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本中国书
发布时间:2025-09-30 17:31 浏览量:1
中国文化,于世界为先进。
——钱穆
一个民族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最能体现这个民族的性格和风格。
——任继愈
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富忍耐力的,当其他的民族只顾及到数十年的近忧之时,中国则已想到几个世纪之后的远虑……中国人能自由地追求符合人道的目标,而不是追求白种民族都迷恋的战争、掠夺和毁灭。
—— 罗素
为大家分享100本中国书,共20类,每类5本,一起读好书!
一、国学
钱穆在《国学概论》中说,“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
1. 任继愈《国学读本》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生前主编的最后一部著作。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展示国学精华。
2. 钱穆《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一部《论语》,中国人读了几千年,读《论语》究竟有什么用?国学大师钱穆为您解答。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60岁,都读《论语》40遍到100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钱穆
3. 张荣明《中华国学》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生活具有深刻影响的学术思想。
4.梁启超《国学小史》据国家图书馆所藏《国学小史》手稿及梁启超自述并与胡适通信整理而成。
1920年冬,梁启超应清华学校之邀,开设课外讲演《国学小史》。该系列演讲的讲稿,在梁氏生前,仅以论文或单行本形式发表部分内容。
5.钱穆《国学概论》将我国古代学术,按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流,略加阐发,使读者了解两千年来学术思想流传变迁的趋势。
二、生活
6.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系统化工程的开山之作。
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条件保存得那么丰富完整的物质文化遗产于地下。
砥砺18载,25万字,900余幅图片
受周恩来总理嘱托而作
曾被作为国礼送给英国女王和美国总统
7. 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我国饮食文化探讨。
8.李建民《从中医看中国文化》 中国医学不仅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个认识生命、想象身体、辩证知识的入口。
9. 孙立群《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从读书生活、住与行、衣与食、聚会结社等方面详细论证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组成结构及其分化,阐述了古代士人与仕途密不可分的联系。
10. 宋兆麟《古代器物溯源》介绍了50余种中国古代器具,如弹、弓、弩、鹿笛等,并对其使用和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
三、读书之书
11.张明仁《古今名人读书法》不仅是读书法方法,更是一部中国人阅读的历史,一部国学指导教材。
12.朱自清《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研究《诗经》和古代典籍的经典之作。
13.余嘉锡《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余先生认为目录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14.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能够站在现代学术的立场,对中国古代的目录及目录学给予全面的、科学性总结的著作。
15.温儒敏《温儒敏谈读书》(增订本) 系统地讨论了语文教学与阅读的关系、教育和读书的关系,以及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怎样推进阅读。对教学中的通病以及社会上比较关心的某些读书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浅出,有趣有料。
四、经济
16.陈焕章《孔门理财学》中国人第一次以西方现代经济学语言,向世界学者全面展示中国古代儒学经济思想的重要著作。
延伸阅读:
《中国厘金史》:20世纪上半叶清代财政史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著作。(陈锋)
17. 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首倡“中国经济学”概念,是“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
延伸阅读:
(1)《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也许是迄今为止任何西文书籍中有关中国历史发展方面的最卓越的著作。(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
(2)《中国国民所得》(一九三三年)(外一种:国民所得概论)
18. 吴景超《中国经济建设之路》吴景超被誉为“清华三才子”之一,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研究都市社会学代表人物。虽然长期被遗忘,但他著作中的真知灼见,依然值得人们重温。诸如 “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的城乡一体化主张,具有那个时代罕见的前瞻性,至今尚未过时。
19. 易纲《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作者近年来思考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与成就、政策与措施的结晶。
20. 厉以宁主编《中国道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宏观理论层面、政策制定层面针对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
五、社会学
21. 吴文藻《论社会学中国化》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
22. 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研究乡村组织和自治习俗的代表性著作。乡约制度是中国古来昔贤先觉建设乡村的一种理想,一种试验。
23.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24. 吴景超《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中国人要提高生活程度就必须开发资源,实现工业化,公平分配,控制人口数量。
25.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一个现代国家建设的系统方案。
我们的两大难处:第一点是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权;第二点是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
六、地理
26. 顾颉刚 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第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的历史地理专著。
