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关注】闽清一中建校130周年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5-10-06 12:37  浏览量:1

《福州日报》2025年10月6日04版

《百年梅园育桃李 世纪学府谱华章

——闽清一中建校130周年发展纪实》

学生们参加运动会开幕式。(闽清一中供图)

闽清一中校门口。(闽清一中供图)

闽清一中双安图书馆。(闽清一中供图)

闽水之滨,梅邑故地,一座百年学府静卧于青山绿水间。10月6日,闽清一中迎来建校130周年。从1895年“培元斋”的发端,到如今跻身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这座跨越三个世纪的学堂,以“百年树人”的坚守,书写了“桃李满天下,英才耀九州”的辉煌篇章。

风雨兼程

一部砥砺前行的教育史诗

走进闽清一中校史馆,泛黄的档案记录着岁月的沧桑。1895年,有识之士在闽清六都湖头黄明旺厝之培元斋兴办“培元小学堂”,点燃了闽清近代教育的星星之火。1903年,培元小学堂更名为闽清县私立天儒高等小学,于1917年移址闽清县城,后在1923年开办初中,升格为闽清县私立天儒初级中学。战火纷飞的年代,学校几度迁址,又与毓真女中合并办学,但教书育人的火种始终未灭。

1951年4月,闽清县人民政府接管私立天儒初级中学后,该校再与毓真初级中学合并,改名为闽清县梅溪初级中学。同年秋天,又与闽清县中学(原文泉中学)合并后,改名福建省闽清中学,校址设在文泉,撤销高中部,只办初中。1953年复办高中,同时为方便城区附近学生入学,在县城西门外建分校,称闽清中学二部。同年9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闽清中学总支委员会成立。1955年,中共闽清中学支部成立。1958年4月,学校校名正式改为福建省闽清县第一中学。

此后几年,得益于教育体制稳定,领导和师资力量增强,校团组织工作富有成效,学校教学质量很快提高,面貌也大为改观。1959年秋,该校迁址县城。那年,学校高中毕业生高考平均成绩名列全省第六位。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学校人才培养欣欣向荣:1978年,该校学生黄力丰斩获全国数学联赛福建省第一名;1985年高考,该校学子分获全省理科总分、理科语文、理科数学、文科数学四项桂冠,“闽清才子”之名响彻八闽。

1999年开始,闽清一中实行初高中分离,学校撤销初中部,同时高中部扩容,由原先6个班扩至12个班。2000年以来,学校生物奥赛成绩稳居全省前列。2009年,新校区投入使用,现代化教学楼、实验室、体育馆相继落成,成为闽清教育的新地标。

从曾经的青砖木窗到如今的智慧教室,学校的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梅园精神”——坚韧、求真、奋进。

英才辈出

一段报国荣校的时代强音

在闽清一中130年的育人生涯中,无数学子如种子撒向四方,在各行各业生根开花。他们中有院士、将军、科学家、企业家,亦有文化守护者、行业奠基人,虽从事不同行业,却共同诠释着这所百年学府“求真致远”的精神血脉。

助推城市跨越发展,校友们以赤子之心反哺桑梓。黄孟荣创办橡胶企业,躬身实业振兴,兼任多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林跃先守护文物数十载,出版专著5部,让古邑文脉在砖石铭文中延续;杨晓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担当,装点榕城四季园林,诠释“人民公仆”的初心。

从闽清一中的课堂到全国乃至国际学术殿堂,校友们以智慧叩问未知。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黄彪发表570篇论文,以卓越研究推动全球工程科技进步;杨德庄教授作为华罗庚先生培养的首届应用数学学生,长期追随华罗庚从事应用数学研究,是我国应用数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华派代表人物及学术带头人;黄义雄教授参与40余项国家级课题,深耕地理科学;林从华教授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引领建筑与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在生物医药领域,黄代青博士致力于破解植物基因组奥秘;刘光博士领导跨国团队研发肿瘤免疫新药,让科研成果惠及人类健康。

面对时代变革,校友们以创新魄力开拓新领域。金融学家杨坚担任摩根大通终身讲席教授,其研究成果获全球媒体关注;北斗领域专家余道春执掌多家企业,在产融结合中服务国家战略;漆艺大师许德越制定行业国家标准,让福州脱胎漆器焕发新生;何丽新教授深耕海商法研究,以学术智慧护航海洋强国。从瑞芯微电子联合创始人黄旭,到引领分析仪器技术革新的朱丽敏,他们以跨界视野打破学科壁垒,彰显“敢为天下先”的闽清气魄。

在强国强军的征程中,闽清儿女同样不负使命。空军大校张强两立军功,指挥若定守护祖国蓝天;“二炮”专家陈亨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科技创新筑牢国防基石;周荔青带领团队获25项省部级科技奖,为祖国探寻油气宝藏。他们以忠诚与智慧,写下无愧时代的答卷。

今日的闽清一中,正以这些优秀校友为楷模,继续在千年梅邑的土地上,培育着新时代的参天大树。他们的足迹,已成为这座百年学府最生动的注脚;他们的精神,正激励着新一代学子续写华章。

展望未来

一幅生机勃勃的教育画卷

闽清一中的育人成果,离不开闽清县委、县政府多年来“深耕教育”的战略定力。闽清县把教育当作最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近年来,全县投入5.2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名校带动工程”,闽清一中正是这盘大棋的“关键一子”。

闽清县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加强闽清县第一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100%,学前教育三年净入园率99.16%,已达到国家普及普惠标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坂东镇塘坂小学、塔庄镇七都小学等12所学校顺利通过“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省级验收,上莲乡中心小学入选全省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该县还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持续推进闽清职专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同时,加强与永泰、连江等“福九联盟”在联考命卷、市级公开课、课题研究和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交流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闽清县还积极推动体育、美育和劳动等课程的革新。闽清一中开展的《二十四节气与福州习俗》《梅邑名人故事》等校本课程,将乡土文化融入课堂;“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走进院士馆,感悟科学家精神;经典诵读活动中,学生身着汉服吟诵《论语》,琅琅书声穿越古今。高二学生刘敏说:“在节气课里,我懂得了‘春生夏长’的智慧,也更爱家乡的山水人文。”

每天清晨,闽清一中的操场上,千名学生齐练八段锦,动作如行云流水;课间“阳光跑操”步伐整齐,口号震天。这所百年老校,用传统体育焕发青春活力——女篮姑娘们连续三届夺得省联赛二等奖,足球队两年蝉联全国联赛福州赛区冠军,乒乓球队实现市级比赛“三连冠”。

今日的闽清一中,不仅有着95%的本科上线率,更是五育并举的“育人沃土”。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省文明校园”“省课改基地校”,生物、数学、物理学科成为全省教研基地。朝阳下,“博学、慎思、和谐、赏识”,学校的八字校训熠熠生辉。

百卅征程,初心如磐。“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将以‘梅园精神’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闽清一中党总支书记潘元鑑的话掷地有声。

精彩视频推荐

·

·

来源 | 福州日报

编辑| 林钰颖校对| 林钰颖

审核| 刘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