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还活在龙海 /郑亚水

发布时间:2025-10-28 20:25  浏览量:1

‘海子' 还活在龙海

文/郑亚水

北京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周国平先生的文章,对我影響很大,他說'写作从来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是为了安顿自己。'如果,不能安顿自己,我亦可能是另外一个'海子',虽然很有才华,但是25岁时,却去山海关卧铁轨自杀…我反对自杀,尤其是父精母血的缘起…肉体是父母给的,精神是菩薩给的…自己杀的,不是一般的自已,是父母含辛茹苦培養的安庆高考状元、北大法律系学生,一毕業就在中央机关工作的骄子…我只有栖棲默默,发现'理想国'海子,被现实,太现实了的东西,抛弃了…去西藏时,他那心中的'维纳斯'姐姐,突然变脸了…诗,是云里雾里的虚无,亦是风尘仆仆的飘渺…没有男性吸引力的外表,矮小的身躯,加上忧傷感十足的脸庞。跪鍵盤可以写出感人肺腑的朦朧诗,跪在心中的维纳诗脚下,仰望上靣未赏一滴,心动的泪水…只有拒绝的口沫!

可是,那一首去西藏途中的诗段,还留著,留在我的心裡: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海子《日记》,1988年7月

今夜,我不关心别的,也是只想你。除了我,龙海的二位才子,胡智勤除了想生病时一一首届感动厦门十大人物的志远兄,同时也在想着'海子',其文如下:

读志远的诗有感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人。有人说,生命短暂,及时行乐。有人说,不思进取,行尸走肉。究竟如何是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了志远兄的诗作——《不要诗。也不要远方》,感悟一种人生,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与生命相比,任何东西都是微不足道的,即使是“诗与远方”。生命如皮,而财富、名誉、亲情、爱情等等东西,则是附在皮上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辈子奋斗不息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志远兄,在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后,幡然醒悟,“只想活着,不要诗与远方”。

志远兄出生在古月港之地,骨子里充满着顽强刚毅的海商精神,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走出来,历尽坎坷挫折,成为了一位旅居厦门的企业家、作家、影视家,在厦漳泉一带声名显赫!大前年他67岁退休,然而身退心不退,他血脉里奋斗的基因,驱使他每天仍然笔耕不辍,在繁忙的阅读与写作中度过每一天,身体严重透支,直到去年有一天疾病突然来临,他“在地狱之口徘徊”,他才醒悟过来,从此“谢客闭门”,“再也不提黑格尔和海明威”,“再也不做/三更半夜写流芳千古的梦”,专注于无意义的生活琐事:切菜、洗衣、做饭、拖地板、喂小金鱼,并且“想回老家”,跟他大哥一块种菜、犁田、喂猪,“做一个平凡的人”。平凡人的平凡事,此时胜于“诗与远方”。能心平气和、其乐融融地做平凡事,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诗歌语言朴素,十分口语化,无阅读障碍。诗歌节奏韵律极美,富有音乐感,读起来十分享受。而在思想意境上,我想到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其实,我的老同事、龙海的才子陈国耀贤弟,不是生病,或许是不上米七的身高,还有与'海子'一样的憧憬,有个'姐姐'在王琪的歌声里…作文了,如下有这样写道…

诗人海子说:

以梦为马,莫负韶华

天山下,敕勒川

水草丰美

汗血宝马象一道红色闪电

奔跑

我没有优质的黑豆

我没有肥美的草地

我穿着笨笨的铠甲

我扛着重重的行囊

我的汗血宝马

终于累成那个在南山中

终日伐薪烧炭人的牛

终日在市南门外泥中歇

我们都是普通人

我的样子

就是缺钱的样子

日子就是以钱为马的日子

疫情之中或之后

多少人惊叹:没钱了

金钱可以救命

但理想不能

八十年代影响八十年代青春的几位朦朧派现代四大诗人——北岛、舒婷、顾城,还有'海子',生于石码的舒婷,写有《致橡树》流传至今。而'海子'虽然与顾城一样,不幸被风吹走了,但他的娑婆叶子,还在龙海才子的心里…也在不是才子的我心中!

'海子',还活在龙海…如镇海卫的灯塔,在东南海交界的旗尾山上幡然,我为他献上了洁白哈达…

因為刚出了一本《日出紫云》新书,有位女粉絲,仿真'海子'的诗,写给了我…虽然,哥已經不是当年的哥,不可能行动,只能感动,'海子'还在龙海,化成了一位'女生'模样,突然喊我'哥哥',受不了呀…

哥哥

今夜,此刻

我关了电脑,我不再去看手机

甚至,我不去读书

只是静静地一个人

给你写信

写一封永远发不出去的信

然后,等它自动入了我的日记

与之前的信件排起长长的队

哥哥

今夜,我在他乡异域

夜深人静

我想着我们共有过的青春

以及所有飞逝的光阴

在这苍茫的大地上

我依旧子然独身

遥远的天边,除了遥远、空旷和苍茫

真的一无所有

饥饿时,我甚至握不住一粒稻谷

这是唯一的期盼

这是最后的等待

也是唯一的抒情和诗篇

只让无边的思绪

在无眠的夜晚任意驰骋

驰骋在辽阔广袤的草

飞翔在蓝天白云下的天际

然而,哥哥

为何落脚点依然是你

缘于曾经的再也不会有的心动

还是那一眼永久的约定

是的,哥哥,

今夜我不操心世间万事万物

我只是想着给你写信

继续写一封封想你,却永远寄不出去的信

信里写满了我们曾经的痴狂和荒唐的过往

除此,我真的一贫如洗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学与艺术联谊会副会长。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

作品《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2024年卷);《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梦里百花 正盛开》荣获2024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本书《日出紫云》,历时15年,从1033篇在线网絡文学中,精选500余篇上线《北京头条》+《今日头条》联袂展播,再从中筛選200余篇,结集40万字散文专著,作为20万字《月泊龙江》(海峡出版社)姐妹册,谢謝亲的您,一路鼓勵、点赞、补台、转发、并参与本书编审校对出版发行过程!谨以此文表达知恩谢意!本书精品有国家级征文'二等奖'以上22篇、每篇全国读者超过5万人次。欢迎惠购收藏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