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题】王 立 陈立婷 ▏林辰先生年谱
发布时间:2025-11-13 11:22 浏览量:1
内容摘要:
出版家、明清小说研究专家林辰先生曾历任多家出版社编审,虽经尽坎坷困苦,而学术热情与编辑出版的干劲持续不衰。
先生五十岁复职,既主持编辑整理出版大量明清小说,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和创作,
同时举办多次明清小说研究会议,扶植中青年研究者、团结国内外同行,成为公认的北方著名出版家和明清小说研究家,为我国明清小说整理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辽宁的文化建设事业贡献卓著。
林辰,原名段德成。历任东北新华书店、东北人民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编审,《中国图书评论》特约编审、东北师大客座教授等,
既主持丛书出版,撰写发表大量相关研究论文,同时主持举办四次全国(国际)明清小说研讨会,为辽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此年谱生平部分,主要依据林辰个人著述的序跋、后记,以及周围学人、媒体报道、述评等渠道进行整理,因掌握资料有限,这里只能记述其生平大略,尚未详备;
年谱涉及的文章与编著,均按底稿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排列,如有错漏,望师友同道赐正。
毛边本《林辰纪念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
一九二八年一岁
八月,生于辽宁省安东市(今丹东市)东港县长安乡(镇)黄岗村;家族前辈于晚清时期(约一八五〇年)由山东登州府渡过渤海海峡,迁徙到鸭绿江人海口附近的黄海北岸(现为东沟县长安乡境内);
至祖父段永庆一辈,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产;到父亲段振雄一辈,因国事动荡,家族产业急速溃失。
一九三六年八岁
入前阳脉起山小学读书。
一九三七年九岁
“九·一八”事变后,家族资产几近败尽;
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农。
一九三九年十一岁
入私塾,受先秦史传文学中历史故事影响较大。
一九四四年十六岁
考入安东师道就读。
一九四五年十七岁
本年光复,国高毕业,在安东市参加八路军,被分配至新华书店工作。后被分配至新华书店工作。
一九四六年十八岁
在军中从事文化工作,后随军做战地记者转战朝鲜、从吉林的临江地区转赴通化、长春、哈尔滨,后又随军到沈阳,接管刚刚解放的沈阳文化方面的工作;
配合新中国恢复国民生产、抗美援朝及各项政治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政治类读物。九月,在辽东新闻学校学习新闻业务。
一九四七到一九四八年十九至二十岁
先后任通化东北书店、梅河口东北书店、四平新华书店营业员。
一九四九年二十一岁
秋,调任沈阳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编审部编辑,从事图书编辑工作。
林辰的妻子马瑞霞女士,本黑龙江双城县人,参加工作后改名马涤。
马涤之父马殿凯先生是当地绅士,年轻时毕业于保定讲武堂,曾任奉军张学良部骑兵团团长,参加过著名的“中东路战争”,战后辞官回乡赋闲。马涤为家中独女,却接受先进文化和革命思想的熏陶,离开了家庭。
因有美术功底应聘到东北新华书店做美工,后与林辰相识相恋。
一九五〇年二十二岁
冬,创作话剧《亲人》。
一九五一年二十三岁
春,负责《时事小丛书》的编辑工作。
一九五七年二十九岁
被划为右派,下放农村。
一九五八年三十岁
被押赴辉山修水库,投入劳动;本年三月十一日至一九六四年九月十一日,被关押在大北监狱。
一九六四年三十六岁
九月,回到家乡黄岗村接受劳改。
一九六九年四十一岁
全家被下放老家丹东市东港县长安乡黄岗村监管劳改。
一九七六年四十八岁
第一次试写小说,作《神龙风云》初稿。
一九七八年五十岁
冬,创作诗歌《茅屋风雪夜》,自此开始写诗;后积存约百首,选出二十首,结集成册,名之为《涂鸦集》。
一九七九年五十一岁
三月,获平反,重返辽宁人民出版社总编室任编辑。著名书法家于植元教授送去因感叹其经历而题写的横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后又请其写朱淑真的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提倡“杂家”说,在《编辑与出版》发表多篇相关论文;依照《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删修初稿中虚构的故事,完成《唐宫内史》;
