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姑姑张茂渊:她本算第三者,却为何被原配保媒嫁给自己丈夫

发布时间:2025-07-10 15:30  浏览量:1

“生命是华丽的袍子,上面长满了蚤子。”

这是天才少女张爱玲在散文里写下的一句话,这句石破天惊的话,用来形容张爱玲的家族再合适不过了。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她的祖母李菊耦是清朝宰相李鸿章的长女,而她的祖父就是清代清流派名臣李佩纶。

她的父亲张志沂是李菊藕的独子,母亲黄逸梵则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之孙女。

李鸿章夫人与李菊耦

这样的家族其富贵自不用说,然而它却像极了张爱玲口中爬满蚤子的华丽袍子。

张家显贵背后,尽是凄惨:夫妻离婚,父女反目,兄妹成仇......

最终,张爱玲所在的张家:其父张志沂被离婚后续娶,后终日在烟塌上吞云度日,最终抑郁而终;其母黄逸梵离婚后流落他国,最终在孤独中客死异乡;张爱玲自己离婚后虽再婚,最终却也落了个无儿无女孤独终老的下场;张爱玲弟弟、张家最后的独苗张子静终生未婚,最终孤独辞世......

相比之下,张家众人中,唯一得了善终的只有张爱玲姑姑张茂源一人:她等了初恋李开弟一生,最终在78岁这年与他结成了姻缘;90岁这年,她在爱人和爱人子女的陪伴下含笑离开了人世。

在多数人眼里,一个人生前怎么活往往不重要,最终如何“终了”却关系重大。

换言之,若一个人生前风光无限,最终却惨死,或者孤独而终,便往往会被看做是失败的人生。

若一个人生前命途多舛,老年却安逸平和,这便可被视作圆满。

但张茂源人生的成功,却绝不仅仅是得了善终这么简单。

她是天才女作家张爱玲成长的引路人,她事业有成、人格独立、婚姻美满,是真正把一生过成自己理想模样的新式女子。

同是出自张家,她能成为例外,这背后绝非“运气”二字可以概括。

相比其他凉薄的张家人,张茂源绝对可以算是温暖的存在。

上世纪20年代,看着终日在烟塌上吞云吐雾且沾花惹草的丈夫,张爱玲母亲黄逸梵痛苦极了。

接受过新思想洗礼的她,极其想要冲破这让她喘不过气的婚姻牢笼。

于是,在小姑子张茂源准备留学时,她请求一同前往。

张茂源看了看嫂子,沉默半晌后答应了她的请求。

就这样,黄逸梵便以小姑子留学需要伴儿(监护人)为由,跟着张茂源一起出了国。

出国后的黄逸梵与张茂源过着如鱼得水的快乐生活,她们一起租房住,一起旅游,一起弹琴跳舞。

她们还一起结识了很多名流,如徐悲鸿、蒋碧薇等。闲暇时,姑嫂两还一起到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

4年后,黄逸梵收到丈夫的劝归信后欲回头,张茂渊亦陪同归国;回国后,喜欢上自由的张茂源开始一人独居。

不久后,黄逸梵与丈夫彻底决裂搬来与她一同住,她也并未反对;黄逸梵出国后,再婚的张志沂一直带着张爱玲和张子静姐弟生活。

不久,张爱玲因与继母冲突被暴打关进黑屋,黑屋中生病的张爱玲被救出后投奔了姑姑张茂源。

张茂源听到张爱玲遭遇后愤怒至极,为了替侄女出头讨个说法,她冲到哥哥张志沂面前理论。

争执中,有暴力倾向的张志沂对妹妹大打出手;最后,张茂源被哥哥打碎了眼镜,脸也青了好大一块。

“公道”她虽未为侄女张爱玲讨道,但她的所为已深深感动了张爱玲。多年以后提起此事,张爱玲言辞中,仍写满了对姑姑的感激之情。

对于一直在冰冷之家长大的张爱玲,姑姑给她的温暖如同一道射向黑暗的光,给了她明亮也给了她温暖。

最初,从父亲处逃离后,张爱玲只得投奔了生母黄逸梵。

对于张爱玲的投奔,黄逸梵表现得异常冷漠,当时的她只是丢给了她两个选择:一是拿一小笔钱去读书,二是嫁人。

自然,张爱玲选择了前者,不久后,张爱玲前往香港大学读书;与母亲相处的这段时日,对张爱玲来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

张爱玲母亲没有工作一直靠变卖从娘家分财产所得的古董度日,为了供张爱玲上学,黄逸梵不得不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挥霍惯了的黄逸梵对这种紧巴巴的日子很是不满, 因此,她常常对张爱玲抱怨“都是因为你,好久没打牌了”、“全是因为你,新衣服都没买了”。

