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养生:给自己松绑
发布时间:2025-09-25 08:19 浏览量:1
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为操心太多。
学会给自己松绑,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上。
放开多余的束缚,你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1、不改造伴侣
漫画家朱德庸曾说:“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
两人各削去一半个性,才能组成完美家庭。”
爱的本质,不是寻找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而是学会用发现美的眼光,欣赏身边那个并不完美的人。
1932年,20岁的启功受父母之命,与年长他两岁、来自农村且文化不高的章宝琛成婚。
起初,他觉得妻子“相貌平平,鼻梁塌陷,身材矮胖,整体散发着乡土气息”。
与他心目中“才子佳人、吟诗作对”的伴侣形象相去甚远,因此婚后一度态度冷淡。
渐渐地,启功发现,这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妻子,竟是一位难得的知己。
结婚头几年,启功工作非常不稳定,几乎处于半失业状态。
但章宝琛没有任何埋怨和牢骚,她不但把日常开销计划妥帖,还特意给启动留下一些钱,用来买他喜欢的书和字画。
为了有些收入,启功背上自己画的书画准备到街上叫卖,可走到门口时又犹豫不决。
章宝琛立刻明白了丈夫的心思,文人要面子。
于是立刻接过启功手上的画,说到:“从今天起,你只管作画,我上街去卖。”
两个性格、学识大不相同的人,就这样相互扶持着走过半生。
世上没有完美契合的两个人,只有相互包容的两颗心。
少一分苛求、多一分理解,接受伴侣的不完美,也是解脱自己的心。
2、不控制孩子
古人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为人父母的,无不期盼为孩子遮风挡雨,扫除路上的荆棘。
然而,过度的干预,反而会让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迅对待儿子海婴,从不摆出“严父”架子。
友人瞿秋白送来一套积木玩具,他盘腿坐在地上,同海婴一起对照图纸,把上百个零件拆拆装装。
拼出火车时,他鼓掌;拼坏了,他也只是笑说:“那就再来一次。”
每完成一件模型,鲁迅都要求海婴给送玩具的瞿秋白叔叔写封感谢信。
“懂得珍惜”成了比“考第一名”更重要的家训。
海婴略长大些,迷上了无线电。
鲁迅便节衣缩食,为他订阅《无线电杂志》。
有人劝:“你是文豪,该让儿子读圣贤书。”
鲁迅答:“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制品,他只是借我们而来。”
多年后,海婴考入北大物理系,成为中国第一代无线电专家。
他说:“父亲给我最大的财富,是相信我可以成为我自己。”
世上所有爱,都以相聚为目的;
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更好的分离。
适时放手不控制,才能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3、不过度负责
古人云: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本身是件好事。
可很多时候,过度的责任心,只会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负担。
曾经的李开复,是个将责任置于首位的“工作狂”。
他常常工作到凌晨三点,深夜醒来也会回复工作邮件。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几乎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
李开复的身体终于发出警报:他确诊患有第四期淋巴癌,全身有20多个肿瘤。
医生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告诉他可能仅剩100天生命。
在病痛风暴中他开始反思,意识到“这种以健康为代价的坚持,不一定是对的”。
他学会了放权,推掉了大量演讲和会议。
经过17个月的治疗,身体逐渐恢复健康。
真正清醒的人,早已放下了过度的责任心。
健康是1,事业是0,没有健康,一切成就都将失去意义。
真正的负责,是对自己健康、对家人情感的长期负责,而非对工作的无限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