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庆龙风景油画写生现象思考”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①
发布时间:2025-09-20 18:19 浏览量:2
“陆庆龙风景油画写生现象思考”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①
9月14日,以“陆庆龙风景油画写生现象思考”为议题的学术研讨会在美术馆举办,来自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学院、南通大学、湖南省当代油画院、常州西太湖美术馆、江西省文联、江西省美协、宜春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宜春市美协、宜春美术馆等单位和机构的代表、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就议题发言,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封治国担任学术主持。
研讨会以艺术名家个案研究为出发点,探寻其如何通过写生这一创作路径,实现油画本体艺术语言的转化、地域文化的当代性表达以及自然观照的人文性回归。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陆庆龙油画风景审美范式”“油画语言的当代转译”“油画风景的精神图景”等多个话题展开,尤其对陆庆龙油画的东方内核和个体经验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具有启示意义的是,面对江西的地理与文化所形成的天然独特因素,可以为江西本土风景画创作提供鲜活的参考样本。
何红舟(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上次在庆龙主席的老家盐城美术馆的展览,我去参加过开幕式,而且对庆龙主席的一些作品也相对来讲比较熟悉。所以我就在想,就像今天治国在发言的时候也在讲到的,他面对苏北平原,就是那么一个地平线的关系,来来回回能够折腾出这么多作品来,非常不容易。而且我们能够看到他的面对这片土地的那种感觉,那么的沉浸在里面。在这里面,其实是有两头,一头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很经典的西方绘画作品的影子。我们往往看一件作品的时候,经常会想到很多很经典的东西,在庆龙主席的作品里就会有这种感受。比方说,面对一条地平线的时候会想起很多,尤其像荷兰风景画的一些经典绘画作品,这里面能够看到有一种脉络,在他手上能够把它很好地转换出来,这一点给人印象特别深。另一头就是中国绘画。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所描绘的土地本身,还包含了对一些艺术史上经典作品的转译,而且不仅仅体现在西方绘画,也会让人联想到很多经典的中国绘画,比如像倪瓒对平远画法的展现,以及对意境的呈现。对于庆龙主席来讲,他面对这么一条地平线,能够让我们产生那么多联想,最终又还回到这片土地上来,就是面对绘画所描绘的现实的世界,勾回到对于现实的一个关注上面,所以这一点我非常感佩。
现在外面画写生的比较多,上次跟庆龙主席聊天的时候,他也讲到江西庐山的时候画画,很多都是表现性的绘画,或者我们叫做所谓写意油画。其实庆龙主席的绘画也有他那种写意的东西在里面,而且他画的时候是不急不躁的,没有那种特别急躁的状态,这一点在我身边看到有好几位艺术家都有这种品性。就是不急不躁,也不温不火,不强调那种特别激烈的方式,去呈现所谓的很主体的感受,反而是让自己很沉静地去面对现实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庆龙主席这些作品也是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讲绘画表现性的东西,表现力,它究竟在哪里?它可能还不是简单的很张扬的一种方式,反到是一种很沉静的方式,很抑制的,就是我们讲对于自己主体感受是有一种抑制状态,能够让那个对象呈现出来,这种方式也是给予我们很大的一个启发。
就油画语言来说,我们常见那种亮色盖暗色的方法,古典油画明显就是亮色盖暗色的方式来表现。看庆龙主席的画,他借鉴了一些水彩画法的方式,他画暗色,亮色只是做色块的区分,还有一些有点像中国画笔墨的小笔在上面去点一点这种方式,或者勾勒一下,反而将中国画式的用笔能够体现出来。还有一种就是水彩的叠彩的方式,他靠这种方式来呈现。他其实也告诉我们,我们讲绘画语言的那种变化,尤其像油画语言变化的时候,往往还不完全只有那么一种简单的,比较习惯于亮色盖暗色的方式去画,他有些时候是反过来的。所以他在语言的运用上面,其实是借助了其他画种的某些表现方法,使他的油画语言显得更加有个性,也更加能够契合他的这种表现,不管是快捷也好,或者说是更加方便也好,倒是呈现出更好的一种效果,这一点我觉得也是能够给我们很好一个启发。
最后还是想说,庆龙主席他在面对那片风景的时候,觉得那么单调的一个东西,他能画得如此的有变化,这种变化真的就是在那条线上上下下的起伏当中,它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专注力,集中在那条线的上下左右的变化,色层的变化,色彩、色块的变化,包括对象那么一点点的不同的东西,他都能够赋予它很多有意味的形式,而且被他不断强化出来。所以他面对这块土地的这种绘画方式,是在极其有限的这么一个状态里面,他能够把无限的感受彰显出来。我大概就说这些,再次祝贺庆龙主席的展览!