27. 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本中国城市地理著作。
28. 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先秦至明代)被称为是给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带来“转变”的重要著作。
29. 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中国海洋交通史的开山之作。国内首次对中国历代与南洋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各次航行的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名沿革、风土人情进行综合考察。
30.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全两册)新中国出版的第一篇历史学博士论文,开启了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先河。
七、政治
31.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系统地剖析传统官僚政治的著作。
延伸阅读:
(1)《早期中国的政治与文明》
(2)《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全两册)
32.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学奠基之作,运用西方实证治学方法,全面考量和分析中国政治思想史,开创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新局面。
33. 鲍明钤《中国民治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宪政历程与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政治学、宪法学方面对内阁制与总统制、统一制与联邦制等诸多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34.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一部中国近代政治通史。史料之丰富,论述之详尽,实为其他同类书所不及。
35.《伟大的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全面梳理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和制度成果,为正确认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打开了思想之门。
八、法律
36.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学术界的开新之作,被认为是关于中国法律研究最好的西文著作。
37. 杨鸿烈《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距今百年余年以前,东亚大地之文化殆无不以中国为惟一之微源地,而东亚诸国家亦咸兢兢以追随中国为当务之急,法律特其一端耳。
38. 陈顾远《中国法制史概要》公认的法制史名著,堪称以近代部门法理论研究法制史的经典性著作。
39.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中国近代法史学的奠基著作。自问世一百年来,被公认为了解中华法系的首读书。
40. 张晋藩《中国监察法制史稿》以我国历代监察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监察机构的设置、监察制度的构建、监察活动的合法性根据等。
九、宗教学
41.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校订版)我国宗教史研究上的一本奠基性的著作。
42. 傅勤家《中国道教史》中国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史。
43. 蒋维乔《中国佛教史》中国第一部以近代方法写就的佛教简史。
延伸阅读:
(1)《佛学研究十八篇》
(2)《漫画佛教经典》
(3)《欧阳竟无内外学》
44. 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国内外公认为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而撰写的有关藏族宗教史的第一部杰作。
45.朱谦之《中国景教》朱谦之晚年写作的最后一部著作,全面地、完整地论述了景教的起源、发展和在中国的传入及传播情况。
十、博物
46. 潘富俊《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的世界》中国好书;你相不相信植物会解决文学史上的公案?它们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
47. 《陪你去逛动物园》“逛”出了学问,“逛”出门道;一本超级实用、轻巧便携的动物园随行手册,堪称假期生活好搭档!
48.《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便携实用的高分野外植物识别手册。
49. 赵欣如 《中国鸟类图鉴》郑光美院士作序推荐,科普鸟类辨识指南。收录中国本土鸟类1384种;计照片3100多张;依据文献绘制全新的分布图;相似种辨析实用性强。
50.郭郛《尔雅注证:中国科学技术文化的历史纪录》(全两册)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内容的百科全书。
十一、三农
51.万国鼎《中国田制史》一本系统阐述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专著。
52.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
53.陆益龙《后乡土中国》传承和发展费孝通先生 “乡土中国” 的思想和理论,尝试着运用后乡土性框架去概括和解释当下乡村社会诸多方面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性质,试图为人们理解中国乡村社会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54. 赵树凯《农民的鼎革》关怀农民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地位。
55.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称为研究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必读之书,最初是作者用英语写就的博士论文。此番以英汉双语形式重新出版。
十二、婚姻与家庭
56.陈顾远《中国婚姻史》现代中国婚姻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
按我国向之所谓婚礼,无论在婚义或婚仪方面,除有类于现代民事法者外,实即当时代社会意识之结晶,此与社会现象为有关者。
57.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中国妇女史第一部系统性的论著。
58.陈鹤琴《家庭教育》自1925年《家庭教育》问世至今,多次再版,持续影响了几代读者。教育家陶行知称本书为“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陈鹤琴也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59.阎爱民《中国古代的家教》中国古代一直有着重视家教的传统,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家教经验。以简练的笔法、典型的事例,配以历史图像,概括地展现古代家教活动丰富内涵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
60.潘光旦《中国之家庭问题》温情的中国家庭在各种现代思潮中路在何方?《中国之家庭问题》就是方向!
