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琮行书《茶歌》高清欣赏

发布时间:2025-07-17 01:06  浏览量:1

在书法艺术的灿烂星空中,明代金琮行书《茶歌》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静静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这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价值,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的目光。

金琮,这位被誉为“金陵才子”的明代书法家,生活在1449年至1501年之间。他自幼便展现出极高的书法天赋,十二三岁就能写一手大气磅礴的书法。其书法风格独树一帜,早期师从赵孟頫,笔画间处处流露出赵体的圆润清秀、飘逸灵动;后期又学习张雨,融入了豪放不羁的气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偏向厚重,却又不失沉稳灵动。

《茶歌》为金琮行书录卢仝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此诗将茶的功效以及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金琮以行书书写此诗,更是为其增添了别样的艺术魅力。他巧妙地运用笔墨,在厚重中展现灵动,让整幅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从笔法上看,金琮的用笔极为精妙。起笔时,或藏锋含蓄,或露锋洒脱,笔画的起始处形态各异,变化丰富。行笔过程中,线条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毫无凝滞之感。转折处则干净利落,既有方折的刚劲,又有圆转的柔和,刚柔并济,恰到好处。收笔时,或沉稳有力,或轻盈飘逸,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例如诗中“日高丈五睡正浓”的“日”字,起笔露锋,尖细锐利,犹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瞬间抓住人的眼球;行笔时线条粗细均匀,平稳流畅,体现出一种宁静与平和;收笔时干净利落,将“日”字的方正形态完美呈现。再看“惊周公”的“惊”字,笔画之间的呼应连贯自然,尤其是竖心旁的两点,一点轻挑,一点重按,与右边的“京”字相互映衬,使得整个字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在结构上,金琮对每个字的布局都精心安排。他注重字的重心平稳,使得每个字都稳稳地落在纸上,同时又通过笔画的长短、疏密、开合等变化,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有些字的笔画故意伸展,如“军将叩门惊周公”中的“门”字,左右两竖向外伸展,犹如打开的大门,气势恢宏;而有些字则笔画紧凑,如“云”字,上面的两横紧凑排列,下面的撇折短促有力,整个字显得小巧玲珑,与周围的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疏密、开合的变化,让整幅作品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墨法的运用也是金琮《茶歌》的一大亮点。他巧妙地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效果。浓墨处,如“谏议送书信”的“谏”字,墨色深沉厚重,给人以端庄肃穆之感;淡墨处,如“白绢斜封三道印”的“绢”字,墨色淡雅清新,仿佛给人一种轻盈缥缈的感觉。干湿变化上,有时一笔之中,前段湿润,后段干枯,形成自然的飞白效果,如“军将叩门”的“叩”字,竖画的飞白使笔画更具立体感和质感,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种墨色的丰富变化,让作品宛如一幅生动的水墨画,韵味无穷。

金琮行书《茶歌》不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茶文化与书法艺术的完美融合。它以优美的书法线条,将卢仝对茶的热爱和独特感悟生动地展现出来。让我们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茶的那份执着与痴迷。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