秋后,对大连市图书馆存藏的明清小说,进行专题重点调查,明确其“填补从《金瓶梅》到《红楼梦》之间小说资料的空白”的重要意义,制定《明末清初小说选刊》出版计划。
《明末清初小说选刊》第二期
一九八〇年五十二岁
从事编务工作,但主要精力已在主持《明末清初小说选刊》的编辑工作上;提出重评才子佳人小说的学术思想,并致力于古代小说研究与当代小说创作接轨;
十月,制订出编辑《明末清初小说选刊》的规划,写出报告送交春风文芝出版社、辽宁省出版局、国家出版署、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最终获得批复。
一九八一年五十三岁
春,参加东北三省古典文学学会成立大会,作《从到》的学术报告,并全面介绍“选刊”相关情况,成为“选刊”问世的先声,但因感触编辑在此次会议上所受“待遇”,成为其抛弃“编辑是杂家”说的先导;
六月,于大连作《世无匹》校后记,附1983年二月由其校点出版的《世无匹》之后; 作《是部好书》载《读书》第八期;
《为辩》,刊于锦州师院《语文教学与研究》同年第3期。
一九八二年五十四岁
《一套填补空白的丛书——介绍》刊《世界图书(A辑)》第一期(署名司马师);《公式化和才子佳人》刊《大连师专学报》第一期;
五月二十六日作《论明末清初小说的历史地位》刊《社会科学辑刊》第五期;《玉娇梨的版本与作者》刊《世界图书》第六期;《一部反映杨么起义的小说—》刊《世界图书A辑》第九期(署名司马师);
对《平山冷燕》《铁花仙史》等著作时间的考证,纠正了鲁迅认为其为“明之人情小说”的失误;澄清了郑振铎、谭正璧和孙楷第关于《醒风流》或作于明或作于嘉庆之争,受到孙楷第的赞赏;
论证了郑振铎把《玉支玑》《吴江雪》定为明人作品之误……《明末清初小说选刊》出版后,被当时权威的《中国文学史》归入“精神污染”之列。
林辰先生为之奔走,得到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李一氓的肯定和中宣部出版局、国家出版局的支持。
七月十五日,《明末清初小说选刊》被纳入即将申请国务院批准的《一九八二——一九九〇年古籍整理出版计划》,成为地方出版社第一个被纳人国家规划的丛书;提出“编辑学者化”的理念,后成为新闻出版界的指导方针。
一九八三年五十五岁
元旦,作《释疑与存议——关于的一些问题》,附九月版《女才子书》后;作《中国小说理论的雏形》刊《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同年四月二十六日;
五月五日至十日,林辰先生在大连市主持召开第一届明清小说研讨会,后于会上散发《烟粉新诂》初稿;五月,《明清小说序跋选》编辑出版;
撰“最明白者乃小说之正宗”、“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有补于世,无害于时”等介绍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理论的论文,后写成《为通俗文学正名》;
七月二十日,完成《烟粉新诂》重写稿,系统论述研究才子佳人小说;八月,作《烟水散人及其小说质疑》,附杨力生《关于烟水散人、天花藏主人及其他——明清小说作家资料辑录(之一)》后;
《关于》刊《光明日报》九月二十日;《立足创新 搞出特色——编辑的体会》刊《出版工作》(现更名为《中国出版》)第十期;
《拙中藏巧的艺术(介绍《飞花咏》和《世无匹》)》刊《世界图书》第十二期(署名司马师);
十二月十八日,完成《关于》二稿;出版一批明清小说后,着手建立了一个由书店营业员、图书馆管理员、大学和科研所的教学与研究人员三类社外人士组成的信息网,以获取信息。
一九八四年五十六岁
春,开始酝酿《三稗》丛书,开了三次座谈会,分别找二十多位学者交谈,同时又组织个别作者先试写一部《公案小说史》,以探讨分类小说史撰著中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左腿烫伤,借机系统浏览了中国的编辑史资料。
为辽宁美术出版社的《业务学习》撰稿,作《编辑出版史述事》一文(同年第三期和第四期《出版工作》改名《古代编辑工作的启示》转载了上篇)。
三月,参加在武昌举行的“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学术讨论会,撰《稗论缀遗——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述录》,该文为《稗珍探艺——古代小说技巧丛书》作了理论上的探索。
