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新区:打造全周期人才服务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动力

发布时间:2025-09-25 15:56  浏览量:1

人才是驱动区域创新发展的“第一引擎”。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长极,和林格尔新区瞄准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战略性赛道,以“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全周期服务为核心脉络,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根基。

一、靶向引才:聚焦新兴赛道,精准填补人才缺口

依托“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机遇,和林格尔新区已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承载地。2025年以来,新区产业布局持续提速:中国石油、有孚数据等15个重点算力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投资突破500亿元;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又有10个聚焦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应用的项目集中签约,投资达200亿元。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数据运维、算力调度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愈发紧迫。为破解这一供需难题,新区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对接推动成立“璇玑数智研究院”,定向培育算力领域专业人才;18个实习实训基地常态化开展算力应用、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实操等专项培训,累计覆盖2万多人次,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荒”,为产业发展注入鲜活的人才力量。

二、搭台育才:深化产教融合,筑牢创新孵化平台

“以产业需求培育人才,以优质人才振兴产业”。新区联合区内外21所院校、科研院所建成22个实验室及人才培养基地——从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的数智人才培训基地,到与内蒙古大学合作的“东数西算”绿色算力实验室,各平台精准对接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为人才成长提供优质土壤;今年年初,由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牵头、联合近100家企业的北疆(黄河流域)绿色算力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成立即签约首期订单班,为算力产业精准输送实战型人才。驻区企业内蒙古璇玑创展科技有限公司也依托其合作基础,与该校签订订单班吸纳50名学员,聚焦数据中心运维设课,以“四位一体”模式实现就业衔接,成为共同体“搭台落地”机制的实践样本。

三、暖心留才:完善民生保障,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要让人才安心扎根,就得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新区在“1+N”人才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云谷人才卡”,有网页端、小程序端线上服务平台随时可用,真正实现政策服务“一卡通用、码上办理”。人才卡整合了6大类21项人才服务,覆盖安居、户籍、就医、出行等生活保障,政策红利正加速惠及各类人才。此外,住房方面,共建设100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其中“云谷·智汇小院(一期)”605套已正式上线“青城住房保障”平台,二期住房正加快建设,切实解决人才“住有所居”的需求;医疗领域,和林格尔新区云谷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和林新区云谷院区)的建成,将填补片区优质医疗资源的空白;教育配套也愈发完善,内蒙古警察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云谷学校等多所院校落地启用,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多个阶段,为人才子女教育提供了充足保障。

四、精准用才:畅通对接渠道,提升人岗匹配效能

引才育才更要善用才。2025年,和林格尔新区围绕重点产业用人需求,打破人才与岗位间的“信息壁垒”,推动人力资源向产业需求端精准流动。在校企合作层面,新区针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12次“访企拓岗+园区参观”活动,提前打通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的衔接通道;在专项招聘层面,协办“百日攻坚促就业行动”,承接“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五万产业工人留呼工程”,举办专场招聘会释放2800余个岗位,服务求职者3.7万人次,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与人才“就业难”的双重困境。“校企双进”计划也同步深化推进:推动内蒙古工业大学与新区重点企业共建“数智创新研究院”,定向培养的技能拔尖人才直接输送至新签约算力项目;依托建成的18个实习实训基地,构建“院校按岗育才、企业按需用才”的闭环模式,为新区算力、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下一步,和林格尔新区将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紧跟算力及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步伐,推动人才生态与产业生态深度融合,吸引更多人才在这里扎根成长、建功立业,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