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人才如何“双向奔赴”?马鞍山经开区给出答案

发布时间:2025-09-24 16:36  浏览量:1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马鞍山经开区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人才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全力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生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青年创新创业团队荣获省级大奖,到重点企业科技成果频频涌现;从“一事一议”柔性引才,到“家门口”精准送岗;从人才公寓暖心安居,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马鞍山经开区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久久为功的韧劲,书写着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产业与人才融合共兴的精彩篇章。

经开区“经”英荟人才恳谈活动

筑巢引凤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马鞍山经开区牢固树立“人才强区”理念,坚持招大引强与招才引智并举、产业壮大与人才招引同步,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提速赋能。

日前,安徽“双创汇”·走进马鞍山经开区暨第三届“绿色智慧装备科产才融合创新大会”举行。大会聚焦绿色制造与智慧装备前沿技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高层次人才,促成多项技术合作与人才引进项目落地,进一步强化了园区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创新引领地位。

产业之所需,人才之所向。近年来,围绕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电子三大主导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智”“三电”等特色优势产业,园区精准绘制“产业人才地图”,以“强链、补链、延链”需求为导向,推动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园区创新以“项目落地、技术引进”配置人才模式,随项目柔性引进专家人才,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人才、打造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东科半导体与北京大学共建“北大—东科第三代联合研发中心”,共同推进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芯片研发;中钢矿院、雷狮轨道等企业参与的9个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马钢轨交、共芯光子产品入选省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名单……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最强引擎”。

东科半导体(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青年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园区扎实开展“春风行动”,通过“走进马开 云约名企”“马开就业”等线上招聘品牌,把优质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组建招工党员先锋队,赴贵州、河南、四川等地开展跨区域劳务合作,累计为企业解决用工6000余人。同时,大力推进“经”英荟人才系列恳谈活动,邀请重点企业人才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精准引才、人才留用等深入交流,为企业“问诊把脉”,为人才排忧解难。截至目前,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2850人,招聘产业人才超1.5万人,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人才根基。

技能人才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园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台作用,打造高质量蓝领队伍;开展校企定制培育,通过产业工程师学院订单培养大学生100人,新增校企合作单位50家;实施“一对一企业用工管家”服务制度,推动电子信息等产业“一产一策”引育措施落地见效。近年来,园区累计培育技能人才过万,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培土护苗 营造近悦远来“好生态”

人才引得进,关键还要留得住。

马鞍山经开区深知,留住人才要靠政策、靠平台,更要靠服务、靠环境。园区真心爱才、诚心引才、倾心聚才、暖心留才,围绕金山高铁新城和北区城市更新、南区全域土地整治,推动生产、生活、服务全面融合,助力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

住房是人才安居乐业的首要保障。园区提供保障公租房1600余套、高级人才公寓72套,让人才“拎包入住”。

经开区人才公寓

红创包装公司采购部长熊明慧对此深有体会。去年因工作调动至马鞍山经开区,最让她发愁的就是孩子上学与通勤问题。“既要找离公司近的住处,又得兼顾两个孩子的上学,跑了好几周都没找到合适的。”在她一筹莫展之际,经开区人才服务专员主动入企走访,了解到她的困难后,第一时间推荐了人才公寓房源。如今,熊明慧一家顺利入住。

“公寓离孩子学校近,他们自己就能安全回家,我也能早点准备晚饭,终于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了。”她感慨地说,“人才公寓不仅解决了住房问题,更给了我一份归属感。”

安居之外,乐业亦需无忧。园区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红星中学、星光学校、市妇联幼儿园经开区分园等一批优质学校相继落地运行,充分满足人才子女入学需求。同时,针对青年职工“带娃难”问题,经开区企联女工家园托育中心正式启用,为企业职工提供便捷、安全的托育服务,切实解除人才后顾之忧。

此外,在服务机制上,园区创新建立“一对一企业用工管家”制度,发挥“荐才专家”作用,开展人才交流对接活动;强化数字赋能,打造“马开就业”等线上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率;组织、人社、教育、金融等多部门通力合作,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体检就医等全方位“管家式”服务,营造拴心留人、暖心服务的良好环境。

平台驱动 激活创新发展“强引擎”

唯有用好用活人才,方可实现人才不断、事业永新。

马鞍山经开区始终坚持“平台建在产业链上、资源聚在创新链上”,以高能级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以优质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全力构筑产才融合的“新高地”,让各类人才拥有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

在近期举行的第九届“创客中国”安徽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上,位于马鞍山经开区的马鞍山市青年创新创业园两项在孵创业团队项目——“飞天精兵”和“沙地掘金”项目分别荣获大赛创客组二等奖和三等奖,充分彰显了园区平台体系的孵化效能。

坚实的平台载体是激发创新的基础。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园区高标准推进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全力支持中钢矿院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提升,加快建设安工大省级大学科技园二期、华孚镁基材料创新中心、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创新中心、北大—东科半导体研发中心等一批综合创新平台。依托“双创汇”等品牌活动,园区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13家、省级85家,覆盖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多个关键领域,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坚实支撑。

安徽金晟达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

在夯实本地平台的同时,园区还以开放视野拓展创新边界,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积极对接长三角人才高地资源,鼓励企业在先发地区建立“研发飞地”,依托马鞍山青浦工业园、沪皖产业联动集聚区等平台,深度融入长三角人才链、创新链。通过“研发在外、生产在马”的联动机制,实现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跨区域流动,为本地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注入新动能。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园区持续擦亮“经心办”服务品牌,通过常态化举办人才交流会、供需对接会等活动,建立“有需必应、接单即办”的人才服务机制。同时,通过金融赋能、政策引导,组织开展“‘经’英荟”金融、人才政策培训暨恳谈活动,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帮助企业及时掌握最新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从“引才”的诚意到“留才”的温度,从“育才”的远见到“用才”的智慧,马鞍山经开区正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灌溉产业“良田”,以更高水平的人才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未来,园区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人才工作部署,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深化校地企合作,完善产才融合机制,构建全要素人才发展支撑体系,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一审| 王心怡| 赵欣欣| 陈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