在《光明日报》刊出纵横研究中国小说史公开征稿广告,向全国征稿,掀起多角度、纵横研究中国小说史的热潮,开创了出版社主动作用于学术活动的先例——在古籍整理、编辑出版、学术研究三位一体化方面作了一系列工作。
五月,《明清小说论丛》创刊;《烟粉新诂》重写稿,刊于《明清小说论丛》第一辑。六月十日,在大连黑石礁宾馆主持召开第二届明清小说研讨会。
七月,撰文《新领域在开拓中——才子佳人小说研究情况概述》(《才子佳人小说述林》,署名司马师);秋天,开始执行《三稗》丛书的组稿工作。
一九八五年五十七岁
元旦,作《从看天花藏主人》附九月版《两交婚》后;《第一部写杨么起义的小说——罕见孤本》刊《明清小说研究》第二期;《清初小说论略》刊《社会科学辑刊》第二期;
在辽宁第五届红学会上作《中国小说史上的红楼梦》的讲话;后作《红楼续书之我见》刊《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同年二月二十六日,阐明出版《红楼续书选》的编辑意图,开拓了“续书现象”研究的新领域;五月,《明清小说论丛》第二辑(《才子佳人小说述林》)出版;
八月,《明清小说论丛》第三辑出版;秋,到普陀山参加全国《西游记》学术研讨会,会上宣布出版观音菩萨小说的意图,公开调查版本与存藏,后得到日本内阁文库的珍藏,以观音小说为主体的选题诞生,并将其纳入明清小说的统一选题规划中;
十月六日至十日,在沈阳主持召开第三次明清小说座谈会;制定《红楼续书选》计划,开始编印《红楼续书选》丛书;注意到类似仙佛传似的小说,作为系列小说推出七种;
编辑出版傅憎享的《红楼梦艺术技巧论》一书;“主体编辑学”思想基本形成,提出“编辑学者化”的思路。
一九八六年五十八岁
春节,作《神龙风云》后记,交代取此书名的原因、写作内容与缘由;
六月,《明清小说论丛》第四辑出版;
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于沈阳主持第四届明清小说座谈会,就中国古代小说民族传统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并邀法国远东研究院陈庆浩教授作关于域外汉文小说的报告与规划;
丙寅(一九八六年)初夏,作诗《和端木蕻良(调寄浣溪沙)》;
针对其“编辑学者化”思路,中宣部出版局派专人,邀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记者进行采访;作《从编辑实践到理论的思考》的文章,刊《出版工作》第八至十一期(后收入许华应主编《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出版科学研究年会论文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8-204页);
《四年来的编辑出版工作》刊《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一百五十一期;九月,校点出版《吴江雪》(署名司马师校点),作《和才子佳人小说》;
推出佛道系列小说;公开宣称并树立“建设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理论体系”。
一九八七年五十九岁
作《录闻随想寄语》刊《出版工作》第一期;推出《明人编刊小说总集》丛书;
该丛书的出版,使“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明清小说,由《明人编刊小说总集》《明末清初小说选刊》《红楼续书选》三者构成了下一年小说的‘资料库’——资料库、研讨会、学术刊三者互相辉映,使辽宁被学术界视为‘明清小说研究中心’。”
自本年始,在继续加强、加深对古代人情小说的出版和研究基础上,计划系统出版一批古代神怪小说,以期掀起一个研究古代神怪小说的新潮;
七月四日,作《明末清初小说述录·自叙》;
九月,《明清小说论丛》第五辑出版;
十一月,编辑出版由韩锡铎、王清原编纂的《小说书坊录》,后为之作序;新闻出版系统首次评聘职称被评聘为编审。
一九八八年六十岁
元旦之日,作诗《编书自述——为出满60种而作》(后收入项冶、姚莹编选《辽宁文学10年丛书1979-1989辽海吟唱集诗词卷》,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出版改革应在总体设计指导下进行》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二期;《关于作者的一点资料》刊《群言》第三期;三月,《明末清初小说述录》出版;
