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钱氏风骨:明代钱可久父子行迹考略
发布时间:2025-10-09 19:19 浏览量:1
舞雩台在鲁城东去岁赵东山应达刘小航汉同予严君及舍弟可大尝有避暑之作今予复从严君游因次其韵
试将春色望中收,长日郊原事事幽。
云起直连山尽处,花开欲遍水东头。
时光又见飞玄鸟,机息谁能信白鸥?
一自点狂归詠后,舞雩贏得至今游。
上面这首诗,为诗人钱可久作于父亲钱元善任鲁王府左长史期间,约在鲁恭王(1551~1594)这段时间。从诗文上面那两行小字不难看出,之前一年,父亲钱元善和赵应达、刘汉还有钱可久的弟弟钱可大,曾去舞雩台避暑,留下过诗作。今年,钱可久陪同父亲再游舞雩台,并按照原诗韵和诗。
钱可久(1532—1577),武肃王钱镠二十四世孙,字思畏,号畏斋,隆庆年间诸生。其秉承家学,工诗文,尤以草书名世,四方得其片纸只字,咸争宝之。著有《四书要旨》《礼记折衷》传世。
钱可久性情率真,重才学而轻财帛。尝闻其东游江浙,慕名造访才子卓明卿(浙江钱塘人,万历间由太学生选授光禄寺署正,著有《卓光禄集》等)。然卓氏初闭门谢客,及后方知来者为钱可久,急出迎,并厚赠钱财。可久见了,笑曰:“吾慕君才学而来,岂为阿堵物乎?”言毕,拂袖而去,其风骨可见一斑。
家世渊源与“钱牌楼”
提及钱可久,必及安庆古城之“钱牌楼牌坊”。此坊乃钱可久祖父钱如京(官至户部尚书,俗称大司徒)于明嘉靖年间所建,名“古柱史坊”,亦称“大司徒坊”。
形制工艺:牌坊为四柱三门牌楼式,通体汉白玉,高4.45米,宽7米。
其雕刻极尽精工:中门东侧抱鼓石饰如意、漩涡纹;门头枋刻莲花纹;南北次门额枋前后分雕三组图案;下额枋为瑞兽花草卷云高浮雕,瑞兽腾跃,气势雄浑;额垫座饰菱形、三角几何纹,细腻娟秀;上额枋刻花草云纹,飘逸灵动。此坊堪称明代徽派建筑与雕刻艺术之瑰宝,现为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坊上镌有小字“明云南道监察御史钱鸾”。钱鸾乃钱如京之父,字应祥,明成化间岁贡,官至云南道监察御史,工诗善教,常以诗勉励如京勤学守节。钱如京建此坊,实为彰显父德,昭示孝道,亦为家族荣耀之象征。
父辈才学:钱可久之父钱元善(1514~?),字仁夫,号存庵,亦承家学,能诗善书,著有《有庵诗稿》。其诗作散见于清代《浮山志》《桐城县志》等文献。试观其作:
游浮山(二首)
披蓁穿鸟径,次第得奇观。
地僻尘心远,山浮水气寒。
石龙千载伏,玉滴几时干。
浩笑苍茫里,千峰月未栏。
宿白云岩
耽赏不归去,消宵留翠微。
洞虚云作幔,石老藓为衣。
僧定月华蒲,猿惊露叶稀。
神游太初上,人世且忘机。
诗中可见其超然物外、寄情山水之志趣与深厚诗才。
门庭显赫:王府长史。钱元善因父钱如京官居高位(户部尚书),得恩荫官至曾王府长史。此职非同小可:据《明史·职官志四》载,王府长史“掌王府之政讼,辅相规讽以匡王失,率府僚各供乃事,而总其庶务”。实为王府行政总管,兼有规谏亲王之责。凡王府请名、请封、请婚、请恩泽及陈谢、进献等一应文书表启,皆由长史代王奏达朝廷;若亲王有过失,朝廷亦首先问责长史。至清代,亲王府、郡王府仍置长史,秩正三品,总领府务。
- 上一篇:国史篇:就做宋朝最亮的仔
- 下一篇:《红楼梦》里的人生哲理,学会了就是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