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最早的茶祭
发布时间:2025-08-05 08:58 浏览量:1
西周时代朝廷祭祀时已经用到茶。《周礼·地官·掌荼》有: “掌荼,掌以时聚荼以共丧事。” 掌荼是官名,“掌荼,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以茶用于的祭奠,是在以茶待客之后出现,大致是三国魏晋以后才逐渐兴起的。唐代韩翃(“大历十才子”之一)《为田神玉谢茶表》中的“吴主礼贤,方闻置茗;晋臣爱客,才有分茶”,表明我国以茶待客、以茶相赠,最初是流行于三国魏晋时的江南地区。因此,民间以茶叶作为对逝者的祭品,不会早于这一时期。
用茶为祭的正式记载,则直到梁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才始见及。该书《武帝本纪》载永明十一年(493年)南朝齐武帝萧赜临终遗诏称: “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己;天下贵贱,成同此制。” 在此,南朝齐武帝诏告天下,灵前祭品只设茶等四样,无论贵贱,一概如此,这是现存茶叶作祭的最早记载。齐武帝萧颐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这里他遗嘱灵上唯设饼、茶一类为祭,是现存茶叶作祭的最早记载,但不是以茶为祭的开始。在丧事纪念中用茶作祭品,当最初创始于民间,萧颐则是把民间出现的这种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之中,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
把茶叶用作丧事的祭品,只是祭礼的一种。我国祭祀活动,还有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仙、祭佛等。先民在认知茶叶后以茶叶制品用于祭祀的时间,与用于丧事的时间相差不多。如晋王浮撰《神异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余姚有个叫虞洪的人,一天进山采茶,遇到一个道士,把虞洪引到瀑布山,说: “我是丹丘子(传说中的仙人),听说你善于煮饮,常常想能分到点尝尝。山里有大茶树,可以相帮采摘,希望他日有剩茶时,请留一点给我。”虞洪回家以后,“因立奠祀”,每次派家人进山,也都能得到大茶叶。
另,南朝宋刘敬叔《异苑》中也记有这样一则传说:炎县陈务妻,年轻时和两个儿子寡居。她好饮茶,院子里面有一座古坟,每次饮茶时,都要先在坟前浇点茶奠祭一下。两个儿子很讨厌,说古坟知道什么?白费心思,要把坟挖掉,母亲苦苦劝说才止住。一天夜里,得一梦,见一人说: “我埋在这里三百多年了,你两个儿子屡欲毁坟,蒙你保护,又赐我好茶,我虽已是地下朽骨,但不能忘记稍作酬报。” 天亮,在院子中发现有十万钱,看钱似在地下埋了很久,但穿的绳子是新的。母亲把这事告诉两个儿子后,二人很惭愧,自此祭祷更勤。透过这些故事,不难看出在两晋南北朝时,茶叶也开始广泛地用于各种祭祀活动了。
祭神祀鬼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礼仪活动,《左传》云: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当时一个国家的重大事务,就是祭神祀鬼和战争。
茶叶成为民间祭祀的供品的最早记载,是见于《全唐文》。《全唐文》卷三六○杜甫《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 “维唐广德元年岁次癸卯犯九月辛丑朔二十二日壬戌,京兆杜甫,敬以醴、酒、茶、藕、鲫之奠,奉祭故相国清河房公之灵。” 又《全唐文》卷三二一李华《祭亡友张五兄文》亦有设 “茶、乳、疏、果” 之奠。
本文来源:《茶之最》,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