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剑客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7-08 18:58 浏览量:14
四川百年书法三剑客
三剑客是谁?
谢无量(1884—1964)
郭沫若(1892—1978)
何 鲁(1894—1973)
“三剑客”相互关系
谢无量与何鲁分别于1901年、1909年入南洋公学求学,属校友,谢为学长。
于右任、谢无量、何鲁都是民国文坛顶流,与上海中国公学(1906—1932)又颇有渊源。1906年,于右任与王抟沙与秋瑾等在上海筹办中国公学,于1907(光绪三十二年)租屋开学,开创了中国民间自办新学的先河。1909年,何鲁入公学,于右任教其中文。1927年,何鲁任中国公学校长,力邀谢无量到公学任教,谢9月到校。1928年,胡适接任中国公学校长。
于、谢、何三人亲密无间,交往数十载。
1943年3月23日,何鲁召集吕子方、税西恒等在重庆唐家沱小舍雅集,酒过三巡,何鲁微醺,谈及书法界,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于右任先生是吾师,我以师视之,谢无量是吾学长,吾以兄视之,除此之外,概不知也”。其实,文人恃才放旷也在情理之中。
谢与何更是交往甚密,常在一起切磋学问,诗酒唱和,并互赠诗书留念。在展览、拍卖、出版物等多种形式中,不时有二人交往的墨迹作品出现,一旦上拍,众人追捧。2023年泰和嘉成秋拍,有件谢无量致何鲁0.3平尺信札,何鲁在信札右上仅仅题记一句,3万起拍,近10万落锤。
何鲁与郭沫若交往50年,感情甚笃。1981年,《沫水》杂志刊登何培炎《何鲁与郭沫若》文章,谈及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
郭沫若曾在成都存古学堂受教于谢无量,属于师生关系。
抗战期间,苏渊雷在重庆北碚创设“钵水斋”,结纳海内外群贤,何鲁、谢无量、郭沫若等人都曾在此雅集,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时光荏苒,三人往事并不如烟,依旧是茶余饭后的美谈。
为什么称“三剑客”?
“谢无量、郭沫若、何鲁”三位先贤:都是四川人,都出生于清末,都居北京,都是耄耋之年去世,都是诗人,都曾任大学校长或院长,都是二十世纪杰出书法家.....。
这些神奇的相似让世人津津乐道。
更值得一提的是 “三剑客”书法,在近现代100多年来,三人一直都是书法界翘楚,谢无量“孩儿体”举世无双,郭沫若“郭体”书法自成一派,何鲁“劲草”独树一帜。假以时日,其书法艺术都将彪炳千古。
“三剑客”的诗书各有千秋,也在伯仲之间,毕竟文无第一,非要排名,也只能遵循见仁见智原则。
1957年后,“三剑客”全部定居北京,交往更加频繁,留下许多精彩绝伦的传世之作,加之都是四川人,都是近现代杰出的书法大家,于是业界就称为“四川百年书法三剑客”。
有人提出他们是近现代百年来的全国书法名家,不能局限于“四川百年”,应该是“中国百年书法三剑客”。其实“四川百年书法三剑客”提法更强调籍贯,就如“长安画派”代表人物是赵望云、石鲁、何海霞,逻辑一样,他们既是西安的名画家,也是全国杰出画家。
另外,四川近现代100年来,还有赵熙、王云凡、蒲殿俊、颜楷、刘孟伉、徐无闻等杰出书法家,限于主题就不展开评论。
四川才子论“三剑客”
王云凡致吴则虞信札
四川才子王云凡在给吴则虞信札结尾写道:
“廖旋风(廖承志)赴日之后,东京曾出于友好之诚,出一书法特刊,以郭某(郭沫若)为首,启功第二,尚有所不知名多人。尹默已矣,无量之书浅人未识,又早长逝。今日法家,故當推云查(何鲁),盖又早为(谢)无量、(沈)尹默、湛翁(马一孚)所倾服者,叢碧(张伯驹)索其作品,固其宜矣。昔年(张)大千、(溥)心畬与同人互换书画,谓之“自相残杀”。内家语,不足为外行道也!”
