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原创琼剧《黄道婆》“金秋沪浙行”文化交流活动收官

发布时间:2025-09-27 20:34  浏览量:1

人民网海口9月27日电 9月9日至19日,海南省琼剧院携原创琼剧《黄道婆》,以“黄道婆文化回家”为主题,横跨浙沪、历时十一天完成“金秋浙沪行”文化交流活动。

《黄道婆》展演现场。主办方供图

这是琼剧首次叩响白玉兰奖之门,也是时隔十年再度登临中国戏剧节的艺术高台。几代琼剧人砥砺求索,使这门诞生于南海之滨的地方剧种,在坚守唱腔程式的同时,不断拓展题材与语汇,逐步形成海岛气韵与时代感交融的舞台风貌。《黄道婆》的问世,正是这一蝶变之作。

“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也在织布。”海南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坦言,“传承不是旧布缝补,而是重理经纬,以文化为帆、以非遗为舵,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中织出海南的精神图腾。”

山海同响:自贸港起韵 国家舞台回声

本次系列活动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海南省文联主办,海南省琼剧院承办。行程涵盖纪念园瞻仰、高校交流、白玉兰登台、戏剧节展演、非遗市集、社区科普、剧目分享等环节,以剧为经、以艺为纬,串联起南海与东海的文明星河,铺展自贸港文化走出去的时代篇章。

交流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全团170余位演职人员涵盖演员、舞美、灯光、乐队、非遗传承人等,分工精细、衔接有序,体现出地方院团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语境下的整体调度与动员能力。宣传方面,依托“全媒融合、分层传达”策略,累计报道链接逾160条,视频播放量超10万次,上海电台访谈收听人数达26.5万,充分展现了传统戏曲在数字媒介环境下的穿透力。

交流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此次“文化远行”不止于展演,更注重文化传播交流,海南省琼剧院携手上海黄道婆纪念公园呈现“双非遗”联动,黎锦与乌泥泾棉纺同台,在东华大学,以非遗市集呼应校园演出,在温州戏剧节与多地剧种同台竞展,在徐汇社区开展科普互动,形成“戏剧+非遗+科普+体验”的立体模式,实现“剧场走向街巷”的落地实践,共同织就新时代的文化叙事。杨济铭院长表示:“戏曲不应只停留在剧场,而要走进生活。”

一线一缕:一部颂扬大国工匠的女性史诗

琼剧《黄道婆》自创排之初便摒弃“才子佳人”叙事,而以“三锭纺车”的创制与传播为主线,展现黄道婆自黎峒学艺、心系苍生、泽被天下的生命旅程。导演王青强调:“不是神化,而是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琼剧改编陈艺天感慨,剧本十易其稿,采风团队深入乐东乡野,向黎锦传承人学习织唱。

《黄道婆》展演现场获褒奖。主办方供图

舞美取材椰林、五指山林等意象,音乐融合崖州民歌、黎族小调与沪语童谣,唱腔音乐设计黄志启、张发长复原濒危曲牌,形成兼具地域辨识度与时代审美力的音画体系。

《黄道婆》展演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舞台上,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林川媚饰演的黄道婆A角,以层次丰富的表演撑起人物完整精神弧光;B角演员林艳声腔清亮,展现匠魂坚韧;符传杰、张昌义、吴海妹等演员各展功力,各绽风采,群像鲜明,演出现场掌声雷动,观众在“怒海断魂”等场次数度落泪。

观众群体跨越年龄与地域:大学生称其是“对纺织人的最高致敬”,沪上老人感叹“听不懂方言,却看懂了她的爱与坚守”,甚至有外国观众直言“好戏,是听得懂的情感”。在沪多年的海南观众动情留言:“这让我仿佛回到童年庙口,看外公伴奏。”

“真正的地方戏,从不止于地方。”海南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说,此次“金秋浙沪行”,恰逢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前夕,完成了一次象征性的“精神出关”。琼剧不仅是地方艺术的守望,更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支点,它以声音为梭、信念为纬,在新时代文化长河中织就一匹属于海南、属于人民,也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锦缎,必将在更广阔舞台上熠熠生辉。(李学山、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