这符上写的是本省四大家族的“俗谚口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顺口溜表面夸耀贾、史、王、薛四大贵族多么豪奢富贵、势力熏天。

但我们要看穿表象,看透本质。葫芦僧告诉贾雨村:“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又说:“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贾雨村最终听劝,徇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

这段描写,曹雪芹下笔如刀!这哪里是介绍四大家族?这分明是撕开了整个封建社会统治机器的狰狞面目!一张“护官符”,赤裸裸地揭示了一个遍及全国的、由封建贵族大官僚结成的关系网。

他们互相勾结,盘根错节,掌控地方政权,草菅人命,无法无天。薛蟠打死冯渊,就跟踩死只蚂蚁一样,花几个钱就能了事。更可怕的是,“护官符”这种东西,“各省皆然”!就是说,哪里都存在这样横行一方的封建贵族集团。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说得透亮: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红楼梦》里展现的,正是这个基础的腐朽形态。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就是这个统治基础的活样板,他们与整个封建王朝的命运生死相连。这才是理解《红楼梦》全景图的入口。

曹雪芹写这段,是给全书定的基调,是描写的总纲。不抓住这个核心,读一辈子《红楼梦》,也是在迷雾里打转。

书里写的贾府,就是这座腐朽封建大厦的一个缩影。在那冠冕堂皇的“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里面,阶级对立的残酷现实触目惊心。

一小撮统治者:高高在上的贾母,道貌岸然的贾政,荒淫无耻的贾赦,冷酷虚伪的王夫人,笑里藏刀的王熙凤……这些封建主子的荣华富贵,是用榨取无数被压迫者的血泪浇灌出来的。我们看一面是极度的奢侈。

刘姥姥进大观园,算了一笔账:大观园的一顿螃蟹宴,花的钱就够“庄稼人过一年了”。一碗小小的茄鲞,得用十几只鸡来做配料。为了迎接贾元春省亲,他们大兴土木修造大观园,连元春自己都觉得“太奢华过费了”。他们还花了上万两银子自己养戏班子,只为供主子们娱乐消遣。这无度挥霍的另一面,是残酷的经济剥削。

小说第五十三回写到黑山村庄头乌进孝在荒年雪灾中,押送着一车车年货来给贾府交租。那份租单,列满了各色实物:大鹿、獐子、野猪、米、炭、银霜炭、粳米、杂色粱谷、各色干菜……外加现银两千五百两。可贾珍看了满脸不高兴,嫌交得太少,斥骂乌进孝:“这够做什么的?”他们敲骨吸髓,连最后一点油水都要榨干。

管家奶奶王熙凤,为了给自己攒“体己钱”,竟然把丫鬟们每月该领的月钱先扣下,拿去放高利贷。不到一年,就赚了成千两的银子。皇商薛家开着当铺,低收高押,不知弄得多少穷苦人家倾家荡产。这层层盘剥,沾满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血汗!

前面讲了经济上的敲骨吸髓,但这只是四大家族罪状的一部分。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封建主子视人命如草芥。前八十回《红楼梦》原文交代的死亡人数有47人之多,其中直接死于四大家族之手和不合理封建制度的就有35条人命!这些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无情碾碎的血证!

薛蟠打死了冯渊,全不当回事,像没事人一样,带着母亲妹妹走了。冯家的人告了一年状,结果被贾雨村这个靠贾、王两家扶持复官进用的狗官,胡乱判了个“薛蟠得无名之病被冯渊鬼魂追索已死”,就此结案。这是对法律的赤裸裸嘲弄!这仅仅是开端。

王熙凤为了区区三千两银子,假托贾琏的信,勾结长安节度使云光,硬拆散守备儿子和张财主女儿张金哥的婚约,逼得这对年轻未婚夫妻,一个悬梁自尽,一个投河身亡。书中直说:“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意思就是,这种事她干了不止一次!