于是,我们从信札得知:廖承志组织书法家访日,日本非常推崇郭沫若,以郭为首;谢无量之书法造诣极高,一般人理解不了;今日书法家,当首推何鲁。寥寥数语,概述了“三剑客”皆非等闲之辈,书法史都应该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此信札是非常难得的论述“三剑客”的史料。
何鲁“劲草”的由来
谢无量题记《云查临书谱》
何鲁一直沿袭传统文人的新年试笔仪式,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1959年元旦,何鲁从早晨开始用草书体临孙过庭《书谱》册页,除了吃饭日常必须外,几乎没有离开书桌,傍晚就写毕。神奇的是:全文3500余字,共写56页,一字不落,一笔未错,一气呵成,直到结尾笔力依然遒劲不衰。
题写“无量先生法家指正”后,赠予谢。谢收后,佩服得五体投地,兴奋之余,立即在封面左边题记《云查临书谱》,同时在封面右边题记:“云查(何鲁)作草如作楷,故特为端劲,平日好之,每珍其尺牍。今年春节以一日写成此卷见贻,真可宝玩。己亥正月五日。啬翁记”。
王云凡题记《云查临书谱》
四川才子王云凡赏析册页后感慨万分,奋笔疾书,飞文染翰。
云查为啬翁临写书谱,一日而就。寄以长跋,聊代晤言。鲁公在林泽,风致为遒上。早习过庭法,居然兄弟行。或如摯鳥飛,或作龙翔状。展翅忽奋击,飘飘凌云样。背临书谱序,使转猶跌宕。忽復学永师,八百千文畅。朋辈偶得之,缥緗为屏幛。余甞论其书,虽老气弥王。置诸晋唐间,何媿称大匠。胜朝三百年,每下而愈况。胸中有丘壑,眼底无云障。以此谭艺事,真如重瞳项。笔力能扛鼎,其谁敢相抗。并世惟谢公,襟怀擬臺尚。禅机妙法王,说经转轮藏。投老依河北,时切苍生望。两贤竟相遇,阳春岂孤唱。分韵与临池,固一时瑜亮。阔别又五年,相思但惆怅。明知異剡溪,还欲山隂访。弟王云凡载拜草。
邵裴子题记《云查临书谱》
浙江大学校长邵裴子进京观之,惊叹不已,提笔写下:“云查先生携示所临书谱贻无量先生者,先生目为‘作草如作楷,特为端劲’,具眼人一语破的实获予心。浅测以为此册体近永师、笔类怀素、以临吴郡,壁壘一新,大有以一兼三之胜,二公尚不以为大谬否?”。
此册页既是友谊见证,又是书法艺术巅峰论剑,弥足珍贵。
2024年,“大器无量—谢无量的学艺人生”在成都博物馆成功举办,谢无量题记的《云查临书谱》册页也作为重要藏品展出,可谓珠联璧合,成就了一段文人佳话,更是此展览的一大亮点,观者无不驻足而啧啧称奇。
四川才子王云凡还评价何鲁草书:
“尊书已摆脱孙虔礼(孙过庭),而遒劲过之”。
中国学术界有识之士根据两位大学者的高度赞誉,将何鲁草书正式命名为“劲草”,各界精英也力挺此说法,更有甚者认为,张旭“狂草”、于右任“标准草书”与何鲁“劲草”都是中国草书史上的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把何鲁节临《自叙帖》草书(1948年)作为重要作品珍藏。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三剑客”作品
坐落于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
“三剑客”皆有书法作品留存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谢无量(1884—1964)
谢无量作词并书《百字令·为杜甫草堂作》轴(1955年)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谢无量,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01年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允为一代大家。评论家王进玉对其评价说:"人艺和谐统一的典范"。
郭沫若(1892—1978)
郭沫若为杜甫草堂撰联并书/刻匾(1953年)
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哲圣
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何鲁(1994—1973)
何鲁书税西恒撰《谒杜工祠》(1956年)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何鲁,广安人,留法。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民主斗士。曾任中国公学校长(1927年后,胡适接任)、重庆大学校长、安徽大学校长。解放后,何鲁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邓小平兼主任、楚图南任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
税西恒(1889-1980)
泸州人,留德。曾任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
九三学社发起人,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何鲁之子何培炎(中)游杜甫草堂留影
何鲁为杜甫草堂题写《水槛》
水槛遣心二首
作唐·杜甫
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之二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祇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何鲁之子何培炎(右一)(1978年)游杜甫草堂留影
、
《客至》
[唐]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何鲁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题写《花径》(此为原作)
图文来自:李文信文化艺术
徐之腾艺术空间:2015年3月,创立徐之腾艺术空间;重庆江北区美协顾问;重庆南岸区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南岸区政协书画院画家;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会员。为艺术家和收藏家搭建交流平台;把中国艺术家及中国书画艺术介绍到国外。
平台发展至今,形成川渝乃至全国范围内艺术专业自媒体大V,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一点资讯,搜狐,新浪微博,腾讯视频,小红书,哔哩哔哩,快手,张大千美术学院等平台连接,已形成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甘肃、西安等西部地区美术院校和地区的中美协、中书协艺术家等共享资源库上千人。平台粉丝拥有量覆盖全国范围内100多万人,阅读超过5000万。
百度徐之腾艺术空间的栏目:1. 艺术家客厅 2. 中英艺术直播 3.书画学习园地 4. 色粉学习园地 5.速写天地 6.水彩天地 7,之眼看世界 8.凤凰丘山 9,四川省油画学会系列 10,收藏天地,11.当代艺术。12、艺术教育 13、当代艺术评论,14、中外人文艺术交流。
学术支持:
重庆市艺术美学学会
西南大学中国当代城市美学研究中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供学习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