同月,为影射《红都女皇》而作的小说《神龙风云》,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后修改为《梦恨春秋》);六月六日至十日,明清小说座谈会在沈阳举行第五次会议,林辰作了“关于艳情小说和小说中的性描写”的专题报告,日本学者作为学术消息将其报道;
八月八日离休,被辽宁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作《假如在五百年后—读随想》,载十一月二十九日《光明日报》;
十二月校点出版《幻中真》(署名司马师校点);随辽宁诗词学会诗友旧地重游,作诗《端午游辉山水库》。
一九八九年六十一岁
受聘担任辽沈书社、巴蜀书社、齐鲁书社、吉林文史出版社特约编审,编选整理《中国神怪小说大系》;三月三十日,于上海作《序》,提出神怪小说的四种类型:神怪史话类、神怪世情类、神怪寓意类、神怪仙佛类;
《作两种版本考评》刊《文学遗产》第三期;作《的归来与传布》刊《群言》第七期;校点《中国神怪小说大系·神佛卷·1 佛祖菩萨罗汉传》(署名司马师校点)
《中国神怪小说大系》书脊
一九九〇年六十二岁
二月一日至五日,林辰与明清小说研究中心其他几位成员,参加在南京召开的海峡两岸明清小说金陵研讨会,提交题为《小说的混类现象与小说的发展轨迹》的论文,后刊于《出版工作》同年第十期;
还介绍了春风文艺出版社近年来整理出版七十余种明清小说、研究专著和召开五次明清小说学术研讨会情况,以及正在着手的“中国神怪小说大系”的编选和出版情况。
三月六日作《序》,首次提出“荒诞派小说”一词;后修改为《中国荒诞小说及其特征》,刊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年第四期;
《书评的社会性及其现代意识》刊《中国图书评论》同年第三期;《说说我的编辑思想》刊《出版工作》同年第三期;《小说的混类现象和小说发展的轨迹》刊《社会科学辑刊》同年第四期;
《校点说明》刊《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同年第二百二十期。
一九九一年六十三岁
《开拓汉文化整体研究的视野——评域外汉文小说的出版》,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一期;十月一日,被国务院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颁发证书;同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聘为文史研究馆馆员;
本年,主编《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时,提出中国小说史上的神怪与历史混类现象,完善了“三种现象”说——续书现象、混类现象、移植现象。
至此,林辰在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自成体系的“三大主流说”和“三种现象说”成立。
一九九二年六十四岁
《编刊之功,永注史册——有感于的编辑出版》刊《中国图书评论》同年第四期;《寄望于中青年编辑——也算是谈使命》刊《编辑之友》同年第六期;
六月十二日,应邀参加辽宁省红学会在辽宁大学举行的“纪念程甲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并作即席讲话,指出高鹗编辑刊行《红楼梦》的功绩,批判了“红学”以残本及脂砚斋的片言只语否定完整的全本《红楼梦》的失误,认为应当正确对待脂本和脂批;
九月二十三日作《震撼红学的新说——脂砚斋、脂批作伪揭秘》,刊《社会科学辑刊》同年第五期;十月二十三日作《笑笑生就是笑笑生——闲话的作者》;
与章培恒一同担任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的重点规划项目《古代小说评介丛书》(九辑八十册,辽宁教育出版社)顾问,且有多部著作:
《中国小说的发展源流》、《神怪小说史话》、《古代小说与诗词》(林辰、钟离叔合著)、《梦幻系列小说》(林辰、徐行合著)、《天花藏主人及其小说》(林辰、段句章合著);九卷、六十三万余字的《中国神怪小说大系》出版。
一九九三年六十五岁
《且说禁书大观》刊《中国图书评》同年第一期;《遗失三百多年的珍品——话本体小说》刊《中国图书评论》同年第二期(署名司马师);
所著《梦幻系列小说》获“中国图书奖”;五月,作《整理与研究同步——第六、七届中国图书奖参评古籍图书述略》;
秋天,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在福建召开中国小说史研究学术会议,提出编写一套包括通史、断代史、题材史、体裁史的纵横交又研完中国古代小说史的计划。