贾赦看中了穷书生石呆子珍藏的二十把古扇子,石呆子死活不肯卖。贾赦就勾结贾雨村,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将他抓进衙门,扇子抄没归官,又强卖给贾赦。

石呆子最终家破人亡。书中还有贾珍、贾蓉、贾琏、王熙凤一伙,用各种威逼利诱、设局陷害,把性格刚烈的尤三姐和懦弱的尤二姐先后逼入绝路,一个含愤自刎,一个吞金而亡。

表面上“宽仁慈厚”的王夫人,手上血债更深。只因金钏儿和宝玉说了几句玩笑话,王夫人就狠抽一个耳光,骂她是“下作小娼妇”,立刻撵出去。金钏儿无脸见人,含羞跳井自尽。

后来她亲自抄检大观园,赶走了丫鬟四儿、司棋、入画,逼得唱戏的芳官、蕊官、藕官出家为尼。而最惨烈的莫过于晴雯之死。重病中的晴雯被王夫人污蔑为“妖精似的东西”、“轻狂样儿”,四五天水米未沾牙时就被从炕上拖下来,赶出了大观园。

她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不久便含冤而死。这些血案桩桩件件都指向一个事实:所谓“钟鸣鼎食之家”,是吞噬生命的地狱!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封建主子,不过是披着华丽外衣的刽子手。他们所信奉的孔孟之道,在这血腥现实面前,彻底暴露出吃人的本质——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曹雪芹的笔,冷峻地刺破了这温情脉脉面纱下血淋淋的统治本质。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大观园里的奴隶们,绝不是只会逆来顺受的羔羊。压迫深重,反抗的怒火也在默默积聚和爆发。在众多屈辱忍受的奴仆中,晴雯像一道刺破黑暗的闪电!这个身份最卑微的女奴,“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她性情刚烈,嫉恶如仇,敢爱敢恨。她敢顶撞主子身边得势的婆子,敢嘲笑阿谀奉承的袭人,宝玉房里贵重东西丢了,她不怕得罪人,要查个清楚。

在病中被粗暴拖出大观园,就是到了生命垂危之际,她也绝不向王夫人低头求饶。曹雪芹借宝玉之口悲叹:“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她的反抗精神虽未发展到理论自觉,却闪烁着被压迫阶级不屈的光芒。

这证明,即使在最严酷的囚笼里,斗争的火种从未熄灭。除了晴雯式的个人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腐烂崩塌也在加速进行着。探春那句哀叹是点睛之笔:“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这正是封建社会末世在贵族家庭内部的真实投影。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深刻指出,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贾府内部的斗争,就是这“瓦解过程”的活教材。

贾府这座大厦,外面看着还像模像样,里面的支柱早已朽烂。家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刀光剑影。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波涛汹涌。

派系分野十分明显:

一派以王夫人为核心,代表贾母的意志,有凤姐这个铁腕人物掌管内务,她们背后依靠的是掌握军权的王子腾(九省都检点)。薛家的薛姨妈、薛宝钗也是这一派的重要外援,因为王家是薛姨妈的娘家。这一派控制着贾府的核心权力。

另一派则以贾赦的继室邢夫人为首,成员包括贾珍的妻子尤氏,以及地位更低、但时刻想往上爬的贾政的妾室赵姨娘。这一派代表着家族中受排挤、处于弱势的群体。

斗争的焦点是什么?表面是些家务琐事,丫鬟去留,用人调度,深层则是为了争夺贾府的钱袋子、话语权和控制力。

比如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表面是查“绣春囊”,导火索却是邢夫人抓住把柄向王夫人、王熙凤示威。赵姨娘为了给儿子贾环争地位,不惜买通马道婆害凤姐和宝玉。

这哪里是什么家事?分明是权力斗争的你死我活。无论是王夫人派暂时稳住局面,还是邢夫人派偶尔得手,这种内部的自相残杀都在一步步挖空贾府的根基,加速它“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正如前面提到的探春感叹的内部“自杀自灭”,这是无法挽回的颓势。

毛泽东讲得好:“大狗小狗饱狗饿狗之间的一点特别有趣的争斗”,形象地概括了这种统治阶级内部争斗的实质。

这些斗争只是表象。在对内镇压反抗、对外维护共同利益上,所有的封建主子立刻结成铁板一块。

平日里吃斋念佛、看似宽厚的贾母,面对金钏儿跳井、晴雯被赶致死这类悲剧,沉默不语,默许纵容。“端方正直”的贾政,对儿子宝玉的反叛恨之入骨,往死里打。

王夫人一边念着“阿弥陀佛”,一边毫不手软地清除了怡红院所有她看不顺眼的人。凤姐更是杀伐决断,手上血债累累。

在镇压本阶级叛逆者和盘剥压榨奴仆这一点上,他们是一条心、一股绳。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他们在道德上彻底堕落,生活上疯狂挥霍,精神上空虚无比,行为上荒淫无耻。贾珍与儿媳秦可卿爬灰,贾琏偷鸡摸狗,贾赦强娶鸳鸯不成,贾蓉勾引尤氏姐妹……