中国人对于伦常的观念,我何须细说。他有许多末流之弊,是大家公认的。然其原则甚合乎天性之自然,出乎情,止乎理,久为一种极有效验的社会裁制力,也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潘光旦
十三、教育
61.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救国的思想“这部书代表我在中国教育里摸黑路所见着的几线光明”。
62. 郭秉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一本书了解中国教育史,是第一本以非中国传统视角、用英文介绍中国教育体制沿革的书。
63. 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近代第一部研究留学问题的专著。
64. 张雪门《幼稚园教材研究幼稚教育新论》梳理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历史及背景,提出了今后幼稚园教育发展的思路、课程和方法。
65. 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中国仍是以家庭为国家组织的单位,欲治其国,须从齐家起。平民教育为齐家所急需。
十四、文学
66.钱钟书《谈艺录》中国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
67. 余冠英《诗经选》本书被认为是《诗经》最经典的选本,注释深入浅出,翻译雅俗共赏,历时数十年经久不衰,影响了数以万计的古代文学爱好者,是了解和学习《诗经》的经典入门读物。
68. 龙榆生《中国韵文史》讨论韵文的权威著作。
69. 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关于《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
70.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下)上卷中讨论问题的重心,是文学性质与方法的讨论,而下卷的重心,又转移到批评理论的讨论。
十五、军事类
71.孙武《孙子兵法》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超越军事领域的兵法。
72. 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重点剖析了两千年来中国兵员的组成、兵制和兵文化。把注意力放在中国古代军队的人员组成上,认为这是决定中国军队战斗力、乃至决定中国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73.《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一部春秋史,就是一部近三百年的喋血战争演进史。从当时数以百计的战争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繻葛之战、城濮之战,崤之战、鞌之战、柏举之战等十四场战争,以这些案例展示诸侯战争异彩纷呈的过程,分析战争带来的历史改变。
74.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台湾历史学家丁中江先生呕心沥血之作。
自1964年问世以来,行销华语世界数十年,至今累计印行十余版。世界各国大图书馆中,凡有中文藏书,必有《北洋军阀史话》。
75. 卜正民 《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一部研究战时社会复杂性的新作。
延伸阅读:
《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化》
《黄埔军校生活史》(1924-1927)
十六、工具书
76.《辞源》(第三版)
77.《新华字典》(第12版)
78.《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7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
80.《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
十七、文化
81.陈登原《中国文化史》(上下册)中国文化史研究早期的一部代表性著作。
考察了从上古到近古的中国文化的生成、定型、发展的历史。全书以资料丰富见长,立论也颇有深度,为民国时期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必读书。
82.《中国文化史导论》(简体字版)《国史大纲》之姊妹篇,由历史转向文化。钱穆先生系统阐释中国文化史之代表作。专论中国文化,兼论中西异同。商务印书馆推出简体横排版。
83.陶阳《中国神话》全面反映中国神话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共收录神话300余篇,按12大主题分类,涵盖中国各民族神话传说,流布中国山川大地上几十个民族的口头活形态神话传说
84. 张元济《中华民族的人格》被日寇禁售的一本书。无数人如同书中提及的义士一样,投身烽火硝烟,参加全民抗战,筑起血肉长城。“国民丧失人格,国必灭亡。日寇禁毁此书,无非欲灭亡我国也。今我国免于灭亡,其犹赖有此人格乎。”
85.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感悟》国学大师楼宇烈先生数次讲座的实录,集中探讨了儒家的礼教与信仰、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与生命观,还向广大读者深入剖析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的品格。
十八、艺术
86.裴文中《旧石器时代之艺术》我国最早、较有影响的研究史前艺术的著作之一。
87.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只有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的出现,乃庄学在人生中、艺术上的落实。
88.《中国设计全集》以建筑内容反映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征、文化特征与技术特征。
本卷为共收录与解析了150个案例。主要涉及中国古代、近代传统建筑中的宫殿、官邸衙署、民居、园林和庭院院落五大部分,案例分布在我国的北京、山东、河北、辽宁、西藏、陕西、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山西、安徽、四川、福建、云南、吉林、江西、新疆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及台湾地区。
89.《中国当代设计全集》中国设计最近的60年,超过了设计史上任何一个变革时期,几乎是一场彻底的造物革命。
续了首创的“案例研究标准”和“案例研究手法”,应用当代世界通行的现代设计学标准,对每一件经典案例的四大设计要素(功能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形态设计)进行详细的剖析绘图和文字解读,从品种上囊括了与中国当代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填补了中国当代设计史学的空白。
90.宗白华《艺境》“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唯一自选的文集 。
十九、历史
91.钱穆《国史大纲》“国可亡,而史不可灭。”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国史大纲》后,“学者交相称誉,群推为中国通史之最佳著作”。本书也成为各大学的历史教科书,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強民族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
92. 丁山《古代神话与民族》丁山先生的遗著。就中国上古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三代都邑迁徙、殷商史、宗法制度起源、大禹治水、炎帝事迹、神农、九州方位等进行详细考证。
93. 翦伯赞《中国史纲》《史前史、殷周史》出版后随即在战时的重庆文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秦汉史》则是中国史学界的第一部“秦汉史”专著。
94. 孙立天《康熙的红票》以一张一七一六的红票为线索,通过梳理清初皇帝与西方传教士的关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审视清朝的政治、社会及观念,打破了通常所认为的清朝闭关锁国的印象。
95. 萧一山《清代通史》清史大家萧一山传世之作,中国首部体系完整的新式清代通史
萧一山先生凭一己之力、竭毕生精力,以文化、政治、生计三者为纲,按时代先后,对清代通史做全面概括性论述。
二十、哲学
96.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
97.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延伸阅读:
(1)《中国哲学史大纲》: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冯友兰)
(2)《中国哲学大纲》:全书分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大部分。人我和谐之道的宣示被作者认为是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
(3)《中国哲学批评史论》:中国近现代学术和科学的发展迟缓是与文化上的独断独行分不开的。
98.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外一种)近代的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28位思想家的伦理思想,另附有《中学修身教科书》。
99. 熊十力《新唯识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体用不二”。
100.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呈现了梁启超对于中国学术史的系统看法,是其任教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所编讲义。
每日一书
《我生命的流转之光》
每日一词
《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