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路过山家,题写了一首佳作,清新自然,令人向往

发布时间:2025-09-20 07:02  浏览量:1

山水田园诗是古典诗歌的重要流派,主要以描摹自然景象与田园生活为核心,融景入情,寄意于物,既展现自然之美,又承载诗人的超脱心境。

比如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以质朴无华的笔触,描写农耕生活,不避劳作的简陋,尽显挣脱文牍束缚、归向田园的追求,也奠定了田园诗的质朴基调。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画面清丽,将静谧山水与生活乐趣相结合,诗中有画,反映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下面一起读诗:

山中

南宋 · 陈宓

浅溪仍残照,山青更暮烟。

人行罨画地,鸟度粉笺天。

麦润先春秀,梅清破腊年。

田家无力事,牛背落鸦眠。

诗的大意是

浅浅的溪水,倒映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青山上又笼起了轻烟。大地仿佛彩色的画卷,来往行人走在其中。辽阔天空就像粉色信笺,飞掠的鸟儿也仿佛在随意地挥洒笔墨。

麦苗获得滋润,春天来临之前,便开始抽穗吐绿;腊月的梅花清雅傲骨,冲破严寒,悄然绽放。山家早已忙完农活,尽情地享受闲适生活;乌鸦落在牛背上,睡得那般安宁。

陈宓,南宋理学家,名相陈俊卿之子。他少从名师研学,深得理学精髓,后以父荫入仕,历任安溪知县、南康军知军、南剑州知州等职,他在任内减赋救灾,兴修水利,兴办书院,政声卓著。

诗人为官清廉,家无余财,晚年退隐著述,他的一些传世著作融合经史与理学思想。这首诗写于作者外出公干期间,他偶然路过山中,看见山家的悠闲生活,心有所感,即兴赋诗,表达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意。

浅溪仍残照,山青更暮烟”,开篇交代时间和地点,并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山中图画。当夕阳把最后一缕光线浸在溪水中,远远看去,水面上波光粼粼,铺洒碎金。

诗人顺着溪水上山,青黛色的山影正被暮烟慢慢裹住。炊烟是从山坳里的农舍飘出来的,先是细细一缕,然后渐渐散开,恰似轻纱缠在山腰,也让巍峨的山峦多了一些朦胧。

诗人徐步走在小径上,忽然发现本该清晰的山脊线,此时却显出淡淡的墨痕,路边的野树也只剩下模糊的轮廓,脚下的土地倒像是谁用毛笔蘸了颜料,在宣纸上轻轻地描绘的一幅“罨画(杂彩图画”。

新冒的草芽嫩青,还有几朵尚未谢尽的野菊,缀着白的、紫的瓣儿,混在泥土里,倒比画轴上的色彩更鲜活。山风裹着泥土的腥气和麦叶的清香,拂过脸颊,竟让人忘了赶路。

诗人又抬头望天,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色,就像刚刚铺开的粉笺。几只鸟雀斜斜掠过,从笺纸的这头滑到那头,留下几道浅浅的影,就像画家轻轻扫过的笔触。

田埂边的麦子已冒出了新绿,叶片上还沾着晨露的痕迹。由于溪水的充分滋润,麦苗可以赶在春天到来之前,就悄悄地抽出了穗尖。不远处人家的篱笆旁,几枝梅朵正傲寒盛开,粉色的花瓣不畏清寒,香气反而被山风吹送出很远,好像是在提醒路人,春天就快到了。

诗人虽然没有具体描写农家的生活场景,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农闲之际,院门口的树干上靠着犁耙,木柄上还沾着泥土;竹编簸箕里晾晒的杂粮,早已收进粮仓,只留下一点谷壳的碎影。农人坐在门槛上,开心地聊着今年的收成,欢声笑语里充满了幸福的感觉。

牛栏边老黄牛身毛沾了一些草屑,牛尾巴偶尔甩一下,便赶走了落在身上的飞虫。几只乌鸦落在牛背上,不吵不闹地竟然睡着了。老牛则纹丝不动,像是怕惊了背上的客人。

山里的夜来得慢、静得快,没有溪水的碎响,不见飞鸟的掠影,只剩下牛的呼吸和鸦的轻啼,混在轻柔的晚风里,慢慢地融进青山碧水中,也将一片闲适揉入暮烟和麦香。

才子路过山家,题写了一首佳作,清新自然,令人向往。全文文字朴实,描写生动,展现出农家美好而又闲适的日子,也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丝毫不逊于唐人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