封治国(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谢谢何老师,何老师应该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参加陆庆龙老师展览的开幕式。尤其是何老师对于江西美术,这些年也多次来过江西,包括去年的全国美展的评审,何老师也专门到江西支持工作。刚刚何老师已经谈到的陆老师绘画中最重要的语言的特质。江西的油画写生,我觉得是我们是需要在江西的风景中扎进去来研究,现在是在全国开始跑了,我觉得全国是不差这些东西,差我们把自己脚下的问题把它研究好。接下来我们请专程从湖南长沙赶过来的湖南当代油画院原院长,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中国油画家》的老主编蔡国胜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蔡国胜(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湖南省当代油画院院长):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封老师能够提供给我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我这次来是学习,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陆主席我们认识多年了,也有机会曾经跟陆老师一起画过画,对我们湖南的油画陆主席也是一直很关心,长沙离宜春就半个多小时车程,我说只要在湖南,没有不来的道理,一定要过来学习。第二个,自从我认识治国老师之后,我对江西油画界就抱着仰视学习的一个姿态,从古代的画家、当代的画家,我们一直有这种学习的心愿。所以我们今年做了一个展览,把我熟悉的以及通过治国老师推荐的江西油画家和湖南油画家,做了一个“江湖情未了”湘赣油画家的一个小型展览,所以这次来我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谈到陆主席的作品,我感触是很深的,但是我不会像治国老师他从理论高度去讲,我就是直观的感受。我在展厅里跟陆老师交流过,跟何红舟老师也交流过。我觉得陆老师的这个风景更大的意义,更大的高度,它是一个境界的问题。我第一个层面就想到徐悲鸿讲到的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个校训,叫做“致广大尽精微”,我觉得这六个字平时的理解上可能思考也不多,这个话耳熟能详,但是我就在陆主席的作品里,这个体会是最深的一点。他的画大的气象博大、宏远,他画的平原,整个是一种大格局,能想到的是一个大的理想,一个人生的大的境界。他能做到这一点,实实在在是落地的,他在画面上具有布局方面大处着眼的格局,同时他在细节上的描绘是很讲究的,不拘泥于细节,但是对细节毫不含糊。那些山形,那些很细微的东西,看上去大家就觉得这个画的好看,实际上他是做了很深入的思考和布局。我说的是一个在小线条、小块面、甚至一个笔触组成的每个形状的细节,不是我们看到的自然里的一个物体的细节,这里有个土包包,这有一块石头,不是这个,而是画面所需要的细节,他把它做到极致。画面的需要所设计的细节,看照片体现不出来,他原作里面每一张画都是很耐看的。这是我对他的细节的认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觉得他的作品有一点道家的道家观,也有我们哲学上的一种意味。你看到它大面积的一些留白,这些地方真感觉到“空即是有”的意念在里面。这种东西的大量留白,大量的这种空的地方,我觉得他一定有自己宏大的一个构想,或者一种大的思考、一个大的胸怀,一种格局。我觉得画如其人,这一点可能跟他的人格魅力,跟他的人品,跟他的这种对人生放下很多东西的一种胸怀有关系,他想的是一个大的格局。这一点在面对具体的题材和地域方面启发更深。为什么?我们湖南在洞庭湖平原,其实湖南画家都觉得不好画,在湖南画画往往找一些像江西地貌的地方去画,浏阳那边有一些起伏迂回,洞庭湖我们去了也是去找湖洲的起伏,大家不敢直面洞庭湖平原,其实洞庭湖平原比苏北平原还是有更多东西可画,它上面还有一些树木的起伏,水渠多。陆老师画的苏北平原比我们洞庭湖平原看上去要单调。组织出好的画面,直面平原,而不是回避它,没东西把它当做有东西去融入画面。这是重新改变我对我们湖南地貌将来怎么样去采风,怎么样去观察,怎么样组织画面方面,给我很大的思考。可能回过头要再回到洞庭湖那去看看,想想陆主席的画面,我们怎么去在这么一个特有地域特色的土地上,不回避它,重新以我们画家的眼光直面它,以我们造型绘画的规律去怎么样经营处理好它,这是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我就谈这两点认识,谢谢大家,祝陆主席的展览圆满成功。
