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吃货”蔡澜的赚钱生意经,他总结出七点,值得茶人们学习!
发布时间:2025-07-01 02:09 浏览量:1
第一次听到蔡澜这个名字,是看他谈雪茄的。蔡澜坐在老茶馆里,手握一支古巴雪茄,烟雾缭绕中笑道:“慢下来,像品茶。”问他为何不抽贵的,他说:“500块和5000块的雪茄,差的是心理预期,不是味道。”
雪茄是来自南美古巴等地的舶来品,现在由于价格昂贵,抽雪茄多少有些显得奢侈。有人炫耀雪茄朝天翘,蔡澜说:“自卑感作祟。”蔡澜边抽边喝奶茶,调侃道:“烟雾缭绕中,烦恼都化了。
”抽雪茄是为了活得明白,不是活得长雪茄就像是生活的隐喻燃烧不匀,烟味起伏,就像人生。而蔡澜,就是一位玩转人生的“食神”。
1941年,蔡澜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他的父亲是邵氏电影公司的高管。蔡澜一出生就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蔡澜母亲的思维很是超前,对他影响很大。她告诉蔡澜:“人生不能只靠一份工作,要把兴趣变成赚钱的工具。”蔡澜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14岁时,蔡澜写了一篇关于《疯人院》的影评,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7岁时,他被邵逸夫提拔为驻日经理,负责日本电影版权采购。精通日文又懂电影的他,年入百万港币。在上世纪50年代,这样的收入令人咋舌。即使是现在,这样的收入也很难获得。蔡澜当然也就能过上顶流的生活。
在邵氏的二十年里,蔡澜监制了《鬼马双星》、《摩登时代》等经典港产喜剧,捧红成龙、李连杰,被称为“黄金监制”。事业与赚钱双飞,蔡澜有能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蔡澜并非只满足于电影,他对美食、旅行、女人的热爱早已超越了工作本身。蔡澜曾说:“人生的意义?吃吃喝喝就够了。”
1980年代,蔡澜与倪匡、黄沾在夜总会喝酒时,突发奇想:“不如把这种‘哄女人开心’的本事做成节目?”他们带着一群性感女星,喝着顶级白兰地,聊私密八卦,节目《今夜不设防》一炮而红,创下70%的收视奇迹。在节目中,林青霞、关之琳、王祖贤等明星争相登台,甚至不要片酬。蔡澜却笑称:“我不过是把夜总会的消费转成了节目赞助。”每期节目他能拿6万港币,还免费喝遍名酒。
这档节目不仅让他赚得盆满钵满,更让他摸透了人性的“贪小便宜”心理。“让顾客觉得自己占了便宜,生意自然源源不断”。蔡澜对美食的痴迷到了极致。他带着港姐、明星游历全球,拍摄《蔡澜探世界》,边吃边玩,边玩边赚。
他创办的“蔡澜港式点心楼”、“蔡澜越南河粉”等餐饮品牌,将“食神”IP变现,全国门店超百间,会员消费额达5.1亿元。蔡澜带港姐们吃得南非鲍鱼,一只600元。即使是现在,绝大多数人吃一只也要颠颠份量。
蔡澜总结出秘诀:“赚富人的零花钱,比赚穷人的生活费容易。”
他推出高端普洱茶、定制酱料,在电商平台上年销售额破亿。他与甘棠明善合作,将“港式点心”打造成国民记忆,私域流量突破千万人。蔡澜还深谙“模仿再超越”的商业逻辑。他说:“别急着创新,先学别人怎么赚钱,再成为他。”蔡澜不断复制美食综艺的成功模式,又打造旅游线路、文化产品,构建起庞大的商业版图。
82岁那年,蔡澜变卖所有资产,住进香港顶级酒店,每月花80万港币请8位保姆照料。他晒着维多利亚港的阳光,打游戏机、饮茶按摩,过着“有钱任性”的生活。蔡澜并非虚度光阴。他出版200多本著作,从《蔡澜食谱》到《活过》,用幽默文字传递人生智慧:“年轻时以为钱不重要,老了才明白,钱是享受生活的底气。”他还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将“吃吃喝喝”的哲学卖给新一代消费者。
