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学不香了?军校警校、公费师范,被今年考生抢疯!
发布时间:2025-07-18 00:53 浏览量:1
文 | 青菀杳声闻
编辑 | 青菀杳声闻
今年985都不香了吗?清华、北大那可是数一数二的高校,现在竟然被很多高考学子放在第二选择,有的甚至不选。
让人更加意外的是,那些军校警校、公费师范院校变得炙手可热,让应届高考生争相报考。
这些院校的分数一点都不低,反而还一年比一年高。
那为何能在众多985高校中,吸引更多高考才子报考呢?他们有什么招生秘诀吗?
现在正值高考录取的时间,全国的考生和家长都在关注着每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和投档线。
每一年“提前批”是高考录取的风向标,能直接影响众多考生的选择。
前两天,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正式公布了本科提前批的录取分数线。
数据一公布就引起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热议。
军校、警校、师范学院中的部分专业分数线直线飙升,反而把那些985院校的专业分数线直接给比下去了。
军校国防科技大学的物理类最高达到了623分,比去年直接高了40分。
警校中国人民公安物理类659,快要赶上清华、北大了。
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物理类、历史类分数线都在600分以上。
对比来看,那些985高校的分数线就显得很正常了。
湖南大学的航海类、物理类分数线和特招线一样484分,重庆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类506分。
不只是这一个地方是这样,在内蒙古,历史类提前批的录取当中清华大学的最高投档线仅为637分,这个分数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众多985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还要低。
在江苏,历史类乡村教师计划部分的投档线竟然超过了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些顶尖的985。
从这些数据就能感受到清华、北大不再是那个高考生的最优选择了。
一些名校的专业变成了“天坑”,中山大学旅游管理590分就能上,但是没人报考。
更惨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大一就直接转到别的专业了。出现这种现象,最大的可能就是在专业的选择上考生更加务实了。
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就有1335万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也就意味着在大学毕业之后就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军校、警校、公费师范生拥有的编制对众多考生来说更加有吸引力,最起码毕业能就业,还是国家给予的“铁饭碗”。
一位考生说得好:“清北不给编制,国防科大给;985文凭再闪亮,不如公务员体检表盖章”。
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这就相当于提前锁定了岗位。
相对而言,这也比较符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有个稳定的工作。
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点是这些院校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免除学费、书费,提供生活补助,毕业后享受定向就业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有网友的评论也是一针见血:读之前:北大护理也是北大;读之后:北大护理也是护理。
所以,这让很多学生考虑的不再是学校的名声,而是关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收入。
考生和家长一致认为,不能就业的专业就不是好专业,不能就业的大学就不是好大学。
通过选择一个好的专业,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江西三名高分考生放弃清华北大,而选择“专业优先”,班主任得知后一气之下,解散了班群。
这事上了热搜,好多人都在议论。
有网友说,名校都拦不住考生去追求稳定,教育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清华、北大之外的其他高校,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就业。
现在学生和家长接收信息的渠道比过去要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更加清晰。
特别是一些高于清华北大录取线的考生,他们放弃中国顶尖学府的光环,转投其他知名学府的王牌专业,是一种很务实的选择。
相较于传统“名校优先”的报考思维,现在不少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会按照“专业>城市>学校”的顺序,更看重专业,优先考虑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
相比较清华北大一些“冷门专业”所面临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的现实困境,还是选择热门专业更稳妥。
有网友批评说:“年轻人眼里只剩编制,没有理想主义。”
但是大多数人反驳:“活着才有未来。”
这两年,“985毕业生难就业”“名校生送外卖”等新闻频繁登上热搜,这也让很多家长不再执着让孩子上名校。
许多985高校的本科就业率跌破90%,北京大学从2019年的97.4%降至2024年的93.81%;复旦大学从97.17%降至90.23%。
甚至有些学校的就业率仅为百分之七八十,这种现象表明,即使拥有985这样的高学历,也不一定能保证顺利就业。
有位家长现身说法,说自己就是让孩子上了名校,结果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好工作,但是孩子上二本的同学却找到了稳定的好工作。
现在大家一窝蜂的都去报考军校警校,在毕业之后会不会情况就又出现变化了,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管对错,都是自己的选择,只是现在,考生和家长只求一个稳定,不想到毕业时面临“毕业即失业。”
从目前的录取情况来看,无论是军校警校、公费师范杀疯了也好,985招生遇冷也罢,都说明了一件事:
大家不再盲目追求学校的好坏了,更加在乎的是是稳就业。
长大后的现实里有柴米油盐,有失败和压力,有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有了梦想不一定会实现,幻想很多时候也只能是幻想,于是实现梦想这件事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相比梦想的遥不可及,稳定的生活,理想的收入似乎更容易实现。
这样其实挺好的,毕竟未来至少十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不会太少,提前锁定编制也是一种保障。
信源:2025-07-02 中国网 高考志愿热潮下的冷思考:高校录取率连续收缩 “填报能力”从生涯起步
2025-07-08羊城派 高分弃“清北”遭老师怒斥:高分生理性择校为何反刺痛老师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