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中医奇才周厚生:以银针为笔,书写面瘫患者的“微笑人生”
发布时间:2025-07-08 17:15 浏览量:1
在江西抚州这片中医药文化深厚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医者——他用一根银针唤醒沉睡的面部神经,用祖传秘方修复扭曲的面容,用三十年光阴专攻一种疾病,成为无数面瘫患者黑暗中的一束光。他就是被患者亲切称为"面瘫克星"的周厚生医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中医专家的传奇故事,探寻他如何用传统医术改写现代医学难题。
一剂汤药定终身:少年郎的中医缘起
1968年,周厚生出生于抚州一个中医世家。祖父是当地有名的"周一帖",父亲擅长针灸推拿。年幼的周厚生最初对家学并无兴趣,直到12岁那年一场重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持续高烧七天,西医束手无策,是爷爷用三剂汤药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周厚生回忆道。病愈后,他开始主动翻阅家中医书,跟着祖父出诊。最让他震撼的,是一位面瘫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那位阿姨来时半边脸完全垮塌,眼睛闭不上,口水止不住。经过爷爷三个月治疗,居然能自然微笑了。"
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医术深深吸引了少年周厚生。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江西中医药大学,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大学期间,他特别关注《黄帝内经》中关于"口眼㖞斜"的论述,并发现现代医学对面瘫后遗症的治疗存在明显局限,这为他日后专攻此症埋下了伏笔。
三千病例炼真金:面瘫治疗体系的诞生
1995年,周厚生回到抚州开设诊所。最初他像大多数中医一样接诊各种常见病,直到遇见患者李女士。"她因面瘫后遗症自卑十年,丈夫离去,工作丢失,几次想轻生。"周厚生运用家传针法配合自拟方剂,经过四个月治疗,李女士基本康复。这次成功让他看到了专病专治的价值。
此后,周厚生开始系统收集面瘫病例,建立详细档案。他发现面瘫虽症状相似,但病因各异:有风寒外袭、肝胆火旺、气血两虚等不同类型。为此,他创新提出"三期分治"法:急性期祛邪通络,恢复期调和气血,后遗症期补益肝肾。针对不同证型,他研制出7种针对性方剂,如"牵正散"加减治风寒型,"天麻钩藤饮"化裁治肝阳上亢型。
最令人称奇的是他的"周氏飞针法"。传统针灸治疗面瘫多取阳白、四白等固定穴位,周厚生则根据神经走向独创动态刺法:"像地仓穴,要随肌肉抽搐方向斜刺;迎香穴需配合患者呼吸节奏进针。"这种"以动治动"的方法使有效率提升至92.7%,数据发表于《中国针灸》杂志,引发学界关注。
一颗仁心济苍生:医者父母心的当代诠释
走进周厚生的诊室,墙上挂满锦旗,其中一面写着"三根银针扶正气,一碗汤药续人生"。这背后是无数感人故事。目前周厚生医生工作于抚州方赞育堂中医医院。
2018年,5岁患儿小强因病毒性面瘫导致双眼无法闭合,角膜严重受损。多家医院建议手术,但风险极高。周厚生采用"药线点灸"配合小儿推拿,两个月后孩子完全康复。现在小强每年都会在妈妈陪同下来"看望周爷爷"。
2020年疫情期间,武汉患者张先生通过视频求助。周厚生免费远程指导其使用"面部康复操",并邮寄特制膏药。三个月后,张先生驱车600公里专程来谢,带来一袋自家种的莲子:"周医生,我现在能尝出莲子的甜味了!"原来面瘫导致他的味觉丧失已两年。
对这些贫困患者,周厚生常减免费用甚至倒贴药材。问及缘由,他翻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首页写着祖父遗训:"医乃仁术,当以济世为本,牟利为末。"
一缕药香传薪火:非遗传承的现代使命
如今,周厚生的"周氏面瘫疗法"已列入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他担忧的,是中医绝活的传承困境。
"现在年轻人静不下心记穴位、辨药性。"为此,他收徒特别严格:要先背《汤头歌诀》三百首,再跟诊观察一年。目前仅有的三位弟子中,大弟子小王已能独立处理简单病例。"师父要求我们不仅要学技术,更要修医德。"小王说。
周厚生还尝试用现代科技传承中医。他主导开发的"面瘫辨证智能辅助系统",将三十年经验转化为算法,帮助基层医生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他坚持每周在抖音直播科普面瘫防治知识,粉丝超50万。"让老百姓少走弯路,才是大医精诚。"
从医三十载,周厚生治疗面瘫患者超6000例,发表论文17篇,获国家专利3项。但对他来说,最高荣誉是患者康复时的笑容。正如他常说的:"医生最大的成就感,不是攻克了多少疑难杂症,而是修复了多少破碎的人生。"
在中医与西医碰撞的今天,周厚生用实践证明:传统医学在特定领域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他那间飘着药香的小诊所,不仅治愈疾病,更守护着中华医道的千年智慧。或许,这就是抚州这座"才子之乡"献给世界的又一份珍贵礼物——让古老医术在现代社会继续焕发生命力,让更多面庞重绽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