关于赚钱,蔡澜有三句赚钱箴言:
1、“赚富人的零花钱”。富人不在乎多花一点,穷人却精打细算。
2、“让顾客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性爱贪小便宜,口碑自然传播。
3、“先模仿,后超越”。市场检验过的模式,比空想更容易成功。
2025年6月28日,83岁的蔡澜离世。但他的餐饮品牌仍在扩张,影视IP的长尾价值持续输出。他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无数人羡慕的模板。有人惋惜他一生无儿无女,有人感叹他“把玩乐当事业”的勇气。但正如他书中所写:“人生就像一道菜,浅尝一下就够了,重要的是吃得痛快。”如今,他的名字仍挂在“蔡澜港式点心楼”的招牌上,他的普洱茶在电商平台上热卖。
蔡澜说:“好好吃饭,便是对生命最大的敬意。”
蔡澜用一生证明,赚钱并非辛苦谋生,而是活出自我。他跨界电影、美食、商业、文化,将兴趣变成财富,把生活过成了传奇。
蔡澜总结出关于人生的的七大金句。
1、人生一定不要追求圆满,人旺财不旺,财旺人不旺,人财两旺寿不长。人要求缺但不能求全。如果要求全那前边一定要加上委屈两个字,因为委屈才能求全。
2、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乐,吃喝玩乐不等于虚度光阴,吃苦耐劳也不等于意义非凡。人生本来就是苦大于乐。多做让自己开心的事,让自己高兴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3、该享受的时候要享受,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当你得到的快乐比别人多以后,就算有一天得了病,那你也算赚到了,因为你用半辈子活了人家一辈子。
4、一定要想尽办法先存到100万。这是脱离苦役生活的第一步。永远要记住,一有机会就要多赚一点,多一点钱才能多一点自由的空间。尽量的学习,尽量的经历,尽量的旅游,尽量的多吃好东西,你的人生就会比别人多一点美好。
5、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应该明白,你就是来体验生命的,你什么都拥有不了,也什么都留不住。人生的烦恼多是在于你太贪心,有美女的时候你就去爱,有美食的时候你就去品味。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那就放下,新的不去旧的不来,只要你不执着,你就是自由的人。
6、你的辛苦不要告诉任何人,因为大家都有事情要做,人家凭什么要听你的烦恼?尤其不能告诉爸爸妈妈听,因为他们除了担心,不会有太好的办法。太太也不要说,要做一个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要把伤感锁在保险箱里,完后一脚踹入大海里。人生就是很奇怪,你说得烦恼少,你得到的快乐就多。
7、从今天开始不要有太多负面的情绪,要积极向前。很多事情,你把它看成好事,它就是一件好事。你把它看成坏事,它就会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蔡澜是和金庸、倪匡、黄沾并称“香港四大才子”的传奇人物,一生潇洒肆意,活得比小说还精彩。
他说自己名字像“菜篮”,注定一辈子吃吃喝喝,还真就把美食玩出了花。从街边小吃到米其林大餐,他都能品出个门道,那些美食经让人听着就直咽口水。
他早年投身电影圈,监制了不少卖座电影,却自嘲在电影行业耗了四十年才发现是错的,转头去写作、做节目,照样玩得风生水起。
在《今夜不设防》里,他和黄沾、倪匡把娱乐圈那些事儿聊得妙趣横生,张国荣、林青霞这些大咖在节目里畅所欲言,留下了好多名场面。
