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内卷吗?蔡澜的6个人生观点,揭示通往美好生活的别样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14 00:30 浏览量:1
大家好,我是 Pengpenn,和您一起关注健康、职场、养生、民生......
你是否有过类似这样的困惑?
— 经常加班到深夜,却总是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 每天拼命攒钱买房,却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快乐……
— 被各种社会规则束缚,俨然活成了千篇一律的“标准化NPC”……
然而,有这样一位83岁的传奇老人—— 蔡澜,却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潇洒生活。
他一生吃遍全球,品味各地美食的独特韵味;恋爱61次,体验世间情爱的百态;出版200多本书,用文字传递人生的感悟;最后潇洒留下一句墓志铭:“我活过。”
他,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称赞他“第一流的通达”,倪匡更是感慨“虽魏晋风流,犹有不及”。但蔡澜最为珍贵之处,并非那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是他活出了人人称羡的“不标准人生”。
今天,就让我们深度拆解他的6个人生观点,一同探寻如何挣脱“社会规训”的枷锁,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真谛。
一、 “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对抗功利社会的终极哲学
蔡澜曾说:“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成功的定义似乎被固化,人们耳边充斥着“要奋斗、要成功、要买房买车”的声音。蔡澜却有着别样的见解,他认为人活着的首要目的,是“享受生命”!
蔡澜宛如一位美食探险家,吃遍全球,用细腻的笔触在美食专栏里记录杭州臭苋菜梗那独特的“腐烂之美”,甚至勇敢地尝试生吃中东羊眼。一句“猪油捞饭比身材重要”,尽显他用美食对抗焦虑的豁达。
他82岁高龄时,依旧每天小酌半瓶红酒,还笑称“医生说我活不过70,但我偏要试试”。
从蔡澜的生活态度中,我们不难得到启发:快乐并非遥不可及,它可以简单到只是吃一顿心仪已久的美食,看一场绚丽的日落,亦或是陪家人畅快地闲聊。
我们无需被所谓的“成功学”紧紧捆绑,生活本就该回归到简单纯粹的快乐。
二、“尽量学习,尽量经历”——保持好奇是防衰老的秘诀
蔡澜坚信:“尽量地学习,尽量地经历,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点。”
他的一生,就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他尝试过无数职业,电影监制、作家、美食家、主持人……身份的转换对他来说就像家常便饭。
为了能更好地品味法国美食,他特意学习法语,只为能毫无障碍地享受米其林大餐;为了给餐厅题字换取免费餐食,他潜心学习书法;60岁时的他,依旧对世界充满好奇,毅然学习潜水,还笑言“海底世界比人类社会有趣”。
反观我们身边,很多人在30岁左右就逐渐停止学习,仿佛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休止符。
蔡澜却用实际行动证明,“衰老”并非由年龄决定,真正的衰老,是你放弃了对世界的好奇。
持续保持学习与经历的热情,才能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
三、“别急着老,先学会玩”——对抗焦虑的最好方式是“不正经”
蔡澜总是告诫大家:“你们别急着老,我都没老,你们急什么?”他的生活,充满了“不正经”的乐趣。
他主持《今夜不设防》节目,与张国荣、林青霞等巨星畅聊那些“少儿不宜”的话题,让观众看到明星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写书传授“怎么追女孩”的经验,还坦言自己恋爱61次,分手后从不恶语相向,尽显绅士风度;80岁高龄,他还活跃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吃牛杂的照片,配上“人生真好玩儿”的文字,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童真跃然纸上。
在这个处处要求我们“正经点”的社会,蔡澜却用一生证明,会玩的人,才能真正活得不累。
生活不应只有严肃与刻板,适当的“不正经”,能为我们的人生增添别样的色彩。
四、“做自己害怕的事”——成长最快的捷径
“做自己害怕的事,怕什么就去做什么。”
蔡澜的这句话,宛如一把利剑,斩断了我们心中的恐惧枷锁。
14岁时,他勇敢发表影评《疯人院》,并将所得稿费全部用来请客,小小年纪就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豁达。
50岁,他毅然退出电影圈,只因为“不想再讨好观众”,这份对自我内心的坚守令人钦佩。
80岁骨折后,他拒绝养老院的安排,转而住进海景酒店“享受人生”,用行动诠释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不羁。
我们常常被恐惧禁锢在原地,犹豫不决,不敢迈出前行的步伐。
而蔡澜给出的答案却简单而有力:“先做,再想”。
当我们勇敢地去做自己害怕的事,就会发现,成长就在这一次次突破舒适区的尝试之中。
五、 “钱不重要,但要有赚钱的能力”——真正的自由是“选择权”
蔡澜说:“你不缺钱的时候,钱才容易赚。”
他凭借写作年入百万,却从不被稿费所束缚,始终坚守自己的创作初心。
他认为,“拿父母钱享乐不过瘾,自己赚的才痛快”,即便到了82岁,他仍坚持工作,只因“喜欢,不是需要”。
对于蔡澜而言,钱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拥有赚钱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底气。
这种能力赋予我们自由选择的权利,让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为金钱所累,不为生活所迫。
六、“不生孩子,一点不后悔”——打破社会规训的终极自由
蔡澜直言:“我自己都没长大,怎么照顾孩子?”
他公开表达“不喜欢小孩”,拒绝传统的家庭模式,与妻子选择开放式婚姻,彼此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互不干涉风流韵事。
临终前,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铭只有三个字——“我活过”。
在这个社会对人生有着诸多“标准答案”的时代,蔡澜用自己的选择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才是真正的成功。
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轨迹,无需迎合他人的期待。
总 结:蔡澜教我们的事
蔡澜的6个人生观点,犹如6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门。
他告诉我们,快乐其实很简单,吃好、玩好、睡好,就能收获生活的小确幸;要始终保持好奇,将学习当作一辈子的事业,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别太“正经”,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做个会玩的人,这样才能更加长寿;直面内心的恐惧,勇敢走出舒适区,成长就在一次次挑战之中;努力实现经济独立,因为自由的基础是拥有选择权;最后,拒绝标准化的人生,你的人生,你自己做主。
正如蔡澜所说:“人生的路,怎么走都是对的,只要你能承担后果。”
或许,我们不必成为蔡澜,但可以学习他,以更加真实、自由的姿态,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