当时的黄逸梵甚至还对着女儿张爱玲喊:‘我宁愿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正值敏感青春期的张爱玲感觉到自己的自尊心被母亲一次次碾压了,她只得加倍努力地学习,以期早日脱离母亲。

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何尝没有憋着一口气的意味。

张爱玲还未及出名时,香港便沦陷了。香港失守后,母亲黄逸梵便跟着外国男友远游去了,张爱玲再次被无情抛弃了。

就在张爱玲觉得人生无望,准备辍学找工作时,姑姑张茂源出现了。

她苦劝她不着急找工作,先跟着她一起吃住。

姑姑的话,极像落水者丢来的救命稻草,张爱玲随即搬来与姑姑同住。

张爱玲与姑姑同住的时间,长达十数年之久,远比她和母亲同住时间更长。

后来,张爱玲走上了文学道路,出了书、成了名。也是在此间,张爱玲遇见了被称作文化汉奸的胡兰成。

张爱玲素来与姑姑亲近,自然她与胡兰成的事,她也会告诉姑姑。

姑姑听闻两人的种种后,劝说张爱玲离开胡兰成,理由是胡兰成并不值得托付终身,且胡兰成的身份会影响她以后的发展。

张爱玲虽爱姑姑,但从来自有主张,于是打定主意的她毅然嫁给了胡兰成。

不久,如姑姑张茂渊所料,张爱玲因胡兰成外遇而与之离婚。

张爱玲的爱情,姑姑会知晓,姑姑张茂渊的感情,张爱玲也曾听她说起过。

1925年,在前往英国留学的轮船上,张茂渊邂逅了同样出国留学的才子李开弟。

李开弟比张茂渊年长,当时他已从上海交大毕业,此次出海同样是为了求学,预备去英国研读博士学位。

一路上,两人相谈甚欢。

由于是第一次乘船,晕船的张茂渊竟在船上病倒了。

如同所有英雄救美的戏码一样,危难之时,李开弟伸出了援手。

李开弟悉心照顾着张茂渊,陪她聊天解闷,甚至喂她喝汤和粥。

从未体会过这般温暖的张茂渊被感动了,望着眼前风度翩翩的才子,张茂源只觉有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特殊情愫在心底缓缓升起。

张茂渊与李开弟在轮船上

在李开弟的悉心照抚下,张茂渊痊愈了。

嫂子黄逸梵看着十分要好的两人,打趣说“干脆凑一对好了”。

此时,李开弟对张茂渊也有了好感,他从自己的行囊中取出一块披肩赠送给张茂渊,作为了定情信物。

轮船到达英国后,依依惜别的两人约好:到各自学校后会保持联系。

可不久后,李开弟却从友人口中得到了一个让他难以接受的事实:张茂渊是李鸿章的外孙女。

今时看来,“李鸿章后人”应是一个带着光环的标签,可在民国时期,因为李鸿章曾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缘故,这样的身世却是黑历史一般的存在。

身为热血青年且立志报国的李开弟怎能接受未来妻子是“卖国贼”后人的事实,思索良久后,李开弟痛苦地给张茂源去了一封分手信。

张茂渊收到这封分手信后,心里五味杂陈,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爱的人,竟会因为自己的出身而断然与她绝交。

张茂源从不是痴缠之人,接到分手信后,她同意了分手,却提出两人可继续保持朋友的正常交往。

或许是被张茂渊的信打动了,或许是终究余情未了,李开弟同意了她做普通朋友的请求。

此后,两人一直恪守着只做朋友不谈感情的底线。

与李开弟分手后的张茂渊便打定了独身的主意,她只珍藏着李开弟给她的淡红色披肩,默默数着日子,她曾不止一次地对张爱玲说:“今生等不到他,便等来生。”

从这段过往可以看出,张茂渊绝对是一个宠辱不惊的淡定女子,面对李开弟的分手信,她虽伤心难过,却并未过多纠结。

换做其他人,多半会有怨言,可她却只把眼泪吞进肚子,她既不怨出身也不怨李开弟的冒然决定。

静静等待,是张茂渊唯一能为李开弟做的,这种等待,竟持续了整整52年,一直从张茂渊妙龄持续到几近耄耋。

李开弟结婚后,为了不影响他与妻子夏毓智的婚姻。

张茂渊还公开发布了声明,声明中说,自己并不喜欢李开弟,之所以始终独身,纯粹是生活方式问题,而绝与其他人无关。

喜欢一个人,能做到尽可能地不打扰到对方,而只要对方幸福,这便是张茂渊。

她从不将爱轻易挂在嘴上,但她的言行却都在诉说爱。

李开弟结婚后,张茂渊虽与他有往来,但她却从未有过任何有失分寸的言行。

交往中,她始终恪守着底线,与李开弟保持着“三米开外、五米之内”的距离。

张茂渊的恪守底线,还表现在绝不接受李开弟馈赠上。

与李开弟做朋友期间,张茂渊因炒股赔光了所有积蓄。

得知消息后,李开弟拿着一笔钱想要接济张茂渊,她却一口回绝了。

张茂渊回绝的理由是:你既已结婚,你的钱便是你和妻子共同的,所以不能做主;二来,自己对钱财从不过分看重,对金钱并不执着。

张茂渊的回绝让李开弟很是钦佩,也是从这以后,李开弟对她慢慢有了更深的了解。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对于张茂渊的出身的芥蒂也慢慢消散了。

