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郭凯敏离婚后带走4岁儿子 , 二婚收获幸福 , 今37岁儿子是她的骄傲
发布时间:2025-07-07 22:55 浏览量:1
他曾是《庐山恋》里让全国观众心动的银幕男主,她是那个年代红极一时的女演员。
两人因戏结缘、步入婚姻,被视作“才子佳人”的代表。
然而,一段原本被看好的婚姻,却在儿子年仅四岁时画上句点。
一方南下追梦,一方留守抚子。
多年后,儿子郭成成了他们分歧下成长的“夹缝见证者”。
他经历了对父亲的怨恨,也见证了母亲的坚强,再到后来,终于学会了理解。
1975年,17岁的郭凯敏从长春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接拍《第二个春天》。一年后,上海本地出身的张芝华也进入同一剧团,两人成为同期演员。
在《好事多磨》《小将》等剧中,他们被安排合作,由团长张瑞芳一手促成。
排练厅内,张芝华晚自习练台词时,郭凯敏会主动留下帮她对戏。
剧组拍摄期间,两人常在食堂一同用餐,彼此递水送便当的举动日益频繁。
1985年,两人正式登记结婚,在单位小食堂办了婚宴。
那时,他们还是默默无闻的青年演员,生活简单而安稳。
1987年,张芝华怀孕。
彼时,郭凯敏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导演课程,无法返沪陪产。张芝华生产时,手术同意书由剧团同事代签。
郭成出生后,小家庭一度其乐融融。但郭凯敏的重心,逐渐从演员转向幕后。
他学习导演课程期间,曾参与孙道临导演组工作,回沪后明确提出要去海南发展。
面对丈夫的理想,张芝华态度坚决。
她更希望稳定抚养孩子,反对迁居南方或转型为导演。两人在家庭与事业之间的抉择上分歧严重。
1989年后,两人争吵逐渐频繁,从片场吵到家中,调解无果。
1991年,双方签字离婚,郭凯敏离开上海,独自前往海南。
离婚后,张芝华带着4岁的郭成留在上海。
她推掉外地戏约,改做主持、配音、晚会商演,一年之中常换五个录音棚。
她将儿子带在片场,找个角落铺毛毯,让他在一边看她演戏。
有时夜间从录音棚回来,她拎着布袋装着几张零钱票据,回到家时已是清晨。
郭成懂事早,六七岁便开始做饭、收拾碗筷,只为让母亲少操一点心。
他在日记本里记录母亲凌晨洗衣、早餐炒饭的声音,也开始悄悄学画画,以图换得一些奖学金。
1999年前后,画家查国钧成为郭成的画画启蒙老师。
一次写生活动中,郭成主动邀请查国钧来家里吃饭,慢慢为两人创造独处机会。
查国钧比张芝华年长15岁,曾离婚,有成年子女。
他性格温和,为人周到。
下雨时替她收衣服,周末提前煲好汤备好饭菜,郭成生病时夜间亲自送医。
三人渐渐形成家庭状态。
婚礼很简朴,在弄堂里摆了几桌饭,邻居都来祝贺。
查国钧搬入后,郭成的书桌上多了调色板,墙上挂起父子合作的油画。
他不再频繁问起亲生父亲,而是以“爸”称呼查国钧。
2005年,郭成赴美留学。张芝华和查国钧一起送行,在浦东机场小声嘱咐他按时吃饭,别熬夜。
数年后,郭成毕业并留在美国,就职于互联网企业。他成婚、生子,生活稳定。
他虽与郭凯敏鲜有联系,但每年春节会发一封邮件,简短问候。
郭凯敏在海南折腾多年,导演梦未能如愿。所执导作品多无声无息。后与演员刘晓春再婚,并育有一子。
近年回归影视剧接演配角,
如《大江大河》厂长一角再次为人所识。他与小儿子关系亲密,对长子郭成则保持适度距离。
如今,郭成已成家立业,过着平稳安宁的生活。
他没有选择父母的演艺之路,而是在互联网行业扎下了根。每当有人问起家庭往事,他只说一句:
“我没有缺什么。”
母亲张芝华,依旧活跃在荧幕上;继父查国钧,是他最尊重的亲人之一;至于亲生父亲郭凯敏,他早已释怀。
37岁的他,已是母亲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