这腐朽糜烂的景象,充分暴露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死亡前的疯狂与绝望。

谈到这里,我们必须澄清一个流传极广、影响极深的误读: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捧上神坛,视为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永恒人性”的象征。

这是完全错误的!宝、黛爱情的毁灭,不是什么唯美的浪漫幻灭,而是冷酷的阶级镇压!是《红楼梦》宏大政治主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首先看他们的身份。贾宝玉是荣国府的嫡系继承人,地位尊贵。林黛玉虽是贾母的亲外孙女,但林家早已败落,父亲林如海去世后,她孤身投靠外祖母,寄人篱下。这个阶级背景差异至关重要。

恩格斯说得再清楚不过:“对于王公贵族本身,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

贾府的决策者们正是从这个根本立场来判断宝、黛之事的。贾宝玉虽是未来的希望,却异常叛逆:厌恶读圣贤书,痛恨科举仕途,反对男尊女卑,嘲讽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同情身边被欺凌的丫头们。

林黛玉在思想上与他高度共鸣,支持他的离经叛道,不劝他走“经济仕途”之路。这样一个反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叛逆组合,怎么可能被决定家族命运的统治核心(贾母、王夫人、王熙凤)所容忍?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扭转宝玉心性、帮他走回“正途”、维护家族政治生命的妻子。

于是薛宝钗就成为了最理想的棋子:出身“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薛家,财力雄厚可以补贴日渐亏空的贾府;更重要的是,她本人端庄稳重,恪守封建礼教,是正统妇德的典范,能够规劝、辅佐宝玉走上光宗耀祖之路。

薛家也需要靠紧贾家和王家这两棵大树,寻求政治庇护和提升门楣。

因此,“金玉良缘”(金是宝钗的金锁,玉是宝玉的通灵宝玉)取代“木石前盟”(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宝玉前世神瑛侍者),根本不是儿女私情的选择题,而是两个阶级路线的斗争!

这是统治集团对一个潜在叛逆力量的联合绞杀!

王夫人、王熙凤正是这场绞杀的幕后推手。她们深知,只有掐断宝玉和黛玉的思想同盟,才能保住贾府摇摇欲坠的政治根基。

所以林黛玉的泪水流尽、焚稿断情而亡,贾宝玉最终万念俱灰、遁入空门,根本不是爱情悲剧的终结,而是封建制度扼杀新生思想力量的最终胜利!是四大家族为了苟延残喘所进行的政治操作的结果。

前面我们一层层剥开了蒙在《红楼梦》上的迷雾,看透了它的核心——阶级斗争的残酷画卷。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作者的局限。

曹雪芹出身包衣世家,有过“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经历,遭遇了家族由盛转衰的剧变。他“无才补天”,内心是矛盾痛苦的。他看到了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怀着忏悔与留恋(“字字看来皆是血”),怀着朴素的民主思想,用如椽巨笔记录下这末世景象。

囿于时代和阶级立场,他不可能具有明确的、自觉的阶级观点,对社会矛盾的根源和出路认识不清。所以他在揭露黑暗时淋漓尽致,在对人物命运安排上(特别是宝玉)带有虚无、宿命的色彩。

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大致完成了悲剧结局(贾府被抄,死的死,散的散,出家的出家),这点应予以肯定。但他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上远逊于曹雪芹,一些情节处理违背了原作者意图(如“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暗示),削弱了批判力度。

然而,瑕不掩瑜。

《红楼梦》的伟大价值,不在于作者主观意图中那些“补天”幻想,而在于他忠于现实,客观描绘出了封建社会走向总崩溃前夕的广阔社会图景。

它为理解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经济结构、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生活状态,提供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画卷。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用毛选的思维、用阶级观点来重读《红楼梦》?因为这场解读的斗争贯穿了整部作品的接受史,至今仍未停歇。

从旧红学的索隐派,新红学的考证派,到泛滥成灾的“爱情至上”、“贵族精神”、“人性论解读”,本质上都是地主资产阶级观点在各种形式下的复活。它们模糊了作品的革命性锋芒,企图将这部深刻批判封建制度的杰作,驯化为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甚至某些封建糟粕思想的宣传品。