张茂渊的为人,也同时得到了李开弟夫人夏毓智的肯定。同为女人,她自然知道张茂渊对丈夫的感情。

暗中观察发现她从不越雷池半步后,夏毓智对张茂源的为人格外钦佩。

后来的夏毓智知道了两人的故事,她开始意识到,身为夫人的她或许才是他们这段感情中误打误撞的外来者。

自然,她也默许了张茂源的存在。

1965年,夏毓智病重时,张茂渊悉心照顾,即便此时张茂渊自己也已是高龄。

临终前,夏毓智将张茂渊叫到床前对她说:

“当年,他(李开弟)了解到你的为人时,我已经怀孕,他自然也无法回头,我了解你们的痛苦,也感激他的重情重义。”

听完后,张茂渊早已哽咽。夏毓智拉着张茂渊的手继续道:

“你视我儿子为己出,李开弟视张爱玲为己女,这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随即,她叫来李开弟,亲手把两人的手握在一起说:

“我将不久于人世,我过世后,希望你能够和李开弟结为夫妇,以了结我一生的宿愿,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会死不瞑目。”

原本,在这段感情里,从法律意义上而言,张茂渊应算做两人婚姻中的第三者,可最终,这段婚姻里的妻子却亲自为第三者保媒,请她嫁给自己丈夫。

这样的奇事,也只有在张茂渊的身上才会有了。

世间的一切传奇,从来不是无缘无故。张茂渊与李开弟、夏毓智的这段传奇也是如此。

若非张茂渊对夏毓智的尊重和照抚,她又怎会如此全然地希望两人终成眷属。

难能可贵的是,对于两人的婚姻,李开弟的子女也都竭力支持。

但因为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两人的婚事一再被耽搁。

但患难的十多年里,两人一直相互帮持,共同进退。

夏毓智死后的第14年,即1979年,在张茂渊78岁这年,平反后的李开弟提笔给张茂渊去了一封信,信上写:

“不是我不愿再等,我怕时间不再等我。”

收到信后的张茂渊泪如雨下,他提笔回信道:

我虽然曾经走远,心却没未离开过。

于是,在历经52年的等待以后,78岁的张茂渊终于与年已80的初恋李开弟结婚了。

两人准备结婚时,张茂渊还特地写信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远在美国的张爱玲。

张爱玲收到信后,不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她知道,这以后,姑姑那条珍藏已久的披肩,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婚礼上,张茂渊将52年前李开弟送给她的那条披肩放到了他手里,他含着热泪轻轻为她披上。

在众人的祝福声里,这对错过半个世纪的情侣终于再次携手。这一次,他和她,将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相伴12年后,在李开弟及其子女的陪伴下,张茂渊安静地辞别了人世。

7年后,李开弟也追随张茂渊而去了,在天堂,两人曾经的约定将最终兑现。

相比张家其他人的结局,张茂渊的结局几乎可以被称作圆满。

张茂渊圆满人生的背后,与她所具有的强于其他张家人的爱的能力有关。

一个拥有爱的能力的人,必然是如张茂渊一般的懂爱的人,因为懂爱,即便面对的是张爱玲和黄逸梵这般的看起来凉薄的人,因为她的尊重、理解、包容,她们也都格外温暖,她们还都视她为一生最重要的人。

在嫂子黄逸梵那里,她是小姑子,也是闺蜜、挚交;在哥哥张志沂这里,她是妹妹,也是他孩子的最佳监护人;在张爱玲这儿,她是姑姑,也是她走上文学道路的指路人,她还是她的偶像,她更是张爱玲凉薄一生的那束光,温暖了她一生。

张爱玲后来专程写了《姑姑语录》、《谈吃胡萝下》等,来表达自己对姑姑的爱。

这个在文字里素来吝啬赞美的女作家,唯独在提及姑姑时,言辞中才流露出赞颂。

也是因为张茂渊,世人眼里的张爱玲才多了一层温暖的底色。

斯以为:一个人存在,若能温暖身边人,甚至温暖后世人,那便可以被算作:有价值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