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亚芬:退休前把半生的戏都排好了,这才是越剧女王的格局!
发布时间:2025-07-13 18:20 浏览量:1
本命年的方亚芬,在化妆镜前轻轻描上眼线。镜子里的人,眼角眉梢还带着《西厢记》崔莺莺的温婉,可一开口,却是团长的干脆利落:"把下周下乡演出的水袖再熨一遍,年轻演员的戏服别穿错了。"
2025年,这位执掌上海越剧院一团15年的"方女王"即将退休。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不是落幕——香港文化中心的演出排到了明年,宁波镇海的大师工作室正在装修,连团里年轻演员生孩子的档期,她都提前在排期表上标好了记号。
一、从"方公主"到"漂亮外婆":她把剧团变成了家
刚当团长那年,方亚芬做了件让全团震惊的事:把自己年度演出场次砍了一半,分给几个刚毕业的年轻人。
"袁老师当年就说,好演员要懂'让台'。"她总把恩师袁雪芬挂在嘴边。年轻时的方亚芬是出了名的"方公主",台上一亮相就自带光环;可当了团长,她甘愿在《梁祝》里演下半场的祝英台,给上半场的年轻演员托底。有次学生忘词,她在侧幕用口型比画,下台后却笑着说:"没事,我当年也忘过。"
剧团里的年轻人都叫她"方妈妈",孩子们则追着喊"漂亮外婆"。有个刚进团的小姑娘想家哭鼻子,她把人拉到宿舍,煮了碗宁波汤圆:"我19岁来上海,比你还小呢。"去年冬天,舞美师傅的手冻裂了,她第二天就抱来一箱护手霜;年轻演员结婚,她亲自写了"戏比天大,情比金坚"的横批。
但"方妈妈"也有严厉的时候。有回外地巡演,一个演员嫌住的宾馆简陋闹脾气,她当即取消了对方第二天的戏份:"我们是来唱戏的,不是来享福的。当年袁老师他们在菜市场搭台子都演,你这点苦都吃不了?"转头却自己掏钱,给全团加了份热汤。
这种"柔中带刚"的性子,让一团成了越剧院有名的"团结户"。退休倒计时的日子里,演员们偷偷准备了纪念册,每页都写着:"谢谢您把我们护得这么好。"
二、男女合演的破局者:让越剧不止有"才子佳人"
"越剧不是只有风花雪月。"方亚芬总在排练厅说这句话。
她接手一团时,男女合演正处在低谷。观众看惯了女子越剧的缠绵,对男小生的唱腔总带着偏见。有人劝她:"不如跟着二团排《红楼梦》,稳妥。"可她偏要啃硬骨头,把《祥林嫂》改成男女合演版。
"祥林嫂的丈夫贺老六,必须是男演员来演才够分量。"她带着编剧改剧本,和乐队磨合唱腔,甚至跑到京剧院请教身段。首演那天,当男主演唱到"我老六活了三十多",台下掌声雷动。这部戏后来成了一团的招牌,连北方观众都知道"上海越剧院有个能演苦戏的方亚芬"。
这些年,她硬生生闯出了"两条腿走路"的路子:女子越剧演《西厢记》的柔情,男女合演就排《早春二月》的深刻。为了让男演员找到合适的唱腔,她把尹派的缠绵、范派的醇厚融在一起,创作出独属于一团的"刚柔调"。现在外地院团常来"借人",连京剧团都来请教男女合演的门道。
"当年周总理就说,越剧要能演现代戏。"她翻出老照片,上面袁雪芬正和总理讨论《祥林嫂》的改编。"传承不是守着老本子不动,是让越剧能演得了崔莺莺,也能演得了冼夫人。"
三、退休?她早把后五年的排期表填满了
距离退休还有三个月,方亚芬的日程表比谁都满:
- 下周三:给幼儿园孩子教《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 月底:带年轻演员去档案馆抄袁雪芬的演出笔记
- 退休后第一天:香港文化中心演《铜雀台》
- 明年春天:宁波镇海大师工作室开课
她甚至连团里的排期都排到了2027年。"年轻人接不上怎么办?我得把梯子搭稳了。"这几年,她逼着老演员带徒弟,舞美、乐队都搞起了"师徒结对"。有次开会,她掏出个笔记本,上面记着每个演员的生日、特长,甚至谁对花粉过敏都标得清清楚楚。
"团长可以退休,艺术家退不了。"跨年演出时,她五天连演九场,场场都唱到谢幕三次。台下有老戏迷举着"方女王不老"的灯牌,她笑着鞠躬:"我老了,但越剧年轻着呢。"
私下里,她也有"少女心"的一面。会和年轻演员讨论新出的口红色号,刷到越剧短视频会点赞,甚至跟着学跳流行舞。"保持年轻的秘诀?就是总跟年轻人混在一起。"她护肤只靠一块香皂,却笑称"上台要扮16岁的林黛玉,总不能真成老太太吧"。
四、袁雪芬的镜子:她活成了恩师期待的样子
在方亚芬的办公室,挂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她获梅花奖时和袁雪芬的合影,恩师握着她的手说"继续往前走";另一张是她带着学生们在袁雪芬铜像前宣誓,孩子们齐声喊"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
这句话是袁雪芬教她的第一课,也是她教给后辈的必修课。有次粉丝想上台送花,她定下规矩:"要么给所有主演都送,要么就放后台。"时间长了,一团的演出从没有单独送花的,台下掌声总是给整个剧组。
去年评"全国非遗保护先进个人",她在领奖台上说:"我只是做了袁老师没做完的事。"当年袁雪芬推动越剧改革,如今她让男女合演走向成熟;恩师抢救经典剧目,她就带着人数字化存档,连老艺人的口述都录成了音频。
退休前的最后一场团会,她给每个人发了本手账本:"以后排戏遇到坎,就想想咱们为什么爱越剧。"有人问她退休后最想做什么,她眼睛一亮:"睡个懒觉,然后去看孩子们的首场主演。"
写在最后:真正的传承,是离场时仍有掌声
方亚芬常说,越剧演员的舞台不止在剧场。
她的退休,不是关上了门,而是打开了更多扇窗——香港的舞台、宁波的讲堂、幼儿园的活动室,甚至短视频里那段教唱《祥林嫂》的片段,都成了她延续艺术生命的地方。就像她自己说的:"只要还有人想听袁派,我就永远在。"
今年春天,一团排了新戏《新龙门客栈》,男女合演的阵容惊艳了观众。谢幕时,年轻演员们特意留了个C位,对着侧幕深深鞠躬。那里,方亚芬正笑着擦眼泪,像极了当年看着她成长的袁雪芬。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传承:前辈把光递给你,你再把光变成星河。而方亚芬,早已把星河的轨迹,铺在了越剧的未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