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才子佳人都是假的?古代男人真相太扎心

发布时间:2025-11-01 04:45  浏览量:1

最近,诚品书店一场关于新书《文弱书生》的对谈火了,作者宋耕和邓安庆聊起了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中国古代的男人到底什么样。这本书的英文版快二十年前就出了,中文版却要等到明年,光是这份等待就让人充满好奇。们从小看到大的才子佳人故事,什么穷书生巧遇富家小姐,最终金榜题名抱得美人归,简直是古代版的“霸道总裁爱上我”。

可这本书直接给我们泼了盆冷水,说这些故事大多是落魄文人自我安慰的幻想。你想啊,宋代以后整个社会“重文轻武”,读书人地位高,到了元代科举又断了,一大堆读书人没了出路,只能在故事里YY一下,给自己找点心理平衡。这背后藏着多少辛酸和无奈,真是让人唏嘘。书里还抛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古人压根不只用“男女”这种简单的二分法看世界,他们脑子里装的是“阴阳”这个更宏大、更灵活的框架。

在这个体系里,很多事情的边界是模糊的,流动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古代同性社交看起来那么宽容,那些“高山流水”的知音情谊,“桃园结义”的兄弟情深,在“阴阳”的思维下,有其存在的空间,跟西方那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完全不是一个路数。说到反叛,书里直接把《红楼梦》的贾宝玉推了出来。他跟《西厢记》里那个一心只想考科举娶美女的张生完全不同。

贾宝玉简直就是对当时整个社会规矩的“说不”!他厌恶仕途经济,混迹在姐妹们的大观园里,这种对性别秩序的挑战,在那个年代简直是惊世骇俗。这话说得,简直太扎心了。看看我们现在,网上天天吵什么“阳刚之气”,什么“娘炮”,好像男人只有一种标准活法。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当下的焦虑。男性气质确实在变得多元,可那种保守的、单一的评判标准似乎又在卷土重来,让人感觉有点窒息。读完这本书,或许我们不会再轻易被某种标准绑架。看清来路,才能更好地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