林辰先生负责编写《中国神怪小说史》。《喜看的出版:兼谈编辑学者化》刊《中国图书评论》同年第二期;《甲戌出自嘉庆十九年》刊《社会科学辑刊》同年第二期;
《亦喜亦忧话稗论一一出版志》刊《明清小说研究》同年第四期。
一九九四年六十六岁
元旦之日,作《理想·事业·追求》后记。《弱水三千,我取一瓢——读》刊《中国图书评论》同年第一期;
《尽在努力中——贺的出版》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二期(署名司马师);
《理想·事业·追求——我的编辑生涯三部曲》刊《编辑之友》同年第六期;八月八日,作《序》;其业绩被收入坝特伯雷国际自传中心编纂的《世界名人录》。
一九九五年六十七岁
《和“翘传现象”——读董文成的》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一期;《重唤起一代词仙——读》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二期;
《摭芳聚粹——从一部文集说起》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三期;《旧书不妨重读——关于神话的反思》刊《中国图书评论》第四期;《编书·读书·研究——由编校想起的》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五期;
《懿范犹存——读》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七期;七月,《梦恨春秋》由沈阳出版社出版;《不是巫书——读想起的》刊《中国图书评论》第八期;
九月,被聘为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编辑学专业客座教授;十一月八日,为高生源诗集《珍珠草》作序《诗贵真情——序》;
《小说究竟起于何时——综谈小说史著中关于小说诞生的论述》刊《中国图书评论》第十二期。
一九九六年(丙子年) 六十八岁
元旦,为陈益源《从到》作序;《柏夭和西王母—重读有感》刊《中国图书评论》同年第一期;六月一日,作《稗海新航》序,载七月版《稗海新航》;七月二十三至二十六日,“大连国际明清小说学术研讨会”在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召开。
林辰先生(任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秘书长、编审)主持会议,并在开幕会上发言;会后作《放谈古代明清小说研究之得失——评》,确定会议主旨是“稗海新航”,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九期。
七月三十日,于大连滨海大厦作《神魔与神怪辨析——小说通史的类称问题》一文(后收于《书伴人生》);八月,参与校点《仙佛全传演义》,并作《仙佛全传演义》序;
《关于话本小说发展的轨迹——答台湾和法国学友》刊《中国图书评论》第十一期;《书伴人生路漫漫——读书是自学者的大学》刊《中国图书评论》第十二期;
《从参评书看古籍整理与出版》刊《中国图书评论》第十二期(署名司马师)。
一九九七年(丁丑年)六十九岁
春节,于滴水斋作《书伴人生·自叙》。一月,主编《才子佳人小说集成》(5卷)由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除了汗水,还有泪──写在中国图书奖颁奖大会上》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一期;
《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访全国高校古委会》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二期;《唱着:──评》刊《中国图书评论》第六期;
《高科技通俗化的范例──评》刊《中国图书评论》第十期;
《集中国书法精品大成的巨制──评》刊《中国图书评论》第十一期。
一九九八年七十岁(古稀诞辰)
春天,撰《中国古代小说概论》,后受田卓先生邀请写一部电视连续剧;四月九日到五月二十五日,完成三十九集电视连续剧文字稿;
五月,《书伴人生》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八月八日,完成《古代小说概论》初稿,并请苗壮教授提出意见进行修改;作《三读》刊《中国图书评论》第八期;完成《神怪小说史》初稿,并作后记。
一九九九年七十一岁
