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原来是地道“广州仔”,故居藏广州西关
发布时间:2025-09-25 11:06 浏览量:1
提到黄霑,多数人会想到香港——那个让他写下近2000首金曲、与金庸、蔡澜、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的城市。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写尽江湖侠义与家国情怀的“鬼才”,其实是个地道的“广州仔”。他8岁前的童年时光,都留在了西关老街的一座老宅里。
寻找黄霑的广州故居,坐地铁到长寿路站,再从恒宝广场出发,穿过宝华路的烟火气,钻进十六甫路的窄巷,在这里一片老西关民居,澳门赌王傅老榕的旧居(东四巷16号)旁,东四巷14号就是黄霑的家。别看现在这里是一所安静的幼儿园,80多年前,这里可是黄霑口中“有几百亩农场、做贸易生意”的富裕人家住所——他的父亲黄国新,凭着“鬼叫你穷顶硬上”的劲头,从港澳渡轮上“有食无薪”的小伙计,做到管苦力的工头,最终在西关置地建房,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走近这座老宅,最先看到的是门上两块显眼的牌子:一块是1994年广州市文化局立的“广州文物保护单位(内部控制待公布)”,另一块是2012年荔湾区立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这里虽然没直接写“黄霑故居”,但足以确实在证明了这栋房子的份量。墙面被装点着彩色涂鸦,画着鸡公榄、细蓉这些老广州的记忆符号,和西式风格的建筑主体相映成趣——两层半的小楼,正面墙体是沉稳的灰色,侧面是温柔的奶白色,木质窗户上还留着当年考究的雕花,中西合璧的设计里,藏着黄家当年的气派。
很多人不知道,黄霑是父亲55岁时,由三太太所生的孩子。他的祖父更曾是清朝武官,与土匪驳火时冲锋在前,这样的家族故事,或许也悄悄影响了他后来歌词里的侠义气。1949年,8岁的黄霑跟着父母乘渡轮去香港,他后来在采访里提过,记得父亲在船上一直望着家乡的方向,眼里闪着泪光。这份对故土的牵挂,后来化作了他笔下《我的中国心》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的深情——1984年张明敏在央视春晚唱这首歌时,不知唱哭了多少游子,也让更多人记住了黄霑的名字。
到了香港,黄霑一家在深水埗落脚,从“西关少爷”到重新打拼,父亲的坚韧和对家乡的思念,成了他成长里的底色。后来他成为填词人,写《沧海一声笑》的江湖洒脱,写《男儿当自强》的热血豪迈,写《狮子山下》的同舟共济,字里行间都是中国人的精神气。有人说他是“鬼才”,因为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写歌总能直击人心;但这份“鬼才”的根,其实早就扎在了广州西关的老宅里,扎在了童年听来的家族故事里。
可惜的是,黄霑后来只回过两次广州故居,直到2004年去世,都没来得及带子女看看祖屋,这成了他的遗憾。好在如今的老宅被好好保护着,变成幼儿园,继续陪伴新一代孩子成长。对喜欢黄霑的人来说,要是去不了香港,来广州西关的这条小巷走走也很好——踩着麻石路,看着老宅的雕花窗,耳边好像就能响起他写的歌,仿佛能看见8岁的黄霑在这里奔跑玩耍,从这里出发,最终成为照亮华语乐坛的传奇。
现在再听《倩女幽魂》里“人生路,美梦似路长”,听《上海滩》里“浪奔浪流”,总会想起广州西关的那座老宅。原来那些打动人心的旋律与文字,早就藏着一份来自故土的牵挂,藏着一个“广州仔”对家国、对人生最真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