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百姓门、排千企忧、暖万家心”干部作风大提升活动丨瑞昌市自然资源局:分类施策 不动产登记服务惠民暖心

发布时间:2025-07-14 16:57  浏览量:1

“今天终于拿到不动产证,这下住得心里更踏实了,感谢政府一直将我们的事放在心上。”当通海花苑北苑13栋业主吴先生捧着鲜红的不动产证时,难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近年来,瑞昌市自然资源局以“群众之所急,民生之所盼”为导向,将不动产“登记难”列为“进百姓门、排千企忧、暖万家心”干部作风大提升活动重点攻坚任务,聚焦保交房、安置房、农房和历史遗留问题四大领域,通过机制创新、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累计打通8211套“办证难”房屋办证路径,惠及群众约3万人,让“登记难”不再成为群众心头的“疙瘩”。

以群众需求为“指南针”,构建攻坚体系。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瑞昌市自然资源局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诉求,主动梳理历史“旧账”,深挖问题根源所在,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将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列为年度工作重点,积极协调住建、税务、法院、属地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问题、任务、责任”三清单,并建立工作台账,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方式压实攻坚责任。

以底数摸排为“探明灯”,扫清问题盲区。为全面掌握症结,瑞昌市自然资源局在档案查阅、信访收集、12345热线摸排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再拓宽收集线索渠道,构建“三维摸排”网络。一是包片下沉摸排。采取以8个科级领导为包片组长,各中心所59个党员干部为包片成员的方式,下沉到乡镇(街道)实地走访,联合属地政府进行地毯式排查,全面收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反馈。二是部门联合摸排。主动去函相关部门,并通过网签备案、房屋交付及首次登记进行数据比对查找问题楼盘。深入乡镇(街道)、职能部门开展拉网式摸排。三是网络公开征集。在官网发布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线索,全面收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反馈,确保全覆盖、零遗漏。

以分类施策为“手术刀”,破解复杂堵点。针对才子佳苑、保利家园等小区存在的消防验收、税费欠缴、抵押查封等复合型问题,瑞昌市自然资源局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创新“三大机制”。一是分类处置机制。将问题归纳为竣工验收、规划核实、用地手续、抵押或查封、欠缴土地出让金或税费、消防验收、建设主体灭失、分散登记时房地信息不一致、跨宗建设或界址不清晰等9大类问题,通过厘清责任部门、开发企业和群众责任,针对各大类问题提出对应的处置办法,以典型问题楼盘化解为切入口,以点带面,形成“一类问题一套方案”。二是容缺办理机制。在基本条件具备、关键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但非关键性材料欠缺或存在瑕疵的情况下,经申请人书面承诺后,登记机构先予受理,有效精简手续、缩短办理时限。三是证缴分离机制。坚持“群众无过错即可办证”的原则,从保持政策连续性和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求出发,将查处开发企业违法违规问题与为群众办证分开、将税费追缴与为群众办证脱钩,该机制突破传统“先缴税后办证”的刚性约束,有力击破因税费缴纳问题不能办证的堵点。

以惠民服务为“落脚点”,提升攻坚温度。为让群众少跑腿,瑞昌市自然资源局推出“三步暖心服务”。一是专窗直达。全市18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大厅均开设不动产“登记难”专窗,尽可能满足群众需求,让群众少跑路,把“登记难”问题解决在“家门口”。二是送证上门。为方便特殊群众、偏远地区群众办理登记需求,提供送证上门服务。整治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到码头镇金丝社区、夏畈镇铜岭遗址安置项目、奥园广场、通海花苑等小区提供送证上门服务。三是“双线”告知。对打通办证路径的项目,采取线上公告、发送短信和现场张贴公告的方式,确保群众知晓办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