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传·上——红色帝国的遗孤与喜剧演员的诞生
发布时间:2025-05-16 10:40 浏览量:10
“乌克兰已经死去整整一代人。”
这不是一句空话。
根据美国WarTears给出的数据,截至2025年1月31日,乌克兰的阵亡人数高达667815人。这个数字,是在战场上阵亡的人数,并不包括失踪、生死不明和在后方因医治无效而死亡的士兵。
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周平均4413人的速度增长着。
考虑到WarTears当初在俄乌冲突中烈度最大的巴赫穆特战争中统计的乌军阵亡55000人,俄罗斯包括囚犯兵阵亡20000人这个后来跟各方信源记录基本一致的数据,它的这一份数据还是较为可信的。
另一边,Telegram的群组Infantmilitario有信息称乌克兰已经死亡了92万人,总伤亡高达196万人。
同时,截至2024年年初,乌克兰总人口大约为3700万人,而到了该年7月,乌克兰全国总人口下降到3580万。而如果我们再看乌克兰24年全年新生儿数量,是176679人,死亡人数495090人,超额死亡率惊人。
但不管是66.7万人,还是92万人,我们其实没有必要在这上面争论一个谁对谁错,因为不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场极其沉重的灾难;而对一个家庭来说,这是最深的绝望;哪怕对全人类而言,这也是非常重大的损失。
毕竟当年一战时,哪怕是在白羽毛运动加持下、人口3979万人的法国,也才死亡了124万人。
而就这,已经让法国当时23岁的年轻男性有60%死在了战场上。
如今乌克兰的征兵年龄已经下降到17岁,与当时的法国已经不相上下,可见这次俄乌冲突于乌克兰人民而言到底有多惨烈。
面对如此沉重的现实,我们或许要问,乌克兰何以至此?
这个问题,在中文互联网上众说纷纭。
有人说这是因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造成的。也有人说这是因为泽连斯基上台跪舔西方导致的;有人说这是乌克兰人民保家卫国所付出的代价。也有人说,这是以泽连斯基为代表的买办们,出卖了整个国家后,以人民的鲜血为代价给自己换好处。
这些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问题。
而真正要看清楚这个复杂问题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事件开始,来粗暴地讲什么对与错、正义与邪恶。
这种选边站队的舆论表达和讨论,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最终的结果都不过是掩盖住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进而引发普通人的舆论和意识形态冲突罢了。
因为这个问题,贯穿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牵扯到很多历史事件。其逻辑脉络,远不是什么俄罗斯邪恶、乌克兰正义就可以简单概括的。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和理解“乌克兰为何会走到今天的田地”这个问题呢?
或许,泽连斯基,作为一个时代的典型,作为直接进入俄乌冲突中的一方,他过往的历史经历,能为我们很好地解答这个问题。
而这也是本次系列,即《泽连斯基传》的主旨所在。
我们将通过这个系列文章,从全球宏观到个体微观,来尽可能全面地解答,乌克兰为何会变成如今这样,乌克兰人民,为何会面临当下的苦难,等等一系列问题,
好了同志们,请点个关注和收藏后,跟随我的脚步,让我们一同踏入历史的长河,去寻找历史的答案吧。
1978年的苏联还是很强大的。
而这样一个特殊且强大的苏联,对在这个环境里成长的人而言,影响也是极其巨大的。
这一点我们从泽连斯基往后的发展轨迹是能看出端倪的,但似乎谈及这一点的人非常少。
那应该怎么理解这种影响呢?
