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 | 废名:中国文章
发布时间:2025-09-24 18:02 浏览量:3
中国文章里简直没有厌世派的文章,这是很可惜的事。我这话虽然说得有点儿游戏,却也是认真的话。我说厌世,并不是叫人去学三闾大夫葬于江鱼之腹中,那倒容易有热中的危险,至少要发狂,我们岂可轻易喝彩。我读了外国人的文章,好比徐志摩所佩服的英国哈代的小说,总觉得那些文章里写风景真是写得美丽,也格外的有乡土的色彩,因此我尝戏言,大凡厌世诗人一定很安乐,至少他是冷静的,真的,他描写一番景物给我们看了。我从前写了一首诗,题目为“梦”,诗云:
我在女子的梦里写一个善字,
我在男子的梦里写一个美字,
厌世诗人我画一幅好看的山水,
小孩子我替他画一个世界。
我喜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喜读哈代的小说,喜读俄国梭罗古勃的小说,他们的文章里却有中国文章所没有的美丽,简单一句,中国文章里没有外国人的厌世诗。中国人生在世,确乎是重实际,少理想,更不喜欢思索那“死”,因此不但生活上就是文艺里也多是凝滞的空气,好像大家缺少一个公共的花园似的。延陵季子挂剑空垅的故事,我以为不如伯牙钟子期的故事美。嵇康就命顾日影弹琴,同李斯临刑叹不得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未免都哀而伤。朝云暮雨尚不失为一篇故事,若后世才子动不动“楚襄王,赴高唐”,毋乃太鄙乎。李商隐诗,“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这个意思很难得。
中国人的思想大约都是“此间乐,不思蜀”,或者就因为这个缘故在文章里乃失却一份美丽了。我常想,中国后来如果不是受了一点儿佛教影响,文艺里的空气恐怕更陈腐,文章里恐怕更要损失好些好看的字面。我读中国文章是读外国文章之后再回头来读的,我读庾信是因为了杜甫,那时我正是读了英国哈代的小说之后,读庾信文章,觉得中国文字真可以写好些美丽的东西,“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霜随柳白,月逐坟圆”,都令我喜悦。“月逐坟圆”这一句,我直觉的感得中国难得有第二人这么写。杜甫《咏明妃诗》对得一句“独留青塚向黄昏”,大约是从庾信学来的,却没有庾信写得自然了。中国诗人善写景物,关于“坟”没有什么好的诗句,求之六朝岂易得,去矣千秋不足论也。
庾信《谢明皇帝丝布等启》,篇末云“物受其生,于天不谢”,又可谓中国文章里绝无而仅有的句子。如此应酬文章写得如此美丽,于此见性情。
(一九三六年)
中国文章,以六朝人文章最不可及。我尝同朋友们戏言,如果要我打赌的话,乃所愿学则学六朝文。我知道这种文章是学不了的,只是表示我爱好六朝文,我确信不疑六朝文的好处。六朝文不可学,六朝文的生命还是不断的生长着,诗有晚唐,词至南宋,俱系六朝文的命脉也。在我们现代的新散文里,还有“六朝文”。我以前只爱好六朝文,在亡友秋心居士笔下,我才知道人各有其限制,“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此君殆六朝才也。
秋心写文章写得非常之快,他的辞藻玲珑透彻,纷至沓来,借他自己《又是一年芳草绿》文里形容春草的话,是“泼地草绿”。我当时曾指了这四个字给他看,说他的泼字用得多么好,并笑道,“这个字我大约用苦思也可以得着,而你却是泼地草绿。”庾信文章,我是常常翻开看的,今年夏天捧了《小园赋》读,读到“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怎么忽然有点眼花,注意起这几个数目字来,心想,一个是二寸,一个是两竿,两不等于二,二不等于两吗?
于是我自己好笑,我想我写文章决不会写这么容易的好句子,总是在意义上那么的颠斤簸两。因此对于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很有感情了。我又记起一件事,苦茶庵长老曾为闲步兄写砚,写庾信《行雨山铭》四句,“树人床头,花来镜里,草绿衫同,花红面似”。那天我也在茶庵,当下听着长老法言道,“可见他们写文章是乱写的,四句里头两个花字。”真的,真的六朝文是乱写的,所谓生香真色人难学也。
(一九三六年)
进入公众号,点击往期目录,(或回复目录),可浏览已推送文章题目,点击文章题目可直接阅读文章。
学术与社会
In libris libertas!
微信群及微信合作:silentsinger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