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00年前的状元吕蒙正的著作,秒杀当今世界所有鸡汤!

发布时间:2025-07-10 22:26  浏览量:1

吕蒙正(公元946年~公元1011年),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宋代,吕蒙正是第一个从平民中走出的宰相,也是第一个书生宰相和状元宰相。

他是北宋初年名相,以“寒门宰相”的励志传奇著称。他出身贫寒,曾栖身破窑靠乞讨为生,却通过苦读终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状元及第,三度拜相,辅佐太宗、真宗两朝。其执政风格宽厚务实:

主张“水至清则无鱼”的包容政策,平衡新旧官僚集团;面对嘲讽其出身的朝臣,以“旧时窑洞今作相府”的豁达回应;主持编修《太祖实录》,奠定宋初史学基础。

他打破五代以来“将家子垄断相位”的传统,成为科举制度下寒门逆袭的典范。其《破窑赋》中“时也命也运也”的慨叹,既是对个人奋斗的总结,也折射出宋代社会阶层流动的历史机遇。朱熹评其“有大臣体”,这位“窑洞宰相”的一生,堪称“读书改变命运”的古代最佳注脚。

01

千年奇文《寒窑赋》

(宋)吕蒙正

盖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雄鸡两翼,飞不如鸦。

马有千里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时运不能自通。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菜;武略超群,姜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原非凶恶之徒;盗跖延年,岂是善良之辈?

尧舜圣明,却生不肖之子;瞽鲧愚顽,反有大孝之男。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

晏子无五尺之躯,封为齐国宰相;孔明无缚鸡之力,拜作蜀汉军师。

霸王英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柔弱,竟有江山万里。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乞食瓢母,受辱跨下,及至运通,腰系三齐之印;

白起受命,统兵百万,坑灭赵卒,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是故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满腹经纶,皓首仍居深山。

青楼女子,时来配作夫人;深闺娇娥,运退反为娼妓。

窈窕淑女,却招愚莽之夫;俊秀才郎,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无雨,潜身鱼鳖之中;君子失时,拱手小人之下。

衣敝缊袍,常存礼仪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已成天然骨格;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昔居洛阳,日乞僧食,夜宿寒窑。思衣则不能遮其体,思食则不能饱其饥。夏日求瓜,失足矮墙之下;冬日取暖,废襟炉火之中。上人憎,下人厌,人道吾贱也。非吾贱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今在朝堂,官至极品,位居三公。鞠躬一人之下,列职万人之上。拥挞百僚之杖,握斩鄙吝之剑。思衣则有绫罗绸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出则有虎将相随,入则有佳人临侧。上人趋,下人羡,人道吾贵也。非吾贵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恃,贫贱不可尽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北宋大臣宰相吕蒙正状元的一篇千古奇文之首的“寒窑赋”道尽了人生命运的真相,短短的620字,可以得到三个非常有哲理的人生启示,第一个人生真相就是,“无常”;

无常,才是人生的主题。

人生无常,在这个泥沙俱下的世界里,鲜花和阳光,荆棘与洪滩都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不要苛求完美,也不要想着谁的生活能够一直美好。

这《寒窑赋》是吕蒙正当太子的老师时所写的,这文章感动了狂傲的太子(后来的宋真宗皇帝),使之谦虚谨慎。

当朝宰相写的文章,给未来的皇帝看的,请问,敢胡说八道吗?这篇文章,句句都是人生真相!

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奉劝那些富人,不要太牛逼,你不要高傲,不是你有多能。而是你命好,又行好大运。完全都是命(福报)。没有别的因素。所以自己要谦虚。

奉劝那些穷人,你不要嫉妒,也不要躺平。富人是有福报,我们随喜赞叹。我们自己福报不足,现在修行也不晚。谁都有走好运的时候。

诵读《寒窑赋》益处多,得意淡然,失意自省,常读心自静,修身养性之佳作。人生哪能皆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生活不顺,人生低谷,可以看看吕蒙正的寒窑赋。

02

祭灶诗

宋•吕蒙正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灶君今天就要返回天庭面见玉帝,我以一碗清汤和一首诗作为送别灶君的贡品。

灶君见到玉帝的时候,他若是问起人间的事情;烦请灶君告诉玉帝,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文章和这碗清汤寡水一样,并不值钱。 ​

03

戒贪劝世文

吕蒙正

越奸越巧越贫穷,奸巧原来天不容;

富贵若从奸巧得,世间呆汉吸西风。

钱财有命古来闻,理欲关头一念分;

识破此中原有数,自然一笑等浮云。

日夜无休只认真,略差半点便纷争;

谁知一赴泉台路,悔把恩仇抵死分。

占便宜处失便宜,吃得亏时天自知;

但把此心存正直,不愁毕世被人欺。

似乎今天愈奸愈巧的人,他愈富贵,所以相信因果的人少了,认为因果之谈没有凭据,看看世间许多积德修善的人,反而落得贫苦不堪,作奸犯科的都好像是洋洋得志,这是今天社会上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

那些人作奸犯科的人,是过去生中修的大福报,今天愈奸愈巧,折福了,折掉福之后,他还有余福,他享的是剩下福。绝不是作奸犯科能够得福报,没这个道理。

积德修善的人现在还很贫穷,这是过去生中没有修福,他要不修福,他的生活比今天还要艰难。如果这些前世修富贵的人,他要不作奸犯科,安分守己,他的福报就享不尽,这一生到寿命终了之后,他的福还享不尽,来生还有大福报。

这就是纵然这一生不修福,光享福都享不尽,如果这一生再要能修福,生生世世福报无有穷尽。

04

《尹洛日作》

宋代·吕蒙正

昔作儒生谒贡闱,今提相印出黄扉。

九重鵷鹭醉中别,万里烟霄达了归。

邻叟尽垂新鹤发,故人犹著旧麻衣。

洛阳谩道多才子,自叹遭逢似我稀。 ​

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洛阳人。977年丁丑科状元,之后三次拜相。他未中状元时,居住在今天偃师佃庄相公庄的寒窑中,孤苦伶仃,衣食无着,所以拜相后一感慨万千,写过很多诗文表达自己的心情,《尹洛日作》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