封治国:谢谢蔡老师,为了节约时间,我就不啰嗦了,接下来请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教授发言。
张卫(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陆老师、封老师,各位老师好!非常高兴来宜春美术馆,宜春这么漂亮的城市,有这么好的美术馆。今天早晨一来陆老师对这个美术馆赞不绝口,包括易馆长布展的这种效果已经超出了陆老师的预期。陆庆龙老师祖籍是江苏南通海门人,大家可能都知道南通出了一个张謇,张謇先生兴办实业,全国现在很多高校都是由张謇先生创办的,跟陆老师是老乡,都是海门人。我觉得陆老师的身上既有江海汇聚地的这种灵气,又有苏北这一带的这种朴实,所以我觉得画如其人在陆老师身上是完美的一个结合。
今天我来学习陆老师的展览,学习陆老师的作品,我觉得非常亲切,这个亲切有两点,一点就是陆老师笔下描绘的这些景色很亲切,一望无际的苏北平原,我们就生长在江海大地之上。刚才在展厅里跟陆老师还在请教,我们那边的房子,特别是越往北走,现在楼房多了好画,它也好看了,以前比较老的那种平房都差不多,在这里边怎么把它表现出来?而且它变成了这个画面当中出彩的地方,这就是陆老师的高明之处,他在很平淡的风景当中能够画得有滋有味。就像一开始何老师也讲了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情,他是真情的流露,我觉得这个特别了不起。
亲切感的第二点是什么?我是画水墨的,我从陆老师作品当中,感受到一种很强烈的中国精神的气息,写意精神的气息。封老师在前言里也提到,这种写意性、书写性,我觉得是陆老师作品的一大特色。其实平淡无奇的风景怎么去解决?我觉得陆老师找了很好的解决方式,用中国的写意性来处理。我们看到很写实的这些平淡无奇的旷野,平淡无奇的房子、树、草,其实都是用中国的笔墨来表现的,只是材料是油彩。刚才何老师也讲了还用了一些水彩的手法,我觉得水彩跟水墨,其实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的技法。陆老师能够把中国的写意精神运用到油画的创作当中,而且作品如此的精彩,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今天在看展览的时候,陆老师还特别给我介绍了一下他2018年的一批作品,那批作品里面抽象的元素可能还更多一点,现在画的感觉心态更安静了,好的作品其实是越画越单纯。
也希望陆老师到继续关心指导我们学校,我们在江苏有直接的体会,一大批的青年画家成长起来了,都是因为陆老师。其实盐城那一带,陆老师也知道以前美术基础很薄弱,正是因为出了陆庆龙主席,现在我们盐城的美术创作实力在江苏,乃至于全国还是有一些影响,特别是出了一批年轻的作者,这都跟陆主席有很大的关系。再一次的祝贺陆老师画展圆满成功,也再一次感谢封老师,为这个展览付出了很多,特别精彩,谢谢!
封治国:接下来我们请常州西太湖美术馆张安娜馆长发言,谢谢!
张安娜(常州西太湖美术馆名誉馆长、艺术总监):
今天全是专家,我来是两个目的,一个就是来祝贺陆主席展览在江西宜春开幕圆满成功,另外一个是向宜春美术馆学习。宜春美术馆在业界的口碑非常好,馆长有情怀有担当,我去年就专门来过宜春美术馆,来了之后我就感到作为为艺术家服务的美术馆从业者,我觉得是后生可畏,非常敬佩。
陆主席是江苏的,他更是全国的,他身上流淌的是江南才子特有的温润与敏锐,看他画的一马平川,就那么一条线,但是我们纵横地来看,他画出了诗意,画出了意境,画出了自己的艺术面貌、语言面貌。我这次来是看得最多的一次,因为在去年年底我们邀请了陆主席以及17个全国的油画家集聚在我们常州西太湖美术馆,不光是专业的学者对陆主席的画情有独钟、赞赏,老百姓站在他的画前也是久久驻足。他们在评这个画,说是“你看陆主席的画,他用的颜料很少。”我就觉得尽管这是一个业余的人说的话,说明他也在研究,也在看。很多人站在他的画前,特别喜欢,特别赞赏。所以这次到宜春来看到这么多画,我们真是大饱眼福,我说我们常州都没有把陆主席专门请过去办一个个展。我们当然要跟陆主席商量,一个是办个展,另外一个明年是刘海粟诞辰130周年,我们也想做一个全国的油画邀请展,还是要陆主席给我们支持。我也非常希望宜春的画家能够到我们那里去走一走或者办一个展览,我们也往这边来走一走,加强宜春常州两地的交流交往。我就简单说到这里,主要是祝贺陆主席,后面还有很多专家要讲话,谢谢!
