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才子极其感人的两首诗,第一首托物起兴,第二首巧用修辞
发布时间:2025-11-26 12:52 浏览量:1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手足之情,恰如清辉映影、静水流深的相契,纵使山高水远、路阻林深,血脉终如暗泉悄然相连,兄弟情深堪比山高。
兄弟之间不必每日相伴,而是在风雨来袭时,默默撑起的一把伞;又是深陷泥泞中,毫不犹豫伸出的一只手。下面分享哥哥写给弟弟的两首佳作:
和念一弟诗韵
北宋 · 彭汝砺
事如车转轴,日夜不曾周。
固各有分定,疑皆非本谋。
能鸣君似雁,不系我为舟。
扰扰胶胶者,怜渠不自由。
彭汝砺,北宋鄱阳籍状元,省试、殿试连魁的奇才。他风骨清直,拒私荐、抗佞臣,入仕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侍郎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
开篇阐述作者对人生的认识,世事如车轴不停转动,白日连着黑夜,却总难走到圆满的终点。彭汝砺自登第后,辗转任职于地方与中枢,直言敢谏的性格让他屡遭迁谪,可谓仕路如砥,行之则艰。
接下来作者告诫弟弟,事物固然各有注定的名分或命运,可是回望来路,每件事未必都能称心如意。彭汝砺因为反对新法、直言弊政而屡遭排挤,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他心中刻下痕迹,让他深感初心终负,世事难全。
颈联乃是传世久远的名句,“能鸣君似雁,不系我为舟。” 你像鸿雁振翅长鸣,声名显赫、志向高远;我却像无缆孤舟,自在浮游、毫无牵绊。大雁比喻坚守、偏舟代指漂泊,这两句没有对命运的怨怼,只有兄弟间的惺惺相惜,这份理解比寻常思念更显厚重。
结尾抒发作者的高尚情怀,世人忙忙碌碌、纠缠不休,真该怜惜他们皆为俗务所困,不得自由。诗人见过朝堂上的纷争、市井里的喧嚣,深知“扰扰胶胶”是世人的共同境遇,也感悟到凡夫俗子逐物而迷心,从而发自内心地表达出一种悲悯,也让后人产生古今皆然的共鸣。
和念一弟
冈陵盘泊土湖深,蛟蜃伏藏山鸟吟。
大雪埋云冬寂寞,乔松夹竹昼阴森。
百年身逐无涯智,万斛愁中方寸心。
昨日汝诗催泪落,暴添溪水两三寻。
北宋文人贬谪时常以深湖、伏蜃暗喻世道险恶,如寇准笔下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就是通过描写荒远之景,表达身不由己的怅惘。彭汝砺一生辗转多地,贬谪途中经常路过荒僻之地,诗人借景抒情,暗合其仕途浮沉的压抑心境。
开篇描述贬谪途中的景象,山陵蜿蜒盘桓,湖泽深不见底,蛟龙蜃怪潜藏在幽暗的水底,唯有山间飞鸟,不时发出清越的啼鸣。作者借用山鸟的轻吟,为沉郁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机,恰似困境里的一束微光。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渲染悲凉的气氛。漫天大雪遮蔽了云层,天地间充满了寂寥;青松与劲竹相间而生,即便在白昼也透着几分清幽和肃穆。竹松的清劲与冬日的寂寥相映衬,渲染了兄弟分离后的孤独,也委婉地抒写出逆境中的超然风骨。
联的语气更显沉重,人生百年,我却执着地追逐无尽的知识;万千愁绪积压心头,缠绕着方寸之心。彭汝砺出身儒学世家,初入仕途便怀揣济世抱负,后来却因党争纷扰,奔波从未停歇。“万斛”二字,表达出兄弟分隔的牵挂、仕途漂泊的困顿。
结尾最为精彩,昨日读到你的来信,滚烫的泪水忍不住滚落,竟让山间溪水骤然增添了两三寻的深度。兄弟相隔千里,书信是唯一的慰藉,弟弟的诗句恰好触中了哥哥心中最柔软的角落。作者采用夸张手法,让积压的愁绪与刻骨的思念,在亲人文字前彻底释放,正可谓见字如面,泪湿衣衫。
状元才子极其感人的两首诗,第一首托物起兴,第二首巧用修辞。读完全诗,也令人有所感悟。风卷尘途各有向,心随云影自浮沉。不必询问前路宽窄、归期远近,凡所经历皆为序章,自在与牵绊,本就是人间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