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红军胡筠当过司令员,被彭老总称赞过,她的第二任丈夫很出名
发布时间:2025-09-30 11:15 浏览量:1
1927年初秋的幕阜山脚,细雨不停,一名女骑手飞驰而过,马蹄声在湿泥里闷闷作响。她就是二十五岁的胡筠,当时刚刚从中共平江县委领到一封密信,内容只有八个字:想办法,多弄几杆枪。信短事急,她却笑了,“好办。”话音虽低,却透着股不容置疑的劲儿。
那阵子“马日事变”余波未散,湘北白色恐怖像湿布一样死死裹住各处乡镇。各地大户正热衷于成立“挨户团”自保,胡筠反其道而行,直接借了婆家的名头也搞一个。银元、稻谷全数进了她的账房,二十多支步枪就此落袋。有人暗地里嘀咕,这位小少奶奶哪像防家产,分明是要掀桌子。
枪到手,第一件事并不是护院,而是把虹桥镇另一个恶名远扬的挨户团一网打尽。胡筠布阵、埋伏、关门打狗,一晚上搞来二十多支快枪,加上原有的兵器,一支五十来人的秘密游击队就此成型。黎明时分,她干脆把婆家的田契房契丢给农会,说一句:“给穷人分了。”长沙那边的公公听闻,气得直拍桌,“日后见着她,一并算账!”
胡筠索性到平江县农协把婚离了,挥手上山。短短一年,靠着游击战、夜袭、劝降,队伍扩成百余人。1928年春,她接触到土匪出身却劫富济贫的方国民。谈判当天,对方面色冷峻,话却不多,只问:“你真要拼命?”胡筠答:“打穷人的,就是敌人。”一句话说服对方,方国民当起了副手。
平江起义前夜,彭德怀、滕代远准备先打县城。胡筠的游击队负责切断南门公路。枪声一响,县里守军还以为只是山里土匪闹腾,没料到城墙内外同时开火,半夜丢了城。天亮,彭德怀翻身下马与胡筠握手,“女司令,能坚持到今天,难得!”短短一句夸赞,传遍湘鄂赣红军营房。
平江易手不过数日,敌援蜂拥而至。胡筠率部转入幕阜山,行军中她已有数月身孕。1929年深秋,保安团四千团丁围山“清剿”。战斗持续整整一天夜,四次冲锋被击退。第二天拂晓,她在简易掩体里产下一子,咬牙剪断脐带,草草裹布,继续排兵点位。转移途中,为保机密,婴儿交给一位老乡抚养,此事多年后才被同伴提起。
战火间隙,胡筠结识了同乡才子张警吾。这位党员早年擅写竹枝词,办过《红军日报》,红军行军打仗,他编歌、编剧、出小册子,鼓动妇女参军。张警吾的那句“吃菜要吃白心菜,养女就要嫁红军”在苏区传得比锣鼓还响。两人谈诗论兵,私下没多少情话,张警吾只对她说过一句:“你的胆气,是最好的词。”
1930年长沙战役,胡筠统领的“平江工农革命军”编入红三军团。湖南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她举枪宣誓,台下士兵炸开了锅,纷纷惊叹原来女兵也能当司令。事实也如此,她是当时少见的女中队长、女司令兼省委委员。
转折出现在1932年。王明“左”倾路线让湘鄂赣省委连夜换血,胡筠因“曾为地主儿媳”被指“成分复杂”,省妇女部长职务被撤。有人审讯她:“为什么不回原籍?”胡筠淡声答:“家在穷人那里。”被关押期间,她写下约万字自述,把个人得失摊在纸上,末尾落一句:“认定的路,不可回头。”
“要不要放她出去?”狱中看守低声问来探望的两名旧部。胡筠摇头:“放我,你们就得死,这账不合算。”她相信组织终会明白是非,却没等到那一天。1934年1月,胡筠被错杀,时年三十二岁。
张警吾同年遇害。尽管如此,他留下的歌谣继续在山野传唱,他和胡筠的故事也被湘北老兵挂在嘴边。多年后,中央文件为胡筠平反,追认革命烈士称号。彭德怀回顾当年,谈及这位女司令只说一句:“好手,好手!”短短四字,胜过千篇评功记。
从挤破封建藩篱的少奶奶到率领百人突围的女司令,再到屈死狱中的烈士,胡筠用七年时间走完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道路。她留给后人的,不只是热血与枪火,更有那份明知艰险也要迎上去的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