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时节·十二花令|桂花:蟾宫折桂 香满人间

发布时间:2025-11-07 03:45  浏览量:1

农历八月中秋时节,桂花盛放。其花形娇小玲珑,状如金粟,香气清远,尤其雨后,金蕊铺地,更添金秋意趣,成为一道动人的景致。

桂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长达2500余年。自汉朝至魏晋南北朝,桂花渐受僧道青睐,常植于寺观庙宇之中,点缀园林景致。唐代以后,桂花进一步走入私家园林,官宦富户与文人雅士竞相引种,蔚然成风。

随着桂花的广泛种植,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也日渐丰富。其中以“吴刚伐桂”和“桂子月中落”流传最广。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称吴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事实上,“月中桂树”的传说早在汉代之前便已流传。四川新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已见月中桂树之形象。千百年来,人们每见桂花,便自然联想到月亮,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桂花题材亦常与明月、嫦娥、玉兔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南宋画家刘松年的《嫦娥月宫图》绘嫦娥于月宫逗引玉兔的场景,画面中桂影婆娑,云气缭绕,嫦娥衣袂翩然,姿态娴雅,将神话传说中清冷幽邃的月宫,转化为一个充满诗情与生趣的仙境。全幅既体现了院体画的严谨工致,又融入了文人画的幽远意趣,堪称南宋人物画中的佳作。

元代画家王渊的《写生图》绘一对鸳鸯相依于桂影之中,秋月朦胧,清辉洒落。全图不施丹青,纯以墨色浓淡表现物象之形神,桂叶扶疏,鸳鸯情态安详,意境幽远静谧。元代画家钱选在其《花篮图册》中绘有一帧桂花图,画面以竹制花篮为器,双线提梁,篮中盛放两罐桂花,花色一黄一红,明艳动人。篮上斜逸一枝桂花,更添生意。全图采用工笔双钩之法,造型精准,笔力沉实,线条细劲而质朴,设色沉稳中见华美,整体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映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梁结构简约利落,与繁密花叶形成疏密对比,构图精巧,意境古雅。此作不仅展现出钱选深厚的绘画功力,亦与元初花鸟画渐趋简逸的时代风格紧密相连,堪称这一时期文人意趣与写实技巧融合的代表之作。

【元】王渊 《写生图》  纸本水墨 88.3cm×45.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桂花自古便被读书人视为科举及第的吉兆。《晋书·郤诜传》记载: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任左丞相,晋武帝命其自评,郤诜答曰“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后人遂以“桂林一枝”誉称科举中的卓越之辈。

古代乡试、会试多在农历八月举行,正值桂花盛放,因而世人将登科比作“折桂”。再融入“月中桂树”之传说,“月中折桂”“蟾宫折桂”便成为中第的雅称。宋代僧人仲殊在《金菊对芙蓉》中吟咏:“许多才子争攀折,嫦娥道三种清香:状元红是,黄为榜眼,白探花郎”,巧妙地将丹桂之红、金桂之黄、银桂之白,对应殿试三甲——状元、榜眼、探花,意趣盎然。

宋代,每逢科举考试,一些举子的亲友往往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作“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吉兆。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记载了制作“广寒糕”的方法。正因如此,古人喜在书院、文庙、贡院等地栽植桂树,既寓“双桂当庭”,亦寄“两桂流芳”之愿,以喻文运昌隆、科第绵延。

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虽然没有考科举走仕途的意愿,但桂花却是他极为喜爱的题材。作为众人口中的“神仙中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游于丹青是沈周的日常。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桂花书屋图》,可能是沈周为文徵明的岳父吴愈所作。图中位于山林中的书屋旁栽满了秋桂、梧桐,书屋内所藏甚丰,堆满书籍的书桌旁坐着一老者,桌上摆着屋主人喜爱的图画、书籍、酒壶。庭院里,桂花的香气馥郁迷人,外面的炉子上也正热着桂花酒,仆人正捧着装满桂花点心的食盒走来,这恰如乾隆帝所题:“幽人结屋桂花阴,叶叶绿琼穗穗金。彼自悠然无世念,小山动我白驹心。”文徵明作为沈周的学生,他的画作《丛桂斋图》与老师沈周类似,也描绘了一个掩映在桂花中的书房,树荫之下,主人正在眺望湖光山色,好不惬意。

沈周笔下的桂花还被学子们争相拜求。明弘治二年(1489),一位将赴应天府(今南京)参加乡试的考生陈师尹找沈周求画,沈周以墨笔描绘了一株桂枝相赠,并在画轴上部写下蕴含美好祝愿的诗句:“江东八月有秋风,举子攀花望月中。此是词林旧根底,一枝新发状元红。”后来,明代画家姚绶看到陈师尹送来的这件《折桂图》后,也对这位考生大加鼓励:“期师尹步蟾高攀,在此一举!”明弘治十四年(1501)秋,书画家刘珏的曾孙刘布中举后,已经75岁的沈周也为其绘制了一幅桂枝图相赠。除了表达祝贺,还有对其进一步“折桂”的希冀与祝愿。幸运的是,第二年,刘布不负众望,获中同进士。

沈周笔下的桂枝是其对后生晚辈登科进仕、求取功名的鼓励与祝福,但在唐寅笔下,桂枝却充满了苦涩的意味。《嫦娥执桂图》中,唐寅绘一嫦娥手持挂花,并自跋“自是嫦娥爱才子,桂花折与最高枝”。他的确有自得的资本,唐寅年少成名,16岁时便考中秀才,更是苏州府学当年的第一名案首。29岁参加乡试时,又一举夺得南直隶第一的解元称号。但在随后的殿试中,他却因“科场舞弊案”被剥夺举人身份,并终身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在唐寅心中,最为珍视、引以为傲的无疑是南京解元这一称号,这从《嫦娥执桂图》中唐寅的自跋可知,而《嫦娥奔月图》中,虽然桂花香郁,但嫦娥却神情落寞,这暗喻唐寅摘得桂冠后,横遭贬斥不得志之意。

【明】唐寅 《嫦娥执桂图》  纸本设色 135.3cm×58.4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桂花也象征富贵,且“桂”与“贵”谐音,中国画中常将将桂花与芙蓉、牡丹、海棠、玉兰等其他花卉相配,寓意“玉堂富贵”。清代画家马荃的《白头荣贵图》绘两只白头翁立于桂花枝头,桂树树下一枝芙蓉正开得灿烂,以此表达荣华富贵之意。清代画家关槐的《紫薇金桂图》以紫薇与金桂入画,寓意荣华富贵、祥瑞安康。图中紫薇花姿柔美,金桂枝叶扶疏,桂花叶片以墨色渲染,层次分明,尽显文雅清正之气。清代沈铨《桂鹤图》为经典祝寿题材,绘桂树、白鹤、湖石与鲜花,寓指鹤寿延年。画面构图饱满,物态生动,笔墨工细,气氛祥瑞欢愉,充分体现了沈铨精湛的写生功力与吉庆的绘画主题。

【清】沈铨 《桂鹤图》  绢本设色 177cm×90.3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桂花,它既是神话传说的载体,也是科举功名的象征,更是文人画家笔下寄托情怀的常见主题。无论是书院庭前的“双桂流芳”,还是画中的“玉堂富贵”,桂花都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创造。■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6年出版43期。邮发代号:1-171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5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