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就能够理解了。
苏联这个在一战的废墟中因伟大理想而建立的国家,靠着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仿佛红色巨人一次又一次踏出的坚定步伐,引领着这个国家用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成为了欧亚大陆上排名第一的工业大国。
它从1921年到1929年之间的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居然达到了惊人的24.3%,位居全球第一。
哪怕是在曾经震惊世人的29-33大危机中,苏联依旧保持着非常恐怖的增速,与美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此后的二战中,布尔什维克们在斯大林格勒用鲜血证明了对理想的矢志不渝,进而最终击败德国法西斯,将红旗插在了柏林国会大厦的顶上。
而随着雅尔塔协定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落定,它开始于冷战中和美国缠斗起来。
从那时起,这个红色巨人开始在历史的洪流中,在“保持理想”和“帝国主义”之间不断徘徊。
可即便如此,苏联在当时,依旧是强大且先进的。
第一个载人火箭,第一个人造卫星,第一个空间站,第一个月球探测器;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毛纺织品产量世界第一,棉布产量世界第一,砂糖产量世界第一,奶制品消费量世界第一,工业机器人世界第二,数控机床世界第二,电子计算机世界第三;第一个女坦克手,第一个女飞行员,第一个女狙击手,第一个女宇航员;这一切让当时的世界为之瞩目,也让当时的美国为之胆寒。
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就出生在这样的苏联。可以说他是强国之民。
而他出生的地方,是被誉为苏联钢铁心脏的乌克兰地区。
彼时的乌克兰,工业产值约占苏联工业总产值的16% ,农业产值约占全苏联的22%,粮食年产量稳定在5000万吨以上。粗钢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 ,占苏联粗钢总产量的30%以上。此外它的矿产、能源和轻工业同样不俗。
更值得称道的,是乌克兰彼时的军重工业。比如著名的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是苏联坦克的研发主力;如黑海造船厂是当时苏联唯一能造航母的厂子,著名的“库兹涅佐夫”号、“瓦良格”号等等都在此建造。
而这样的军重工业实力,在1988年12月21日那一架在如今已经毁于战火的,机身长达到84米,翼展88.4米,最大起飞重量640吨的安-225“梦幻”运输机翱翔蓝天的那一刻,更是彰显无疑。
这就是泽连斯基所出生的地方,一个曾经强大,甚至可以称为发达的地区。
在他13岁之前,这个曾经伟大,后来变质的巨人都在以其独特的文化和方式影响着他,直至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考虑到苏联在整体层面上的伟大,但又在泽连斯基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出兵阿富汗这样的帝国主义行径,以及苏联一直以来都在抓着的意识形态方向,叠加在泽连斯基成长过程中已经逐步开始出现,后又因跟现实情况非常吻合的苏联笑话开始盛行,等等这一系列的现实因素,可以想见,成长到13岁的泽连斯基这一路会是个什么感受。
另一边,泽连斯基其实有着非常良好的家庭条件。
泽连斯基的祖父,谢苗·泽连斯基作为红军参加过卫国战争,在1944年获得过两枚红星勋章,并以近卫军中尉军衔退伍。此后谢苗加入苏联内务部下属的克里维里赫警察局担任刑事调查局副局长,以少校的军衔退休。最终于苏联解体的两年后去世。
泽连斯基的父亲是基辅国立大学克里维里赫经济研究所的教授,之后担任计算机科学与软件系的主任。其母亲是工程师,之后成为全职太太。
这样的一个家庭,能给泽连斯基提供的各方面条件,在当时“你滴勋宗”勃列日涅夫治下的苏联是不会差的。
哪怕四岁的时候其父被派往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额尔登特工作,然后在这个辽阔的天地里泽连斯基度过了四年的时光,但当时经互会体系还在运转的情况下,他的日子也不差。
日后那种把苏联解体前后几年物资紧缺的场景移花接木到其它时期的,然后骗大家说苏联一直都是那么穷,人民买东西都需要排长龙的日子,并不会发生在泽连斯基一家身上。
八岁那年,他在蒙古读完一年级,随其父的调动回到乌克兰。
那一年,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这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与几十年后的2011年发生的福岛核电站极大不同的是,尽管这个事件对世界的影响非常巨大,欧洲也广泛受到辐射尘的影响,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们以无谓的精神前仆后继地前往已经发生核泄漏的死地进行清理。
他们的行为,像极了理想主义者们最后的挽歌。
之后,泽连斯基一直在克里维里赫就读,中学时他在当地95街区的第95中学就读。
这段日子对他来说或许是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
毕竟如前所述,在他13岁,也就是他的初中阶段,红色巨人倒下了。他在这样一个既有些叛逆又还比较懵懂的阶段,迎来了足以震动世界,改变整个世界格局的历史事件。
