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肖煜光:以音乐为媒传文脉 用行动为犁育新苗
发布时间:2025-07-14 23:23 浏览量:1
在丽江,肖煜光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身为纳西族音乐才子的他,创作了数百首传唱度极高的原创歌曲,音乐实力有目共睹。不过,他的身份可不止音乐人这么简单,作为古城区政协委员,他借音乐把艺术送进千家万户,用提案为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出谋划策,更以实际行动在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积极履职,尽显委员担当。
音乐筑梦人,让纳西之声唱响四方
作为古城区政协委员,肖煜光积极响应区政协“五下乡”活动号召,将音乐教育作为履职的重要抓手。自2022年入选“文化兴丽”人才项目以来,他以“少儿合唱歌曲创作”为突破口,将纳西语言文化与现代音乐元素巧妙融合,创作出《丽江花花》《舍不得的丽江》等8首少儿合唱歌曲,填补了纳西语少儿合唱领域的空白。这些作品不仅在省内外赛事中屡获殊荣,更让“纳西娃娃合唱节”成为丽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音乐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情感的纽带。”肖煜光说。他创作的《丽江》《丽江似蜜》等宣传丽江主题歌曲,通过央视舞台和省级展演,向全国观众展现了丽江的独特魅力;抗疫主题歌曲《布谷鸟传佳信》《冬去春来》用温暖旋律传递着希望与力量。2023年,民乐器乐作品《紫雪探春曲》入选云南省新剧目展演,再次彰显了本土音乐创作的实力。
今年,团市委发起“丽江歌曲大家唱”活动,肖煜光作为参与者动员全市音乐爱好者参与其中。截至目前,“丽江歌曲大家唱”话题收获了3000多万关注。
教育践行者,用艺术点亮校园星光
作为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等30余所中小学校的公益校外艺术辅导员,肖煜光的足迹遍布丽江的校园。他不仅为20余所学校策划指导校园文化艺术节、纳西娃娃合唱节,还为18所学校开展少儿合唱团专业培训,发掘并培养了30余名优秀青少年歌手。依托市青少年宫平台,他开设的“小歌手班”累计培训学员1300余人次,让更多孩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肖煜光说:“每年四月到五月校园艺术节期间,我都会到各个学校去,为孩子们排练合唱、编排节目,累计辅导学生上万人次。”他创作的校歌《我们的家园》《歌声中成长》等作品,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纳西母语文化元素,让学生在传唱中增强文化自信。在他的指导下,纳西娃娃合唱团凭借新创作品多次获奖,成为丽江校园文化建设的标杆。
文化传承者,以行动守护民族根脉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正儿八经的专业其实是烹饪。”肖煜光风趣地说。他的履职视野不仅限于艺术领域。今年,他结合自身烹饪专业背景和文旅行业观察,提交了《关于推动古城区传统饮食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提案。他认为,纳西族“三叠水”“八大碗”等传统饮食文化正面临边缘化风险,存在着传承创新不足、品牌标准缺失、宣传推介疲软等问题。他呼吁将传统饮食文化保护与丽江古城文旅品质提升、民族影视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政策扶持、品牌打造和市场化运作,让“舌尖上的非遗”焕发新生。“重拾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肖煜光目前正与有关部门探讨具体实施路径,力求让提案落地生根。
作为政协委员,肖煜光积极履职,提交了多项关于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的提案。他建议完善创作资金保障机制,强化作品宣传推广力度,为本土音乐创作与文化人才项目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他通过“送文化”“送教育”进基层活动,将音乐课堂搬到社区、乡村,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此外,肖煜光连续6年在春节前进社区、进医院、进公安系统等赠送春联,用笔墨传递祝福,以书法传递文化温度。
履职风采,用音乐凝聚民族同心
肖煜光的努力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称号,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但他最珍视的,是看到孩子们在音乐中绽放的笑容,是听到纳西民歌在校园里回荡的声响。
“政协委员的职责,就是把文化送到群众心坎上,用教育点亮孩子的未来。”肖煜光说。从创作一首歌曲到培养一支合唱团,从策划一场活动到推动一项政策,他以音乐为媒、以教育为桥,让艺术之花在更多孩子心中绽放。他以实际行动证明:政协委员的履职,不仅是建言献策,更是脚踏实地的服务与奉献。
记者:和雪源 通讯员:区政协 徐嘉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上一篇:书生古庙夜夜会佳人,老和尚摇头叹气:她三年前就没了
- 下一篇:一路高歌向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