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严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值得被各种戏剧排为热门人物
发布时间:2025-05-16 21:36 浏览量:4
明代的严嵩,长身玉立、眉目疏朗,一表人材,一代权臣,书法家。嘉靖皇帝朱厚熜十分喜欢他,就跟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喜欢和珅一样。
严嵩也跟和珅一样,位极人臣、富甲天下,同样被列为奸臣的行列。严嵩被人写进书里、编到戏里,各种被骂,都骂他是明代的第一奸臣。
但奸臣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奸臣,走上那条不归路之前,严嵩也曾是一个勇敢正直的有志青年。
严嵩的父亲是个教书先生,这个教书先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依然未有好的成果,最后无奈选择了当老师这个行当。父亲对于严嵩寄予了厚望,跟每个心有所愿的父亲一样,严嵩的父亲自然把自己未完成的事情期待儿子来完成,这叫子承父愿。
据说严嵩三岁就学会了写字,六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八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学。要知道,那个时候很多人六十七岁都没考上县学呢。就连海瑞这样的才子也是二十八岁才考上。所以,严嵩是个神童无疑。
之后他的路,就跟大多数心有抱负的年轻人一样,一路读书,一路参加考试。但8岁之后的严嵩考试运气似乎没有那么顺利,他一次次的落榜,在他身上似乎要看到父亲的影子了,最后不会他也要跟父亲一样当教书先生吧。
显然老天爷不是这样安排的,才学深厚的严嵩屡战之后得了二甲第二。一甲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二甲第二也就是全国第五。这当然是个好成绩,放在现代,绝对是要上报纸被采访,能成为老家的代言人。
严嵩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他被选进了翰林院,这一年他27岁,年轻有为,光明又远大的前途等待着他。三年后,母亲去世,严嵩异常痛苦,父亲死后,母亲一人抚养他,在他读书考试的道路上付出良多,悲痛至极的他居然辞官回家隐居了。
严嵩真是一个大孝子,只为纪念母亲,果断放弃了光明前途和荣华富贵。
朝廷曾多次下旨,希望大才子严嵩能够回归朝廷为国效力。严嵩每次都毫不留情的拒绝,他的理由是:奸人当道,不和奸人为伍。他口中的奸人就是钱宁和江彬,他骂这俩人是小人。此时的严嵩是个正直的人,是个有骨气的人。
隐居的生活一下过了十年,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内阁首辅杨廷和再次邀请严嵩出山,杨廷和欣赏严嵩,他心里严嵩是个难得的人才,严嵩尊称他为老师。老师的邀请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杨廷和是朝廷的支柱。
严嵩在一次执行公务的路上遇上了宁王之乱,真是倒霉催的。一片战乱,严嵩到处东躲西藏,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居然躲回了老家,托人给朝中请了假。只能说当时朝政就是混乱,皇帝朱厚熜只知道吃喝玩乐,严嵩这样的一躲就是两年,压根没人管他。
两年后,杨廷和开始代理朝政,严嵩以为自己报效国家的机会终于要来了。他再次进京,拜见老师杨廷和,可杨廷和正忙着和皇帝搞斗争,没空理会他。此时的严嵩已经41岁,当初跟他同辈一起进京的人都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俨然他是个多余的,他很失落。
他被发配南京翰林院,一个鸟不拉屎的闲置地方当官。看似他无望了,其实这是老天爷在保护他,权力的斗争就是你死我亡,杨廷和斗争失败了,朝中无数官员将被清洗。作为杨廷和的学生,严嵩在南京居然躲过了一劫。
或许是坎坷的仕途、狡诈的官场改变了严嵩,或许是他的人生经历告诉他:要在官场混,必须左右逢源。
严嵩向现实妥协了,他开始逢迎皇帝,开始阿谀奉承。曾经在朝廷上直言不讳、毫不顾忌的他已经消失了,他深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混了这么久的江湖,他已然成为了老江湖。
他也不想在瞎折腾下去了,他已经人到中年,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累,目前他所要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利益。所谓的骨气和正义能给自己带来什么?除了被人排挤还有什么?
大才子严嵩把毕生的文学功底都化成了对皇帝溜须拍马的遣词造句,他对皇帝言听计从,让皇帝满意,服从皇帝的一切命令。
从这里开始,朝中已经有骂他的声音了,可严嵩并不在乎,只要能够飞黄腾达,这些都算得了什么。在别人眼里,严嵩是个奸臣,只要嘉靖皇帝心中,严嵩是个听话的忠臣,这就足够了。
严嵩进了内阁当首辅,他和儿子严世蕃统领朝政20年,两人无恶不作。凡是与他们父子作对的人,只有死路一条。严嵩成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父子俩在贪污这事上创立了新高度,专横的他们倒台时候,大家统一把他定为古今贪污第一人。
- 上一篇:王彬彬丨何为文本细读?
- 下一篇:2035年北三县将迎来哪些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