当他目睹克里维里赫街头的列宁雕像被推倒,大家开始把苏联国旗压到箱底,恶性通胀导致物价每日翻倍,用来替代苏联卢布的临时货币库邦券从1块钱的面值一路飙升到最高200万的面值,民生疾苦切实落到了自己身边的人肩上时,这种冲击和触动,不管他是否能言说出来,想必一定是刻入灵魂的。
之后的几年,他更是因为家庭层次的原因,得以亲眼看到、亲身接触到苏联解体后,原本已经僵化、腐化、特权化的官僚们是如何跟内外的各方面媾和,把过去那么多年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财富,用各种匪夷所思的、不可理喻的方式和外资们一起瓜分殆尽,然后以堪称丑陋和无耻的方式刮到自己口袋中去的。
他亲眼目睹的比当初苏联的腐败和特权更为彻底的私有化下诞生的几乎掌控了整个国家的寡头,和寡头们派生的寡头政治,恐怕对他的影响更为深刻和彻底。
毕竟他的家庭,就处在“官产学媒”这样天然联盟的利益群体之中。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也算是“既得利益者”之一了,为此,恐怕他的感触会比一般的百姓更深一些。
这也就能理解,为何泽连斯基会天然对当时因苏联解体后变得奇怪而陌生的“体制”相关的事情有所排斥,进而拒绝家里给他安排的“律政才子”的路线了。
是的,泽连斯基原本是有自己的追求的,但之后还是走上了家里给他安排的路子。
在16岁那一年,泽连斯基通过了托福考试,计划去以色列留学。
起码在当时,90年代的以色列,还没有显露出当下的法西斯性质之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自力更生的国家。其国内的基布兹甚至可能会让泽连斯基感到熟悉和亲切。
但他的父母对其进行了非常到位的劝说,最终让他留在了乌克兰。
这一年,是1994年。
该年12月的时候,乌克兰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
备忘录的内容,是乌克兰政府同意放弃当时世界第三大核武器库,其中包括约1900枚战略核弹头。作为交换,美国、俄罗斯和英国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同意“尊重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乌克兰交出的核弹头和高浓缩铀转交给俄罗斯,美国的角色仅限于“提供资金并监督乌克兰销毁发射平台”。
彼时的泽连斯基是怎么都不可能想到,这个去核化的备忘录会和买办寡头经济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寡头政治一起,把乌克兰塑造成一个霸权的代理人,而在25年之后,他这个霸权代理人的代理人,会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当众表示,假使《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对乌克兰没有起到安全保证的作用,那么乌克兰可能退出该协议。
在94年时还懵懂无觉的他,进入了基辅国立经济大学的克里维里赫经济研究所的法学院读书。
是的,他到他爹当系主任的那个研究院的法学院里读书去了。
这一幕只能说既熟悉又顺理成章了。
不过一如前面说的,经历了此前种种的泽连斯基,对这种“家里安排”的路子真的兴趣乏乏。跟所有叛逆青年一样,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抵抗这种来自长辈的安排。
在大三的时候,也就是1997年,19岁的泽连斯基和他的伙伴们组建起他的第一个喜剧表演队,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而这个表演队,名字就叫做“95街区”。
这一年其实全球也是风云变幻的。
这一年的1月,美国迎来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3月,以色列开始强行建立犹太人定居点;4月,韩国对全斗焕、卢泰愚进行了“世纪大审判”;5月27日,北约与俄罗斯签署了《北约与俄罗斯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该文件承诺让俄罗斯对北约事务有一定程度的发言权,以此换取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默认;7月1日,香港回归,次日,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东南亚沦陷,国际资本的兵峰直指香港,但最终在东方之珠折戟沉沙,由此中国也开启了一系列的应对,一方面更积极地融入全球化,一方面在这个融入过程中以民生和发展为基础寻找不变色的发展之路;7月8日,北约东扩正式开启,在马德里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上正式决定,首批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北约。
这些事件,其实都深刻地影响了往后的世界走向。
可以说,自1991的苏联解体之后,这一年发生的诸多事件,都为当今东升西降的世界格局打下基础,也为后续的其他事件埋下了伏笔。
只不过当时的泽连斯基的主要精力,恐怕都放在了自己担任队长、演员和编剧的“95街区”表演队跟俄罗斯真人秀电视节目《KVN》的合作上,根本无暇顾及当时这个世界埋下去的这些草蛇灰线,更不会去考虑,将来这些伏笔又将会被谁、以怎样的方式给开启出来。
当然,我相信,即便在那时候有人去跟泽连斯基说,北约和俄罗斯签署的这个协议最终在经过一系列的历史演进,于22年之后,他被推上乌克兰总统的位置时,架着他和乌克兰整个国家一起滑向深渊,泽连斯基一定会把这个人痛打一顿,然后朝他吐一口唾沫,骂一句疯子。
是啊,在当时,作为普通人的泽连斯基又怎会想到,世事竟能如此发展呢?
