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偏偏是这”,南京惊现中日友好小学,招牌破旧但仍在招生

发布时间:2025-07-15 21:26  浏览量:1

有学生不懂,为什么学校要花费那么多时间教历史。明明是已经过去的事情,对未来的发展起不到任何帮助,却成为3+1+2的重要学科中的那个1?

不仅在中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被挂在嘴边。事实也好像如此,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懂得什么是国仇家恨。

从小对学生的教育,最基础的一个就是热爱我们的国家。学习历史,就是热爱国家的第一步,目的就是告诉学生们,现在的生活,来的有多么不容易。

“为什么偏偏是这”,南京惊现中日友好小学,招牌破旧但仍在招生

为啥偏偏是这地方?南京竹镇这儿还有块旧牌子写着“中日友好希望小学”,字都晒得发白了,铁门也生了锈,可学校还在招学生上课。

一位网友将学校的招牌挂在了网上,瞬间炸开了锅。为什么是这所学校,为什么又偏偏在南京,每天看见这块招牌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会是什么心情?

但我们也要清楚一件事,存在即合理。学校之所以能存在,必然有存在的道理,这所学校,始建于1954年,1998年易地重建,2007年在原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关心下更名为“南京竹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样子。

这个名称也没有保持多久,2012年9月学校再次改名,现在叫“六合区竹镇镇泉水小学”,实行“一校两牌”管理。

“一校两牌”指的是学校同时挂“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泉水小学”和“南京竹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两块牌子,前者为正式注册名称,后者为荣誉名称。

学校现在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江苏省唯一农村中日友好交往窗口学校,承担中外文化交流使命。

保留“中日友好”称号,能够更好地突出民间外交职能,学校定期会接待日本访问团(如2018年日本福冈县青少年交流活动),并通过民俗文化(如高跷舞龙)展示促进跨文化理解。

学校日常:

学校日常运营以“泉水小学”为主体,日常教学的课程计划和正常小学一样,语文,数学,英语等相关学科。

但学校也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课程,比如高跷舞龙队,也被列为南京市“传统体育进校园”扶持项目,兼具表演性与文化传承功能。

为了结合中日友好定位,学校还开发了跨文化实践课,比如空竹、伞绘等手工活动,在接待外宾时作为互动载体。

还有大家好奇的招生问题,学校和正常小学一样,招收当地适龄儿童。对军人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等提供政策照顾。

笔者寄语:

看到这,大家有什么感觉?历史课上教孩子们不能忘了过去的国仇家恨,可门口那块写着“中日友好”的旧牌子,倒也不是非得砸了才算解气。

那校门口斑斑驳驳的老牌子,像个活的历史标本。2017年,江苏和福冈做朋友满25年,福冈那边送了220条漂亮锦鲤过来。

2024年国家公祭日那天,泉水小学的同学们和全国五十多所学校的学生一起上了个“网课班会”。

历史的伤口还在流血,可孩子们的手总能越过那些深沟大坎握在一起,就像那游在金陵小学水池里的锦鲤。

今日话题:你对这所学校和学校的教学内容,有什么意见和想说的话吗?欢迎留言讨论,我们评论区见。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