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中的知识(三十):古建筑构建之望柱

发布时间:2025-09-23 15:39  浏览量:4

望柱也称栏杆柱,顾名思义就是眺望之柱,是我国古建筑中的栏杆柱,栏板之间的立柱。望柱是古代人们对其的一个雅称,同时也赋予了栏杆柱各种造型和代表意义。

望柱有木造和石造,分柱身和柱头两部分。柱身比较简单,大多都只做成方形石柱形式,柱身的截面在宋代多为八角形,清代望柱柱身截面多为四方形。柱身常雕有腾龙、翔凤、浪花、祥云等纹饰。

望柱的形式主要表现在柱头上,可以雕刻多种不同的柱头样式。柱头上常雕以龙、凤、狮、猴等动物,立于柱顶呈远望状,故称“望柱”。

望柱的不同种类

望柱根据柱头的形式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种类。

在柱头雕刻上,图案的选择比技艺更为重要,好的雕刻技术固然能够为整体效果加分,但是好的主题才能够凸显出建筑体的主题,尤其是在寺庙、祠堂、庵堂等类型的建筑体中更是如此。

比较常见的柱头形式有莲瓣头、石榴头、云纹、龙凤纹、二十四节气头等,尤其是地方风格的柱头内容更是丰富,可以是各种水果形、动物形、人物以及书画等多种题材。有的望柱柱头不作雕饰,采用素方头的形式,只区分出柱头和柱身两部分即可,有的只作简单雕饰,采用在素方望柱头上雕刻如意纹样等。

莲瓣头、石榴头、云纹和龙凤纹等这些形式的望柱头是根据实物的形象,分别雕刻出各类柱头的形式。二十四节气望柱头就是在柱头上雕饰二十四道纹路,用以象征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因此得名。

望柱形式的选择

望柱柱头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建筑所在的环境来定。

比如莲花瓣形式的柱头,形如莲蓬、仰俯莲等,大多都应用在园林中;二十四节气柱头多用于宫殿建筑或石桥以及一些与自然有关的建筑,像天坛,地坛等;标准的石榴形式的望柱头,可以用在宫殿建筑、坛庙建筑或园林建筑中,而变化形式的石榴望柱头,多用于园林中;望柱头上立狮子形式的主要用于桥栏杆或园林的一些栏杆上。

特殊形式的望柱

北京紫禁城断虹桥栏杆上的望柱头形式比较特殊。断虹桥在武英殿东侧,是外朝通向内廷西路的主要通道。桥两侧是洁白莹润的汉白玉石栏板,栏板上有百花、龙纹图案,雕刻十分精美。望柱头采用莲花座上立石狮子的形象,莲花座采用深浮雕手法,线条清晰,莲瓣立体形象,莲座上的石狮神情各异,憨厚可爱

一座庞大的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和后宫乾清宫、东路宁寿宫的石台基四周都围有石栏杆,其它如太和门、乾清门、宁寿门、御花园水榭、亭子的石台也有石栏杆。

纵观这些石栏杆的装饰,在统一中又有变化。统一的是:这些栏杆都是望柱之间安栏杆,形式基本相同,装饰都集中在望柱头与栏板部位;不同的是:这些装饰,随着建筑性质不同而不雷同。

凡帝王所用的主要宫殿栏杆的望柱头皆用龙纹,神龙盘卷于流云之中;凡帝王与帝后寝宫栏杆则用凤纹,与龙纹柱头间隔使用。

望柱是中国建筑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构件,其应用范围极广,遍及房体、桥梁、道路等各类型的建筑中。自古多少才子佳人,倚栏杆,抒胸臆,诉离愁。栏杆界定了等级,区分了内外,让人止步于此,望柱头是栏杆的点睛之物。

石雕望柱本身带有突出的时代特点,该特点也使之与石雕将时代精神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存在意义相切合。因此在石雕望柱的使用上,要根据其地域特点去选择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