毕竟,未来不是知识推导的对象,未来是希冀和恐惧的对象。
所以那时候的泽连斯基在经过两个月的律师实习,确定律师根本不是自己所想要的方向后,把生活的重心逐渐向着《KVN》这一款广受欢迎的节目上倾斜,开始专注于喜剧表演。
然而,不管泽连斯基承认与否,过往的历史在他身上刻下的烙印,从红色帝国苏维埃的记忆到那段巨人倒下而引发的混乱与痛苦,再到他得益于家庭与自身天赋而获得的成就等等,这一切都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
他的喜剧,非常擅长用辛辣的内容去讽刺各种现实的荒唐,像极了是在用这种方式对红色帝国做出缅怀。
而由于他擅长钢琴、舞蹈和表演等多种才艺,很快,他就成为了在独联体国家里小有名气的演员。
自此,一个红色帝国的遗孤朝着过往的历史挥了挥手,而一个注定要影响世界的喜剧演员,诞生在了乌克兰。
就这么过了几年,时间来到2003年。
这期间,世界依旧发生了很多影响深重的事件,以至于当今国际上的动荡,在那时候都已经能看到端倪。
1999年,欧元面世,势头强劲,直接挑战美元霸权,然后一场科索沃战争让欧元服软做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欧元一面甘愿做美元的影子货币,一面也从未放弃蚕食美元霸权。
同年,霸权在南斯拉夫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屈辱,而彼时的我们不得不在群情激奋之中表现出极度的克制来,甚至可称之为“卧薪尝胆”。
该年12月,澳门回归。
次年5月,俄罗斯进入普京时代。当下泽连斯基的“一生之敌”正式掌管俄罗斯这个东欧大国。
6月,金正日和金大中在平壤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随后签署了《北南共同宣言》,不好说这是不是两国走得最近的时刻。
8月,俄罗斯沿袭自苏联949型潜艇设计的949A型潜艇库尔斯克号沉没,艇上118人全部遇难。
从这时起,似乎就已经预示了俄罗斯那承袭自苏联的军工体系,才经过几年那席卷整个东欧的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冲击后,就一步步变得羸弱起来了。
9月,巴以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之后冲突持续升级,一直到05年才暂时停止。
10月,克林顿签署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议案,从而使这项由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议案正式成为美国法律。这也算是克林顿对世界的一份贡献,和他作为政客的一份政治遗产了。因为在接下来的大选中,他败给了小布什,克林顿时代结束。
2001年4月1日,81192已无法返航,而我们整个民族则背负着千千万万这样的英雄们的期望,继续前进,直到23年之后的那一张“银杏叶”和那一只“褐雨燕”横空出世,才如一声龙吟,在时空的维度上,与81192形成呼应。
同时在这一年,美国迎来小布什时代。欧盟扩容。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911”发生,紧接着英美联军挥兵阿富汗,阿富汗战争爆发。
而由于此前美国IT泡沫的破灭,大量资本要寻找新的资产洼地,东亚,包括中国,成了新的外资注入地。加之这一年的11月,中国获得批准,即将加入由过去GATT演变而来的,代表了当时国际化和全球化秩序的WTO。两者叠加,中国正式以独立主权国家的姿态加入了后续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并一步步创造了经济奇迹,最终来到了当下的世界格局。
此后的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布什在访日之后访华。
瓦良格号从乌克兰出发,遭遇土耳其的阻挠,在缴纳10亿美元保证金,于爱琴海的风浪以及充满变数的航道上,将预计60天的航程走了627天之后,终于驶入大连港。此举对后世的影响,如今我们都已经感受到了。
到了2003年,世界似乎平稳了很多,发展和全球化正式成为世界的主题,大家在告别冷战时代之后,除了少数如阿富汗、巴勒斯坦之类的地区,都迎来了难得的总体和平的时代。
而这样的时代洪流,与那时的泽连斯基似乎并不相干。
他在这一年,停止了和《KVN》节目的合作,转而与乌克兰电视台1+1频道展开新的合作。他的“95街区”表演队随着业务的升级,也变成了“95街区”工作室公司,泽连斯基担任艺术总监、演员和编剧。同时,他和他的同学,也是工作室的编剧,叶莲娜,在这一年结婚了。
尽管当时乌克兰和俄罗斯一起搞休克疗法几乎把经济给搞崩了,乌克兰更是债台高筑,每年通胀超过20%,它的货币“格里夫纳”几乎无法偿还外债。
但单单就泽连斯基来说,他的小日子还是非常岁月静好的。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失去了大国崛起这个前提后,又或者叫做失去了军事、经济的独立主权之后,小民尊严这种如镜花水月一般的东西总会被历史大势碾过时产生的涟漪击得粉碎。
2003年的基辅,第聂伯河的波涛裹挟着融雪奔流而下,冲刷着苏联时代的混凝土堤岸。在不远处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正凝视着欧洲地图;在大西洋彼岸的华盛顿,以吉恩·夏普为典型的“幕后推手”们已经在策划下一场“颜色革命”;而同样是在基辅,那个叫伊戈尔·科洛莫伊斯基的能源寡头,正将目光投向1+1电视台的股权协议书——那里,藏着一把开启未来的钥匙。
泽连斯基站在“95街区”工作室的窗前,窗外,一群鸽子掠过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金顶。此刻的他是否会想起他祖父书架上那本已经蒙尘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书页中夹着的那一枚苏联勋章呢?
而此刻的他更不可能意识到,历史的幕布才刚刚开始拉开,属于他的历史舞台才刚刚开始缓缓升起。他,泽连斯基,作为这个历史漩涡的中心人物,又将会在后续的历史中如何沉浮翻涌?
这一切,就让我们在下一期文章,《泽连斯基传·中——在栗子花盛开的广场上完成转变的演员》中再一一解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