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之路 | 笑中有泪,泪中含笑:与李世博共赴《垂虹别意·唐寅》
发布时间:2025-10-09 21:48 浏览量:1
李世博 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编导
李世博与唐伯虎
唐伯虎与你我
皆待一个新故事的开启
舞剧《垂虹别意·唐寅》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与苏州湾大剧院携手打造,自筹备以来便备受关注。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编导李世博担纲导演,自接下任务起,他便始终沉浸在与 “唐伯虎” 的深度对话中。
李世博
舞剧《垂虹别意·唐寅》舞美设计任思远 摄
“刚接触这个题材的时候,我就被他吸引了。我知道我喜欢他,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在问自己,他哪里打动我?”
初见时的“情不知所起”一直贯穿着李世博的整个创作。
“江南才子” “风流倜傥” “幽默疯癫”这些刻在大众脑海中的印象,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唐伯虎。随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他想在这些表象之下,挖掘一个更加复杂、更加真实的生命轨迹。
他是个“非典型文人”,李世博反复强调这个词。在他看来,唐伯虎的人生跌宕起伏,遇到的很多事情随便一件搁到现在都可能让我们崩溃。然而,他的诗篇却与他的窘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比如,当唐伯虎因“科考舞弊案”被永久剥夺科考资格、只能靠卖画为生时,却写下了“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诗句,李世博举例道,“我当时就在想,我要是从事上面说的任何一个行业,我都挺生气的。”笑容逐渐放大,“但我恰恰爱他这一点,我觉得他给了我很多力量,让我们在生活中不要那么严肃,不要只看到困苦的一面,还可以去寻找阳光、乐观的那一面。”
谈起唐伯虎的种种,李世博就像是在闲聊一位结交许久的好友,甚至用“打不死的小强”来调侃这位素未谋面的朋友——他是一个在红尘中努力活着、并努力活出美感的人。
为了舞剧《垂虹别意·唐寅》,他与主创团队多次到吴江实地走访。他导演的作品《赵氏孤儿》《华章》等口碑佳作曾几度在此上演。李世博亲切地称这里为“老熟人”。
就像垂虹桥,千年来,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相聚与别离。这个自古便是文人雅士的送别之地,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诗词、故事。
恰巧,唐伯虎的很多人生遭遇也和这座桥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李世博分享道,垂虹桥将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全剧的人文意象。
“垂虹桥是家的标志,我觉得也是才子们心灵的一个重要港湾”,他说得很感性,“我想观众可以通过这台剧,更立体地感受下这座矗立了近千年的垂虹桥,在唐伯虎这段时期都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那么,这部舞剧呈现的唐伯虎到底是怎样的呢?到今天,李世博已经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答案,但他不希望直接将单一的定义告诉观众,他希望观众可以亲自走进剧场,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舞剧和其他剧种最大的区别,是用身体、用画面,打造一个观众能够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空间,“他的诗书画,他的文采,他的精神世界,那些语言形容不出来的东西,我全部都用舞蹈和画面传达给观众。”
他相信观众会喜欢呈现出来的这部作品,并从中找到很多属于自己的人生影子。“我希望你们来了,能够跟我一起,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最后也能够收获一些对自己人生的感悟。”
距离舞剧《垂虹别意·唐寅》
全国首演还有不到30天
首轮巡演也将启程
让我们走进剧场
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