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从大陆警察到逃港作家的坎坷路,晚年坦言不愿再踏足故土
发布时间:2025-09-13 19:07 浏览量:2
倪匡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的卫斯理系列小说至今仍然是畅销的佳作,可他在有生之年却从未回到大陆的故乡看看,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的逃港经历成为一生之痛,不愿再见家乡父老还是害怕当局追究他当年所犯的错误呢?
1951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刚刚十六岁的倪匡怀揣着报国的梦想报考了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经过三个月的特训,他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可这份工作却让倪匡产生了很多反思,很多地富反坏不经审判就被定罪,这合理吗?年轻的他向领导提出这个问题时立即遭到了呵斥,让你怎么干就怎么干,哪来那么多问题,
1952年倪匡又被派往苏北参加土改,血腥的斗地主抓反革命现场再次让他的内心掀起波澜,为什么这些地主要被枪毙,他们犯了什么罪,带着这些疑问让倪匡的工作态度非常消极,也惹得领导对他非常不满意,认为倪匡有同情坏分子的资产阶级思想。也正为这个原因,倪匡被派往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赉特旗绰尔河畔,负责第四大队劳改犯的管理。
倪匡是上海人,对北方的寒冷干燥非常不适应,加上这里地广人稀,狼群时常出没,让他对这里感到十分恐惧,为了驱赶野狼,倪匡养了一条大狼狗,可这条狗却闯了祸,有一天总队书记下来视察工作,被这条狗咬了一口,得罪领导的后果就是被批斗,倪匡多次写检讨,可都被认为不深刻,不触及灵魂,思想里有潜在的反革命思想,要彻底“洗洗澡,换换脑”。
正所谓福不双至祸不单行,1956年冬天,草原遭遇暴风雪,木柴和煤无法及时运送到,很多劳改犯都被冻死,倪匡为了活下去,拆了一座木桥,他想到了夏天在砍些树给桥搭好,可没经过领导批准就擅自拆桥又成为了罪状,
劳改农场成立了工作组,彻查这起反革命破坏交通设施的恶性案件,倪匡被关了禁闭,四面透风的破木屋差点就冻死他,逃到香港多年后,他每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周围渺无人烟,狼群白天就围着房子转圈,晚上不停的撞门,能活下来是我运气好”。
为了深究他的罪行,倪匡天天做思想汇报,检讨自己的罪行,劳改队一位同情倪匡的狱警告诉他,你可能两罪并罚被判十年徒刑,这辈子全完了,如果就地服刑,大概不会活着走出去了,
听了同事的话,让倪匡下定决心逃跑。这年年底,倪匡伪造好证明,偷了一匹马准备北逃到外蒙古,可误打误撞的来到了火车站,他爬上了一列不知去哪的火车,最后来到大连,又辗转坐船回到了上海,
在亲友的帮助下,倪匡坐上了一艘运输船偷渡到了香港,这一年他22岁。成名后的倪匡说:如果我不来到香港,恐怕早已死去多时了,反右运动和文革这两关我肯定无法度过。
刚到香港后,倪匡只能干些力工维持生活,他发现香港的报社很多,于是开始尝试着投稿,他的处女作《活埋》一经发表就受到了欢迎,文中讲述了倪匡在苏北土改中看到的真实情况,地主婆和她的孙子被工作组以欺压剥削农民罪处死,文章充满写实和悲情,赚到了第一桶金的倪匡至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成为香港公认的四大才子之一。
1992年,倪匡出人意料的移居美国,记者采访他为何离开居住已久的香港,是否担心97后香港会发生改变,倪匡斩钉截铁的回答:只要有中国皇帝的地方,我都要离得越远越好。他的态度也让记者认为,这个老头年轻时受过伤害,已经食古不化,他永远不会回到家乡去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