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齐白石看上朋友家18岁保姆,为示好送画一幅,如今拍价9200万
发布时间:2025-07-06 16:28 浏览量:1
没人会否认,提到齐白石,大家立刻想到的是那个留着花白胡须、手里握着毛笔,静静对着案前白纸起起落落的老人。他的画,鲜红牡丹、墨虾蛙蟹,墙上的篆字都有劲道!现在这些画,动辄上拍场就是几千万,甚至一亿,谁不咂舌?可很奇怪,当人们谈起这些身价飙升、风头无两的作品时,大多数人没兴趣关心背后的生活细节,更不会留意到,那些横空出世的才华和荣光,其实只是在一间破屋里,一点点熬出来的。
起初的齐白石,家里没钱,父母祖辈都是种田的,没能吃上多少苦头的小孩进学堂念了不到一年就只得辍学。家里实在揭不开锅,苦、怕、无助。他十几岁就干木匠活,手指裂口里糊着木屑,冬天冻疮,夏天脱皮,没人觉得这孩子以后能在画院里闪光啊?
小地方的孩子能读的书少,天生爱画。等手头有空,便朝门神、庙里供的画像抄写。他的祖父看着发脾气,“画那些东西没用,把描红纸糟蹋了!”可他却管不住手,每天黑灯瞎火中躲在灶台边,照着画谱慢慢临,自己一笔一画的琢磨。果然,手一沾笔,有谁还拦得住?
学的是木匠,命运怎么转了弯?大约20岁那年,偶尔拜访一个东家,看见人家随手翻着一本旧《芥子园画谱》,画法讲得明明白白,谁都能学。齐白石一下子就痴迷了,“啥时候我也能画出这么好看的画?”没人相信,他真能画明白。他向主顾借来画谱,晚上用自己血汗钱买的笔墨纸张,一笔不落地描,果真半年下来略有神韵了。
就这样,被人挑着去雕花做工的时候,偶尔也让他画点神像、画幅壁画,慢慢地,村里都知道有个“芝木匠”,画得不赖,做工越来越好,家里也终于能添点油盐。他心里暗想着,继续下去没错吧?
27岁的齐白石,碰见贵人。他认识了湘潭有名的胡姓先生,在这胡老爷家里,才算算是正式拜了画堂。木刀放一边,毛笔拿起来,终于成了靠画谋生的人。赶巧的是,他的家境也因卖画逐步宽裕了些,日子似乎一顺百顺,但真有这么容易?
**齐白石第一次转变了命。不是他自己,是家里为他早早娶的童养媳陈春君带来的。**说起来,这普通女人可真不简单。她比齐白石大个一岁,家贫,性子却稳,不嫌家里穷,不哭不闹,熬得下寂寞。“你这媳妇儿真好!”邻里街坊都羡慕。家里揭不开锅,她照旧下地种菜,小孩哭闹,她端来热水,丈夫没钱,自己舍不得吃。说句实在话,再多风光都比不上这样女人能撑屋梁。
“芝木匠你在外做活,放心,有我守这个家。”陈春君跟齐白石说过,确实是这样。那几年齁得发愁:家里只有清水饭,连点咸菜都吝啬,她却和气迎人,笑着说“日子挺好”。没人信嘛,但她不埋怨。
1918年,湖南兵乱,人人自危。有人造谣,说齐家发了横财,手里有画,土匪都盯上了,齐白石没辙,必须背井离乡。“你跟我走吧?”他想带妻儿闯北京。陈春君摇头:“我留下。你得出去闯,我看家。”这是啥意思?家产舍不得,孩子还得有人照看,她舍不得那片黄土地,其实也为他考量。“要不你在北京讨个小妾,我不放心你一个人。”
她真的大方?没人能说得清,但她是真的一心为这个家。这种感情,嗯,耐人寻味,到底是大度还是无奈?
齐白石进了京,琉璃厂卖画,日子未必很好过,却也彻底见了世面。朋友胡南湖,就是那个混政界的胡鄂公。胡南湖年轻,藏书画,有份量。头一回在市场上碰见齐白石的画,毫不犹豫买下了。他们气味相投,关系越来越近。
胡南湖家里有个四川丫头,胡宝珠,小姑娘生得水灵灵的。她15岁进胡家做侍女,18岁时,胡母想给她找个好人家,怕她委屈着。这时候恰逢胡南湖说着玩,“你画这么好,干脆把我的丫头送你得了!”齐白石竟也玩笑接茬。是不是一句戏言,其实人心早有打算。后来的事更有意思——画和人都顺理成章地交接了。
胡宝珠进门,名义是妾,实际开头不过是个孩子。结婚仪式如何,坊间说法不一,有人说是陈春君亲手主持、替丈夫挑人。其实细查书信,陈春君那年还没进北京,两头信札往来聊得都是老家的事。这样看来,谣言未必准,但有一点靠谱——正室确实没为小妾掀起风波,反倒感激有人照顾丈夫。
胡宝珠进门后,陈春君教她家事、嗜好,交心似姐妹,没半点作争气。时间说话,才明白人心真假。胡宝珠二十岁给齐白石生孩子,产房里陈春君挂心得很,白天烧粥,晚上帮忙喂奶,恨不能所有苦她来扛。说无私也好,说认命也罢,反正这个“大家庭”就这么过下去了。
有人偏说,齐白石其实早看上了胡宝珠,圆的就是自己的心思。真真假假,记下来才知生活哪有那么规矩?胡宝珠入门,不单美貌,还极有悟性。随齐白石看画、磨墨,时间长了手里下起笔来也像模像样。伺候日常又懂规矩,男人自然更亲近她些。
提起胡宝珠,不得不说她画技进步得让人意外。有回齐白石走进画室,看见桌上《群鹅图》,以为是自己几天前画的,签了名字,还摁了大印,谁想到仔细一瞅,是宝珠摹的。原来夫差不多,连自己都认错。她有天赋?是能学还是有人先教?细节模糊,谁也断不了。
但这件“真画变赝品”,齐白石心里也慌了,怕外头人说闲话,“你大师的画,是你老婆代笔?”流言有多恐怖,这个圈子有谁不知?宝珠得知后,就不画了。真是可惜了,这样的天分。
说到底,两位女人一个守家,一个暖床,都把自己的全部扔给齐白石。陈春君在老家熬到七十多岁去世,齐白石在北京写下祭文,伤心难忍;次年胡宝珠扶正,三年后生第八胎却难产去世。美人迟暮,才子暮年,谁能不唏嘘。
说起来,齐白石一生十二个子女,晚年孙子绕膝,看着也算是其乐融融,俗套的结尾居然印证了——陪伴他风风雨雨的,仍然是那两个女人,共同构筑了他的“白石老屋”。
齐白石晚年很风光,朋友圈里满是政客学者,画价一路飙升,可要说他一生如愿、爱情完美,其实不对。生活不就是这样,甜苦杂糅,荣光下的孤独,只有他自己明了。
如今齐白石和他的故事已经留在历史里,他的画在世界流转,可那些没落下笔的琐碎真心,也只有他们家的人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