蔡澜的文字,没什么大道理,都是生活里的琐碎日常,可就是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他爱吃爱玩爱美女,烟酒不离手,活得坦率又真实。这看似简单,却藏着对生活最纯粹的热爱。面对生死,他也豁达得很,觉得活过就不遗憾。
“人生苦短,先吃甜品。”
▲1941年8月18日~2025年6月25日
1941年生的蔡澜先生,祖籍是传闻中“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一杯工夫茶,早晚不离手”的茶乡潮州,自他出生起,血液里便流淌着茶人的基因。
蔡澜先生的茶缘启蒙始于其父蔡文玄,小时候每逢周日清晨,他父亲都会早早唤他们去花园一滴一滴收集花叶上的露水,往往四个小孩忙活半天也只收集到半杯。
等回到家之后,爱茶成痴的蔡父就会用木炭煮沸这来之不易的晨露、泡一壶好茶……花叶晨露的清新与茶叶的醇香交织,构成了蔡澜先生对茶最初的记忆。
除此之外,蔡澜先生的父亲还曾跟他描述过“从上海坐火车去杭州,车厢里有一个木架子放两个茶杯。放一撮茶,开水冲下去,茶叶在滚水中上下沉浮。”
这一火车饮茶场景也让蔡澜先生心驰神往,尽管后来他自己坐上往返上海、杭州的火车时,木架与茶杯早已不见,但茶叶“入水而生、翩然起舞”的姿态早已铭刻于心。
茶饮偏好
耳濡目染之下,蔡澜先生也爱上了喝茶。2004年金庸先生相赠竹叶青茶,他用玻璃杯冲泡后看到茶叶站起后惊叹“非常美”,而竹叶青持久的浓烈也让他倾心不已。
后来,蔡澜先生在世界各地拍电影时,想喝一杯热茶面临着茶具易碎、热水难求的困境……之后外出爬山时,他干脆直接拿一瓶矿泉水、放一撮竹叶青冷泡,也能品到清香的茶味。
此外,蔡澜先生还对云南的普洱茶情有独钟——2020年,他曾在社交媒体上回复网友“一生只爱普洱茶。”
蔡澜于1995年曾在《壹周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叫《普洱颂》。该文在阐述了香港人爱喝普洱茶缘由之后,笔锋一转,如此写道:“普洱茶已成为香港的文化,爱喝茶的人,到了欧美,数日不接触普洱茶,浑身不舒服。我每次出门,必备普洱。吃完来一杯,什么鬼佬垃圾餐都能接受。移民到国外的人,怀念起香港,普洱好像是他们的亲人,家中没有茶叶的话,定跑到唐人埠去喝上两杯……
“我叫蔡澜,听起来像菜篮,买菜的篮子,所以一生注定得吃吃喝喝。现在在微博摆个龙门阵,只谈美食,不论政治、病痛及减肥问题,请多指教。”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才子”的蔡澜在微博上如此解嘲地自我介绍,令人捧腹,如邻家大叔般亲切。
蔡先生酷爱发微博,晒各种美食和普洱茶,耐心而简短回复粉丝各种疑问。中国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特邀蔡澜先生作为节目总顾问。就连金庸老师都说:“论风流和才艺,我比不了蔡澜。蔡澜是我最信赖的朋友。”
而喝浓茶则是蔡澜先生的日常,他冲泡的普洱茶汤往往是浓的发黑!对此,蔡先生常自嘲道:“因为肚子里的墨水不够,所以要多喝一点。”
为了去除普洱茶存储时产生的“霉味”,蔡澜先生还自创了“暴暴茶”。这是蔡先生参考古方以普洱茶、玫瑰干蕾、甘草、田七、枳椇子等调配、烘制而成的特色普洱茶。
这款私房茶常引得国际巨星成龙来蹭饮,其原名取自“暴饮暴食也不怕”之意。后因觉得名字过于暴力,蔡澜先生又以他喜欢抱人而更名为亲切的“抱抱茶”。
虽为茶痴,蔡澜先生却对形式主义的“茶道”深恶痛绝!诸如质疑把茶倒在杯子里、多人“闻杯”的动作是细菌传播,认为“做实验”般的计时泡茶违背了喝茶的松弛感。
蔡先生对于茶馆中程式化的茶艺表演更是不留情面:“固定的手势还不算,口中念念有词……一泡什么、二泡什么、三泡什么的陈腔滥语……好好一个女子,变成俗不可耐的丫头。”
在蔡澜先生看来,茶是让人放松、解渴、愉悦的饮品,无论请客亦或是自用,习惯怎么泡就怎么泡!繁琐的冲泡仪式反而束缚了享受茶的本真乐趣。一句话总结:简单即茶道!