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坚持马列的阶级论,批判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才能真正展示《红楼梦》的本来面目。

读《红楼梦》,就是要把它当作封建社会末期的历史教科书来读。

它告诉我们,当生产关系(地主对农民的超经济强制和残酷剥削)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整个社会肌体就必然溃烂;当统治阶级(四大家族及其同盟)腐化堕落、残酷压榨人民,内部又因利益分配而相互倾轧时,其统治就摇摇欲坠;被压迫阶级(农奴、丫鬟、城市贫民)的仇恨在积聚,反抗的星火在燃烧;新旧思想的冲突(封建正统与初步民主主义萌芽)也深刻反映在政治、伦理、家庭等各个层面。这一切汇集起来,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前夜。《红楼梦》描绘的,就是清朝“乾隆盛世”这个中国封建社会回光返照的缩影。

这个表面繁华的“盛世”根基已朽,离曹雪芹去世不到八十年的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就将这个腐朽的躯体炸得粉碎。再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的烈火,更是被压迫阶级对旧制度的总清算。

我们今天重读这部“百科全书”,不仅仅是为了解一段历史,更是为了掌握斗争的武器。毛泽东同志的著作,特别是贯穿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就是一把锋利的解剖刀。

它能帮助我们穿透历史的迷雾,识破现实的假象,看清一切社会现象的本质。把《红楼梦》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盘剥、主子对奴仆的压迫、贵族内部的倾轧、统治集团对叛逆思想的绞杀……

与历史上的阶级斗争,与今天社会某些角落存在的现象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更深刻地理解:阶级观点永不过时,斗争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钥匙。

那种回避阶级矛盾,空谈抽象人性、和谐一团的说法,正是地主资产阶级思想借尸还魂。

我们要像毛泽东教导的那样,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这把锐利武器,“把它(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还事物以本来面目。

研究《红楼梦》的斗争,已经进行了两百年。用毛选的思维去解读它,就是要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把被迷雾掩盖的真相揭示出来,让这部伟大作品真正成为一面照亮历史、洞察现实、汲取斗争智慧的镜子。

让那些为腐朽制度唱赞歌、企图粉饰阶级压迫的论调失去市场。这是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实践,也是通过历史经验巩固现实信念的需要。

读懂《红楼梦》的阶级斗争史,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一个阶级压迫的时代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也能从中获取推动社会进步、反抗一切腐朽事物的强大精神力量。

所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爱读毛选?

因为里面确实是大家解决遇到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指南书,确实是具备实践和理论的指导作用,确实具备顽强的生命力。

只要活学活用,一定会成为改造我们思维的强大“法器”。如果你坚持读下去,看这个世界也会更加“清晰”的。只是这部高深的、充满智慧的著作涉及到的历史、形势和考量太多,我们都容易读不通、读不透,完全不得要领。

甚至,时间久了,成了本本主义、只能咬文嚼字,但是不会活学活用,完全就是背离了读毛选的初衷,无法提炼其中的思维模式、方法论,也谈不上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创业等,更帮助不了提升认知。甚至,很多人读久了,读了几年,就读不下去了。

毛选解析版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可联系买。为了真正地让大家能带着去读懂原著,能够把其中涉及到的方法论学着用。我也补充了一些结合我们工作的案例和思考,便于都能举一反三,帮助您真正地读懂、读透毛选,从毛选中汲取智慧。

差不多50万字,1-5卷的每一篇都有深度解析,都结合实际、提炼方法、剖析思维、活学活用写完了,帮助真正地提升思维和洞见能力,也会额外送您《毛选1-7册原著完整电子版》(标注每篇的重点)、《辩证法随谈》供您日常阅读用。每篇都是写的干货、写的是具体的思维方式,读完了可以拿到实际去用。

包含:剖析每篇文章背景、含义、个人思考,联系实际运用,运用蕴藏的战略思维、矛盾思维、阶级分析法,以及将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等观点运用到工作之中。每篇都是写的干货、写的是具体的思维方式、读完了可以拿到实际去用。我从不写那些畅销书一般的道理,读完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我不是带你分析历史,而是只想带着对教员的尊重去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再联系实际运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之中,重点走好这一段路。

这类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都总结到了作者所写的 毛选及资本论解析版 等著作内,可私信购买深入学习,改变处境,超过150万字,帮助你系统读懂读透毛选、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