封治国:谢谢张馆长。今天正好中国文联的领导到江西,这两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对江西都非常重视,品昌校长、杨震老师,为了这次展览多次通话,江西省文联副主席王东教授和另外几位美协副主席都是早上专程从南昌坐高铁赶过来,向陆老师的展览表示祝贺。接下来请我们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副主席王东老师发言。
王东(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美协副主席、华东交大艺术学院院长):
首先祝贺陆主席的作品展在这里成功开展,感谢陆主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治国老师在开幕式上的发言,我认认真真听了,非常有同感。
在认真欣赏陆主席创作的这批油画风景作品时,我感到“平林之美”依然在被当代艺术家不断地演绎出新的精彩。陆主席的作品带给我们一种强烈的“低俯、舒然、半隐”的场景感,把我们的情绪拉回到朴实、平静和自然的这条基准线上,人的视线和心气回到一种中和之境。它是一种低俯的、可栖居的审美体验,是可以坐在那里,可以去慢慢享受的;它又是一种低俯的超越,我能够从作品中强烈地感受到艺术家对家乡土地的深爱,对作品艺术性、文化性、符号识别度等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探索,如作品中大面积的“留白”处理,边缘线的强化,元素的选择等,有滋有味。
封治国:请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江西省画院的陈罡老师发言。
陈罡(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江西书画院专职画家):
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贺陆老师,感谢封老师对江西美术的关爱和支持。今天看展览,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边看边想起来了中国传统绘画里面的一个著名画家,刚才其实几位老师也谈到了,就是元代的倪瓒(倪云林)。在我们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一个标准,能、妙、神、逸,就是能品、妙品、神品、逸品。一般我们把倪瓒作为逸品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当然之后还有八大山人,但倪瓒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
有几点,首先倪瓒画面的构图基本上都是平远构图。陆老师的作品,我看了基本上90%都是平远构图,这是从画面图式上相通的地方。第二个其实我觉得更相通的地方是什么?是那种生命感的相通,包括他的审美理想的一种相通。像这个逸品基本上定义的就是体现这个画家独特的个性与自由精神,他需要有这种深奥的观察力与表现力,尤其是超越技术层面传达作者的一种生命感,我觉得这是陆老师和倪瓒,我在看展览的过程当中能感受到的很重要的一点。
我尤其发现陆老师画的这个树特别有特色,特别具有写意性,特别是像中国传统山水,尤其是元代山水笔性的那种书写感,也包括了传达生命感的一种状态。包括那几张雪景,那种泥土跟雪融合在一起的,类似中国传统绘画山水技法里面有些描法,用笔在宣纸上面揉擦出来的形成的“皴”。油画相对来说,因为材质的不同,笔性的不同,但是我能感受到跟中国传统绘画的皴法的感觉是一脉相承的。整个从展览的这种画面气息来看,就特别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这种意象性,无论是笔法,还是画面的气息精神的状态。我还发现陆老师特别具有这种文人气,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定是做了很多很深入的一些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的画面上的一种气息,我觉得这种力量是非常大的。我就简单说这么几点,谢谢陆老师。
封治国:因为学兵老师刚才在开幕式上已经发过言了,我们节约时间,请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来自傅抱石的故乡的新余美协主席张浔军老师。
张浔军(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新余市文联副主席):
很感谢来参加这次研讨会,同时也祝贺陆老师这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因为我是画山水的,所以对于山水画确实有点感触,特别是看了陆老师的绘画以后,让我有一个新的感受。陆老师绘画的格调确实高,作品中空山无人的那种静气,那种安静,我觉得这个东西确实让我很感触。