而尝遍天下名茶的蔡澜先生,对天价茶持抵制态度,他认为“茶是平民的饮品”、“一直喝太好的茶,就不能随街坐下来喝普通的茶,人生就少了许多乐趣。”
茶中见真性,追忆蔡澜先生与茶的故事,充满着真实自然、不困于形、率性洒脱的生活哲学。
蔡澜对名气看得不重,有些“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意思。他对“美食家”的“家”字有点反感:“我宁愿叫自己做一个人,写作人,电影人。
作为“食神”,蔡澜对食物并不挑剔:“和朋友,什么都吃。自己烧的话,可以多下一点功夫。做人千万别刻薄,煮一餐好饭,也可以消除寂寞。我年轻时不知愁滋味地大叫寂寞,现在我不够时间去寂寞。”
有人曾问他平时喜欢喝茶还是喝咖啡,蔡澜脱口而出:“茶”。他坦言自己对饮食非常执著,习惯喝茶,不愿花精神研究咖啡,最钟情普洱。“龙井是绿茶,多喝伤胃,铁观音是发酵到一半停止的茶,很香,只能小量欣赏才知味,普洱则是全发酵的,越旧越好,冲得怎样弄都不要紧。
“我起身就有喝茶的习惯,睡前也喝,别的茶反胃,有些妨碍睡眠,只有普洱没事,我喝得很浓,浓得像墨汁一样,我常自嘲说肚子里进的墨汁不够。”
在蔡澜看来,饮食方面,广东人最聪明。虽然云南产普洱,但整个中国广东人最爱喝,它的确能消除多余的脂肪,吃的饱胀,一杯下去,舒服无比。
除了普洱,蔡澜也喝红茶,比如立顿。这是蔡澜在欧洲生活时养成的习惯:“那边的人除了英国,大家都只喝咖啡,没有好茶,随身带普洱又觉烦,干脆买些茶包,要一杯滚水自己搞掂。
在日本工作时他们的茶包也稀得要命,我拿出三个茶包弄浓它,不加糖,当成中国茶来喝,喝久了上瘾,早晚喝普洱,中午喝立顿。
”他也喝功夫茶,不过“自己没有功夫,别人泡的我就喝,我喝茶喜欢用茶盅”。蔡澜还喝龙井,他觉得好的龙井的确引诱死人。
蔡澜的消费观比较朴实。他在香港九龙城的“茗香”茶庄买的茶,都是中价钱,比如普洱茶,选三百块一斤的,一斤可以喝一个月,每天花十块钱喝茶,不算过分。在他看来,一直喝太好的茶,就不能随街坐下来喝普通的茶,人生就少了许多乐趣。“茶是平民的饮品,我是平民,这一点,我一直没有忘记。”
其实,会喝茶的人是深知人生况味的,他们不羁于世俗的牵绊,更愿意关注的是一朵花开、一丛草长、一片云起、一声莺啼。在那个空间里,于一杯、一杯又一杯中,他们品出的是生活的情趣和优雅、生命的丰富与高贵。
古有记载,苏东坡汲江水煎茶,注重活水、活火。这个“活”字,便是茶道关键。茶要活,水要活,生活更要活,不是麻木的活着,而是要活的有生气。如今高楼大厦林立,人们马不停蹄的忙碌,忙着忙着,似乎只剩下了“生”,而没有了“活”。
不如将手里的事暂时放下,找一座心仪的城,去寻一个小茶馆。或是如果可以,开间茶馆,无需太复杂,一切只为自己喜欢。一把古琴,几幅字画;一些雅植,几件家具;或三五茶客,或一人一书,让时间慢下来,静静闻,细细品,任悲喜流淌,任尘嚣渐远,那一刻,便是最好。
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分享有关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