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见过的“世面”多了会发现:真正最难相处的,不是脾气差、爱翻脸的人,而是:1.听不得半点批评,2.习惯性抬杠,3.玻璃心戏还多

发布时间:2025-10-03 17:11  浏览量:1


作家王宇说:“很多时候,内耗的源头并非来自自己,而是来自你所处的环境。”

走过半生,结识形形色色的人。

最终让我们感到疲惫的,往往不是那些脾气差、爱翻脸的人。

这种人至少真实,他们的情绪都写在脸上,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真正消耗你的,是那些表面平和,却永远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人。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永远无法与一个拒绝成长的人同行。

见识的越多,越明白,与后者相处才是对心力最大的损耗。

1、听不得半点批评,喜欢甩锅


一位作家说过:“愚者习惯于将自己的过错包装成美德,而将别人的智慧视为挑衅。”

听不得批评的人,本质是拒绝清醒。

他们用“甩锅”的方式逃避责任。

把问题的根源抛给环境、抛给他人,甚至抛给命运,唯独不敢直面自己。

久而久之,人会活成一座孤岛,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

到最后,身边人要么只能配合演出,要么就选择默默离开。

古代有个叫陈康的制琴师,琴做得普通,却极自负。

一次,一位老琴师试了他的琴后委婉地说:“琴腹略宽,音色易散,可稍削内壁。”

陈康顿时脸色难看,反驳道:“您怕是年纪大了,听力有差。我这琴形制复古,音色浑厚,您未必听懂。”

后来,他又把琴拿给几个读书人品评,众人碍于情面纷纷夸赞。

陈康更加得意,觉得老琴师不识货。

直到一位乐坊主人试琴后直言:“音滞而不透,可惜了材料。”

陈康却愤然甩袖:“是你不会弹!非我琴不好!”

此后,他再未改进工艺,最终无人问津,只能改行。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人的能力是在修正中完善的,格局是在接纳中拓宽的。

批评不是攻击,而是镜子,照见自己忽略的盲区。

拒绝镜子的人,只会活在自我美化的假象里,直到被现实狠狠拆穿。

人生最大的清醒,是知错;最大的智慧,是改错。

把批评当礼物,把问题当台阶,才能向更好的自己靠近。



2、习惯性抬杠,自视甚高


在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病理性诡辩”。

指的是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反驳一通,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这样的人通过打压别人来抬高自己,最终却暴露了自己的浅薄与狭隘。

与他们相处,你永远在对抗一种虚无的自信,疲惫不堪。

他们不是在交流,而是在进行一场永无止境的自我证明。

文学家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

才子解缙年少时以急智善对闻名,但也养成了爱与人争辩抬杠的习惯。

一次,有位友人到访,谈起春雨贵如油,这本是寻常闲聊。

解缙却立刻较真,非要引经据典论证夏雨、秋雨各有其好。

说得友人哑口无言,只得讪讪而去。

还有一次,众文友聚会赏画,皆赞叹画中牧童骑牛意境悠然。

唯独解缙嗤之以鼻,坚称牛蹄画法有误,与实际不符。

滔滔不绝一番考据,生生搅了众人的雅兴。

久而久之,他那满腹的才华都被这“逢人必杠”的性子所掩盖。

人们只记得他的尖刻与难缠,却忽视了他的学问。

富兰克林曾说:“如果你老是抬杠,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每赢一次口舌之快,就加厚一层与他人和世界的隔阂。

成熟的人,懂得把争论的力气花在自我成长上。

当你停止用嘴巴去战胜别人,才会开始用头脑去成就自己。

世界的真理从来不在唇枪舌剑里,而在沉默的行动和开放的胸怀之中。



3、玻璃心戏还多,内心脆弱


《反脆弱》一书中提出过两种人生状态:

第一种人遇到不如意的事,会像橡胶球一样,掉在地上不仅不会坏,反而会弹得更高。

而另一种人,就变得像玻璃球,一旦掉到地上,就会摔碎成一地。

前者总能在困境中越挫越勇,而后者却会在压力下溃败不堪。

小雪和小雨同时进一家公司上班,都是职场新人。

两年后,小雪已经升到了部门主管,而小雨还是一名普通员工。

其实论学历、论资质,小雨都比小雪更强。

但她最大的问题,是有一颗“玻璃心”。

有一回,领导指出了小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希望她以后注意。

但小雨却觉得受伤,认为领导否定了她的能力,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

之后,她工作频频出错,起初领导还愿意指导。

可次数多了,领导渐渐失去了耐心,重要的工作也不再交给她。

小雪就不一样,她内心强大。

领导交代的事,她都全力做好。

挨批评时也不闹情绪,反而笑着接受,想办法下次做得更好。

领导觉得她抗压能力强、有韧性,就开始重点培养她,经常安排有挑战的任务。

小雪越做越熟练,能力快速提升。

结果两年过去了,小雪升职加薪,小雨却还在原地踏步。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曾对团队说:“放下你的玻璃心,换一个钢的回来。”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谁比谁更容易,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停止自编自导的悲情戏,戒掉对他人认可的依赖。

学会对自己负责,情绪来了消化它,遇到问题解决它。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眼泪而温柔,但你会因为自己的强大而赢得从容。

古语有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墙马上就要倒了,你应该做的不是站在墙下等它塌,而是尽快离开。

当你认清某些人的本质,最好的方式不是争辩与教化,而是保持距离。

你的时间宝贵,不必浪费在无效的社交内耗上。

让别人成为别人,让自己成为自己,才是最高级的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