我这几年确实到外面写生很多,云南、贵州、浙江,包括太行山都去了很多次,但是真正的来讲,通过这次展览,让我们思考江西的土地如何来写生?如何来把人文气息融入到写生山水里面去,表现出我们江西省独特的山水气质?通过陆老师的绘画,他把苏北平原不好画的一种平原的景象,画的这么生动,这么有格调,这么有味道,这么有气息,我也觉得感触良多。我在外面写生,总觉得外面的山水更好看,没有像陆老师这样,去研究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的山水画怎么去画,对我来讲也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以后走的方向,是不是走错了,而不是去追求大山大水的巍峨,各种各样的地域风格、地域味道,现在回想起来也不是那么回事。说明我们对写生的认识还是存留在对物象的理解上,而并没有深化到思想境界的一个写生。首先要心灵上写生,我觉得这个东西确实值得探讨。从绘画考虑,还是从精神上来考虑,这幅画精神气质在哪里?这次参加这次会议,对我来讲确实是深深上了一课,让我对江西山水的理解跟认识发生了一些变化,谢谢!好,我就说到这里。
封治国:请江西省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来自江西萍乡的陈锋老师发言。
陈锋(江西省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萍乡学院艺术学院院长):
谢谢,首先祝贺陆老师展览圆满成功,特别感谢把这么好的展览带到江西来。特别期待,来的路上就一直激动,能够看到陆老师又一些原作。其实上次张鉴瑞老师展览时候陆老师也来过,原来我们对陆老师的作品也熟悉,他作品一直辨识度高,不管原来的人物画也好,水彩、粉画,到现在这些作品,一直都在关注。前不久正好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的时候,我就发现里面有很多陆老师的作品,从江苏的报的课题里头叫做“江南风”“大江南”的这种研究,我看到也很激动,没想到这次就看到一些原作,非常好。
在我印象当中,我觉得陆老师就是一个用油画的山水画家,他充满着中国人文情结,他的作品当中那种特别有秩序的激情,我觉得要非常冷静分析的,分析每一个机理,每一个细节,每一条边线。画画其实是要特别有激情的,只是这个画面当中看起来是很谦让,很平和很舒缓,但这是一个艺术家内心充满激情才能够去做到的,比心里没数的那种粗鄙的、狂放的、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那种夸张或者视觉冲击力的绘画,我觉得这种其实更耐人寻味,更耐看,更有深度,更让人感动,反正我是非常感动。我看到陆老师一些画面当中的一些边线的处理,觉得简直是动人心魄,画画的人特别能知道那点心思是怎么来的,怎么用在上面的。所以我老想到治国教授原来也谈到过,塞尚为什么不厌其烦总去画圣维克多山,反反复复,可能别人很难理解,但我们看到陆老师画的苏北平原,画的那条直直的边线上的那些起伏,我想这个是让人非常感动的,是直触心灵的东西。
并且,我感受到在作品当中充满着道家的思想,有些禅意,里面的平和谦让当中,实际上是区别于西方的所谓风景画。我们经常一说到风景画总会谈到光、质感、空间、节奏等等一系列的这些我们曾经一路学过来的基础,但是在陆老师的作品当中,我看到的就是一个智者在跟一片土地的对话,相互的一种交流,一种感触,一种融入。它是一个特别走心的东西,它是一个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它可以忽略技术层面的一些细节,尽管这些技术层面的细节让观众,让我们这些学过画画的人都特别感动。但可能更多的还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更能够打动人。同时我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治国教授,他都在对江西文艺、江西的美术出力,把很多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都请到江西来。所以我们也能够看到江西的这些美术作者文艺方面的进步,特别是油画作者。不光是他在南丰、抚州,整个江西,他是一种心怀天下的态度。所以他抛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话题,这个话题我在开幕的时候就在想,一直心情沉重,江西这么多画家,为什么不好好地去研究脚下的土地?能够好好地去把江西的风景画好,画出辨识度,画出深度,而不是浮光掠影的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描绘。所以可能他一离开江西,对江西这块土地的感情越加深沉。所以我想借着陆老师今天展览的机会,我作为从事油画,尤其也经常是画一些风景画,我觉得治国老师给了一个非常好的命题,一个非常好的提示,再次感谢,感谢陆老师,感谢何老师。
封治国:谢谢陈锋老师。下面我们请从庐山顶上下来的庐山美协主席陈火箭老师。
陈火箭(庐山美术家协会主席):
谢谢老师们。这次我参观了陆老师的展览,宜春我是初次来,感觉很好,今年6月份我们邀请了陆老师来庐山写生。我今天看画展,除了激动还是感动,中国画工笔兼写意的东西都在里面,我感觉到很多我要学习的东西,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实录文字整理
艺术家简介
陆庆龙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原副主任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油画学会副主席
江苏省书画院副院长
第四届“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曾在全国美展分别获“中国美术奖”金奖、银奖、铜奖;以及“2015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金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