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翔官宣母亲离世:隐忍母爱造就漂泊人生背后的深情”

发布时间:2025-07-17 09:41  浏览量:1

01

刚看到费翔官宣母亲毕丽娜去世的消息时,心里难免一震。她的一生,连同她背后的风云往事,既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又像一本掩卷怅然的传记。而在这些风雨岁月的背后,那个从未在她面前哭泣的儿子费翔,才是最懂她的人。

毕丽娜究竟是什么样的女人?她人生中的秘密与遗憾,又如何塑造了费翔?

费翔母亲的这段往事,仿佛披着一层雾气——既能让我们窥见上世纪的风云变幻,又让人忍不住想为这些私人情感中无法回避的隐痛惆怅一声。

02

1932年,毕丽娜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富庶家庭,母亲李梦白是她成长中的保护伞,而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徐悲鸿,则成就了她的艺术梦想。要不是当年的那场“临时旅行”,她或许会成为在画布间追梦的女艺术家。

可是,那是风雨摇摆的年代。她匆匆踏上前往台湾的船,却不曾料到风平浪静的航程,会成为她与故乡的“告别式”。彼时的17岁,青春的行囊轻盈,谁又能想象,前方等待她的,是一段永恒漂泊的生活?

留下台湾后,她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也走入广播电台成为一名播音员。而后来的故事听起来,竟有点“传奇色彩”——一位耶鲁才子,费伟德,在她的生活中出现。或许,他的温柔渊博是一泓清泉,安抚了她漂泊的心;又或许,她压根还来不及思量,便已开始了新生活。

他们的婚姻,带来了费翔——那个后来万人传唱的《故乡的云》的歌者。在费翔之前,她还留下了一个秘密:一个异父同母的女儿安雅。

03

说实话,毕丽娜对这个“秘密”守口如瓶。外界对她那段第一段婚姻的知悉,少之又少,也几乎没有公开提及过安雅的生父是谁。这个几乎刻意抹平的部分,是一个女人在新人生中,主动与过去切割的选择。

而费翔的成长环境,虽带着光鲜的“混血”标签,但隐藏着一段家庭分崩离析的伤口。1980年,费伟德和毕丽娜离婚,这段曾经引以为豪的跨国联姻,最终没逃过繁华尽散的宿命。对孩子的冲击可想而知——费翔的感情生活多年来低调,非常可能与此有关。

从未婚到歌坛的神秘,他似乎继承了母亲一丝不愿展示的隐忍。

04

但更让人小心触碰的是毕丽娜的“母亲”角色。

有人说,母亲对孩子的感情,会深刻影响子女在亲密关系中的选择。在费翔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控制”与“保护”并存的复杂母爱。

叶倩文,是当年与费翔公开传出绯闻的一位同行。两人那段时间的蜜意照片,一度成为娱乐版头条的常客。作为新时代女性的叶倩文,却没能赢得未来婆婆的青睐。

坊间流传,毕丽娜觉得叶倩文“配不上费翔”,她更中意的是贤淑优雅的林青霞,甚至胡茵梦。母亲的坚定反对,成了压垮这段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费翔,选择了妥协。

一个成年人,在爱情与亲情之间退避,留下的是弥足的遗憾。有人感慨:“这种母爱是不是太沉重?”也有人替费翔解释:“或许他早就理解母亲不同寻常的经历和苦衷,所以无怨承担。”

你怎么看?

05

2024年,毕丽娜安然离世。从北平的温室,到台北的婚姻;再到纽约的异国生活,最后回到上海的落叶归根。她这一生飘荡得像浮萍,却也像松树一样坚韧。

晚年患上认知症后,她再也不必背负带着“漂泊记忆”的行李。记忆时而退散,思绪在“云端”飞舞,但她的眼神里,满是安然喜乐。费翔曾深情地形容:“她飘在她自己的云朵上。”

一个伟大的母亲,在晚年选择不再悲怀,而将“忧伤”藏在记忆尽头,这何尝不是一种最深沉的成全年礼?

06

费翔对毕丽娜的怀念溢于言表,母子之间的不多话,却是另一种深层次的契合。看到这对注定漂泊的人生,你是否也想到自己与母亲之间那些说不出口的情感呢?

母爱是什么?它可以是严厉、是隐忍,是“挡着你爱的权威”,却又一直为你整理好背后的行囊。

毕丽娜的遗憾,塑造了费翔的深情;而费翔的歌曲,又成了几代人的情感记忆。

你如何看费翔和他的母亲,都让人忍不住走心了——你又最想和自己的父母分享什么?

欢迎留言讨论,或许,通过分享,也能治愈一些未解的亲情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