元旦日,完成《古代小说概论》二稿;一月,专著《天花藏主人》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月,原稿目录修改,附于《神怪小说史》后记;作《赘语》连续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一至八期。
《天花藏主人的小说创作》 林辰 著 辽海出版社出版
二〇〇〇年七十二岁
受邀到《中国图书评论》杂志和线装书局任特邀编审,以线装形式编印《日本皇宫藏内厅藏宋元版影印丛书》;
自本年至二〇〇四年,《日本宫内厅藏宋元本影印丛书》《省市图书馆古籍善本集成》《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宋元版珍本影印丛刊》,相继出版。至本年,共编书一百五十余种,约两千多万字。
二〇〇一年七十三岁
《由借鉴到创新——初识韩国汉文小说》刊《中国典籍与文化》同年第一期;八月八日,将电视连续剧文字稿(一九八八年作)改为三十二回小说(初稿)(因电视未拍,遂改为小说);
《走出疑古时代——读》刊《中国图书评论》同年第十期。
二〇〇二年七十四岁
《宋代的版权史料》刊《中国图书评论》同年第九期。
二〇〇三年七十五岁
正月,作《寻觅观音——观音是男还是女》附《观世音新传》后;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五日非典猖獗时,《观世音新传》完成定稿;《不荒》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三期;
《读三得》刊刊《中国图书评论》第五期(署名司马师);《编刊之功不赎篡滥之过编——序》刊《中国图书评论》第六期;
八月八日作《观世音新传》后记,交代写作与修改缘由。编《文言话本体小说》(线装,影印与校点合刊,两函,十一种,十二册),并作“编校说明”。
二〇〇四年七十六岁
一月,《观世音新传》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月七日,《中国图书评论》主编王大路病逝,林辰辞去特约编审及客座教授之类一切职务,准备闭门著书。
二〇〇五年七十七岁
《补司马迁之阙》刊《中国图书评论》第八期;九月,完成八十八万字的《开天辟地史》并出版;《林黛玉新传》付印。
二〇〇六年七十八岁
春节,修改一九九九年元旦完成二稿的《古代小说概论》。一月,《林黛玉新传》出版;
五月三十一日,完成《古代小说概论》三稿;于《文化学刊》创刊号发表《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从古代小说研究中的疑案说起》,涉及“关于论证《红楼梦》研究中以残本否定完整本的错误”、“胡适讹传《西游记》的作者”、“《山海经》不是巫书”等文章;
《把砍断的小说史链条接上——论明初小说》刊《文化学刊》第二期;十一月,作《序》,收入二〇〇七年辽海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小说精品从书》。
二〇〇七年七十九岁
《寻求小说文体自身的演化——兼谈唐传奇的诞生和“行卷”说》刊《文化学刊》第一期;《不是飞来峰——浅谈的继承与借鉴》刊《文化学刊》第二期;
《浅析越南汉文小说》刊《文化学刊》第三期;《初识韩国汉文小说》刊《文化学刊》第四期; 八月八日,作《序》,载辽海出版社2008年1月版简体字本。
二〇〇八年八十岁
情爱小说史完成大部分;五月十七日,《观世音新传》重印,写下收录于《观世音菩萨述略》下的三个议题,附于《观音菩萨传奇》一书之后;八月,《观音菩萨传奇》由现代出版社出版;
九月,受南开大学副校长、文学院长陈洪教授之邀前去南开大学讲学;十月,受邀参加在连云港召开的全国性的古代小说研讨会。
二〇一〇年八十二岁
六月十九日,杨爱群为《林辰文集》作序;七月,辽宁师大苗壮教授为《林辰文集》作序,准备汇集出版;
九月,林辰先生编著的《中国古代情爱小说史》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十一月,《林辰文集》正式出版,林辰先生将其馈赠给沈阳市图书馆;十一月二日,沈阳市图书馆为《林辰文集》颁发收藏证书。
二〇一一年八十三岁
九月,专著《天花藏主人的小说创作》由辽海出版社出版。
二〇一二年八十四岁
先生已身体不适。五月十五日,沈阳晚报刊登以《两代人三个姓,都为了出版事业,都有一颗“书”心》为题的专题报道,介绍其家族故事与学术贡献。
二〇一五年八十七岁
二月,逝世。
《林辰纪念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文章作者单位:大连大学
本文由作者授权刊发,原文刊于《辽东学院学报》,2016,第5期。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