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次叔:北大才子的地下抗战人生
发布时间:2025-09-22 11:01 浏览量:1
夏次叔与夫人王秀清、长女夏韵梅合照。 (夏次叔孙女夏利文提供)
张璐
20世纪初叶,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之际,一位身着国民党官服的中共地下党员,在隐秘战线书写着特殊的抗战传奇,他就是夏次叔。作为从北大校园走出的才子,他以国民党高层秘书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在抗日救亡的暗战中深入虎穴,用智慧与勇气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信仰。
北大岁月:革命火种的孕育与点燃
夏次叔的地下党员生涯,萌芽于北大校园的革命星火。
1904年,夏次叔出生在龙山县桶车乡小湾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末进士。在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他自幼苦读经书,国学功底深厚。在龙山县城高等学堂求学时,他因精通五经,被同学们赞誉为“五经博士”。192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政治系预科,次年转入本科学习。夏次叔在北大一方面刻苦学习,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思维敏锐,文笔犀利,时常撰写文章,针砭时弊,揭露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受到学生们的推崇。
1928年3月,夏次叔当选为北大政治学会主席,同年下期当选为北大学生会主席,连续任职至1931年底。任职期间,他所领导的北大政治学会、北大学生会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反对内战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中国东北大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夏次叔义愤填膺,挺身而出,组织北大学生会抗日运动委员会,并担任主席。他奋笔疾书,起草《抗日运动宣言》《告日本民众书》,积极联络北平各校学生会及各反日团体,组织扩大抗日运动会,呼吁全国民众团结一心,共御外敌。此间,夏次叔与华大学生会主席黄宇宙在抗日运动中友谊日深,在中共北大地下党支部书记魏克仁的领导下,联合北平各校学生组织南下示威团,直抵南京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出兵抗日。南下示威团返北平后,于1931年12月下旬,夏次叔被中共北平沙滩支部秘密发展为中共党员。同时,他也被列入北平国民党军警宪特机关通缉的黑名单。
潜伏与统战:在广西的秘密战斗
1932年春,夏次叔在中共地下党以及郑浩然、肖瑜两位教授的安排和帮助下,摆脱国民党的追捕,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33年回国后,夏次叔以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及主要负责人身份,参与组织策划与实施工作。他在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担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一处处长,负责编审局,同时与徐名鸿等五人筹备军事政治学校。文化委员会指派他与徐名鸿筹备民众运动讲习所,任副教育长(所长陈铭枢,教育长徐名鸿),主讲《民众地方武装》课程。1934年1月1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办公后,他出任宣传处处长,1月6日出席总政治部宣传处首次处务会议并作报告。他的名字还出现在福建省生产人民党党员花名册中。
1935年,夏次叔经组织派往广西李宗仁部工作。后经国民党政界要员陈铭枢、刘斐推荐,他担任广西省政府秘书兼李宗仁私人秘书。从1935年深秋至1937年10月赴徐州战场,夏次叔在广西度过整整两年时光。这期间,他除了积极协助李宗仁处理参与两广事变的一些重大问题外,更以全方位的视角开展统战工作,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他主动参与李宗仁发起的“广西建设研究会”“广西文化界救国会”“广西美术会”“广西音乐会”。此外,他除了做好党分配的工作,更以笔墨为战斗武器,在“第二战场”上同反动派进行斗争,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内容始终贯穿的主线就是针砭时弊、抗日救国、抨击时政。这些文章对揭露蒋介石对共产党的内战,促进统一战线形成,唤醒民众,指导国民的抗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字里行间尽显其对党对国家的竭尽忠诚。
转战徐州:稳定局势与动员民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夏次叔随其前往协助军政事务。当时徐州战云密布,民众逃亡、市场萧条、物资匮乏,俨然一座“死城”。
为稳定局势,夏次叔向李宗仁提议效仿刘邦“约法三章”,起草《李司令长官约法七章》,内容涵盖禁止强征民力、要求官吏廉洁、规范征兵制度、保障民众自由等七项举措。文告发布后,各县召开群众大会发动抗战,流亡学生纷纷响应,徐州城重焕生机。
面对第五战区内多为装备简陋的地方杂牌军这一困境,夏次叔深刻认识到单纯军事抗战的局限,向李宗仁提出两条关键建议:一是破除军阀陋习,强化军队团结统一;二是走统一战线道路,动员社会各阶层力量。这一主张被李宗仁高度认可,为后续民众动员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同年12月,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成立,李宗仁任主任委员,夏次叔出任组织部长并实际主持工作。他充分发挥组织才能,邀请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以名流身份加入,安排铜山县工委书记郭影秋担任组织部总干事,同时通过派遣共产党员担任县区动委会指导员,将统战工作延伸至乡级基层。在其推动下,20余县动委会指导员由中共党员担任,抗日救亡运动在第五战区蓬勃开展,形成了军事与民众动员结合的抗战格局,为后续台儿庄战役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台儿庄烽火:统筹抗战与文化动员
在台儿庄战役期间,夏次叔日夜忙碌,为李宗仁起草各种布告、公告、文件以及电报等,保障了指挥系统的顺畅运行。他还积极团结前来徐州和台儿庄前线的文化名人,组织他们开展抗战文化活动,鼓舞军民的抗战信心。1938年4月29日的《动员日报》曾报道夏次叔主持召开文化人座谈会,包国华、郁达夫、盛成、陆诒等文化新闻界人士参加座谈,大家共同为抗战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实际负责人,夏次叔展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1938年2月,他牵头召开流亡青年代表大会,一手创建拥有数万成员的第五战区青年救国团,带动苏鲁豫皖边区相继成立职工联合会、妇女救国会等群众团体。枣庄矿区抗日联合会更发展至十几万人规模,形成“村村有动委、户户有抗日力量”的全民动员格局。他主持的徐州中学抗日训练班,首期便吸纳300名青年,由郭影秋、匡亚明等中共党员担任教官,培养出30余名骨干党员。第二期扩编为5000人的抗敌青年军团,李宗仁亲任团长,这些学员如星火般撒向各县,成为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在军事统战领域,夏次叔推动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借总动委平台建立抗日武装。1938年3月,他协助郭子化、张光中从李明扬处争取到“第五战区人民抗日义勇队”番号,创立鲁南、湖西两支千人武装,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形成对正面战场的有力策应。台儿庄战役最激烈时,他指挥各级动委会组织民众筹粮运弹、抢运伤员,甚至发动群众持枪参战。当台儿庄百姓冒着炮火为士兵送饭时,他始终坚守前沿协调支前,用血肉之躯筑起军民联防的钢铁防线。
然而,台儿庄大捷后,国民党CC系、复兴社分子妄图篡夺总动委领导权,取消“武装群众”条款并派军统暴徒破坏救亡运动。夏次叔巧妙周旋,将20余名共产党员安插到县区动委会担任指导员,顶住压力维持抗日组织运转。
壮烈殉国与历史正名:英雄事迹永载丰碑
1938年5月徐州突围时,他主动承担中路指挥任务,在日军骑兵包围下率警卫队殊死抵抗,以满腔仇恨举枪向敌人打完最后一颗子弹,遂纵身跳进涡河,壮烈殉国,年仅34岁。
1982年,郭影秋在其回忆录中公开肯定夏次叔对徐州统战工作的重大贡献,为其身份澄清提供关键线索。经相关部门核查,1984年湖南省民政厅追认夏次叔为革命烈士,尘封的英雄事迹得以正名。2015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夏次叔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