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柯克枪杀案凶手落网,父亲举报,特朗普怒斥:必须死刑!
发布时间:2025-09-13 00:02 浏览量:2
2025年9月10日,犹他谷大学枪声骤响,保守派活动家查理·柯克在演讲中颈部中弹,倒在数千名惊恐的观众面前。仅仅33小时后,22岁的泰勒·罗宾逊被捕,身份由其警察父亲揭露。特朗普怒不可遏,公开要求死刑,称柯克为“真理的殉道者”。这场暗杀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动机与裂痕?嫌疑人的“仇恨”标签、弹壳上的挑衅字眼,以及美国社会愈演愈烈的对立情绪,都让这起案件远非简单的刑事犯罪。
9月10日中午12:20,查理·柯克在犹他谷大学“美国复出巡回”活动中回答观众提问时,一颗子弹精准击中他的颈部。现场视频显示,他痛苦地捂住脖子,观众四散奔逃,尖叫声刺破校园的宁静。柯克,这位“美国转折点”组织的联合创始人,以直言不讳的保守派立场闻名,他的“证明我错了”辩论吸引了无数支持者,也树敌无数。枪击发生时,约3000人挤在帐篷内外,气氛瞬间从热烈转为恐慌。
更关键的是,嫌疑人泰勒·罗宾逊的动机指向仇恨。弹壳上刻着“嘿,法西斯!抓!”和“Bella Ciao”,后者是二战意大利反法西斯歌曲,暗示枪手将柯克视为极右翼靶子。罗宾逊的Discord聊天记录暴露,他精心策划了这次袭击:步枪藏在毛巾里,放置于狙击点附近;弹壳上的挑衅文字,像是对保守派的直接宣战。这种极化的符号化攻击,折射出美国政治对立的深重裂痕。柯克的死,不仅是一起暗杀,更像是意识形态冲突的血腥缩影。
案件的突破令人意外。9月11日晚,罗宾逊的父亲马特,一名资深执法人员,在看到警方发布的监控视频后,认出了自己的儿子。视频中,嫌疑人身穿黑色衬衫、匡威鞋,背着黑色背包,从校园图书馆东侧大楼屋顶跳下,逃入附近社区。马特通过一名牧师兼法警联系警方,劝说儿子自首。罗宾逊起初拒绝,但在父亲坚持下最终妥协。9月12日晚10点,犹他州州长斯宾塞·考克斯宣布,罗宾逊在圣乔治被捕,距离枪击仅33小时。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联邦调查局、奥勒姆警察局等四家机构联手,收集了7000多条线索,完成200次访谈。调查人员在枪击现场附近树林发现一支毛瑟.30-06口径栓动步枪,裹在毛巾里,弹膛内仍有刻字弹壳。鞋印、掌纹、前臂印等证据进一步锁定了罗宾逊。FBI局长卡什·帕特尔强调,16分钟内赶到现场。然而,帕特尔早前错误宣布抓获嫌疑人、随后释放的乌龙事件,也暴露了调查初期的混乱。
特朗普的反应为案件增添了更多戏剧性。9月12日晨,他在《福克斯与朋友》直播中宣布“我们抓住他了”,并透露是嫌疑人父亲的举报促成突破。他痛斥罗宾逊“充满仇恨”,呼吁犹他州以死刑严惩,称“查理激励了数百万人,不应遭受如此对待”。特朗普的措辞激烈,将柯克塑造成“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试图将案件升华为保守派的政治象征。然而,他拒绝观看枪击视频,坦言“我不想让查理以那样的方式被记住”。
特朗普的强硬表态并非孤立。柯克作为其亲密盟友,代表了“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的核心力量。他的死引发了两党罕见一致的谴责,但也让政治暴力的幽灵再次笼罩美国。从弹壳上的反法西斯符号,到罗宾逊家人描述的“近年更热衷政治”,案件指向一个危险趋势:美国年轻一代在极端化网络生态下,越来越容易将分歧转化为暴力行动。罗宾逊的母亲安珀曾称他为“天才”,却未料到儿子会走上如此极端之路。这种从“大学才子”到“冷血枪手”的转变,令人不寒而栗。
这起暗杀案的深层根源,离不开美国的枪支文化与社会撕裂。罗宾逊使用的毛瑟步枪,是一款老式但威力巨大的武器,配备瞄准镜后可精准打击200码外的目标。FBI特工布拉德·加勒特指出,枪手的射击技巧表明他接受过训练或频繁练习,可能熟悉当地射击场。枪支在美国唾手可得,结合网络激进化的催化,造就了无数潜在的“独狼”袭击者。罗宾逊的Discord记录显示,他对步枪的放置、伪装和逃跑路径早有计划,足见其预谋之深。
另外,此起案件暴露了美国社会对政治暴力的麻木。部分美国人在网络上庆祝柯克之死,称其为“法西斯分子”,引发舆论哗然。柯克的遗孀埃里卡在灵柩抵达亚利桑那时强忍泪水,向支持者挥手,身后是悼念者摆放的国旗与蜡烛。而与此同时,反对者的冷嘲热讽仍在继续。美国社会的对立,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案件的未来走向同样值得关注。FBI悬赏10万美元征集线索,显示调查仍在深入。枪支与弹壳已送往匡蒂科实验室,DNA与指纹分析或将揭示更多细节。但无论结果如何,柯克之死已不可逆转地加剧了美国政治对立。特朗普的死刑呼吁可能安抚支持者,却无法弥合美国社会裂痕。真正的解决之道,或许在于直面美国社会枪支泛滥与极端化的现状,而非仅仅依靠严惩。